易学源流:远古、周、两汉
远古——伏羲氏 神农 黄帝
周——文王 周公 老子 孔子 卜商 邹衍
汉——张良 董仲舒 东方朔 孟喜 京房 张衡 郑玄荀爽 刘表 魏伯阳
远 古
伏羲氏 画出八卦,始建易学。
神 农 奠定了中医的基础。相传其推演八卦而为六十四卦,作《连山易》。
黄 帝 创《归藏易》,以“坤”为首位。
周
文 王 开创了有别于伏羲先天八卦的后天八卦系统。为《易经》六十四卦配写卦辞。
周 公 西周杰出政治家。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史称周公。著有三百八十六爻爻辞.
老 子 老子之学,宗黄帝《归藏易》,首重坤柔,主张守静无为。孔子曾问易于老子。
孔 子(前551—前479) 读易“韦编三绝”,作《十翼》对其精义进行发挥。秦汉易学有一脉传承。
卜 商 孔子得意弟子,名商,字子夏。从孔子学易,研习并传授《归藏》,著有《子夏易传》等。
邹 衍(前305—前240)创立了阴阳五行学派和“五德终始说”,直接催生了西汉谶纬学说。
汉
张 良(?—前186)精通八卦,对奇门遁甲有所发展,为后人称颂的大预言家之一,批注了姜太公的《乾坤预知歌》。
董仲舒 深研《周易》的“天人之学”,构成了卓绝的易学哲学思想。
东方朔(前154—前93)西汉文学家,术数家。传说很多,被视为“神仙”。世传其曾著术数书《灵棋经》等。
孟 喜 生于汉昭,宣帝之时,字长卿。东海兰陵人。汉初三大家之一,以阴阳灾异解说《周易》,提出四正卦、十二月卦、六日七分法等易学思想。
京 房(前77—前37)东郡顿丘人,西汉今文易、京氏之学创始人。精通音律,发明纳甲、八宫、世应、飞伏、五星、四气等学说,能够运用象数理论进行准确占验。
张 衡(78—139)东汉科学家。以《周易》之象而作天文著作《灵宪》,首次正确解释月食的成因,画出有2500颗恒星的较完备的星图,创制出浑天仪和测定地震的候风地动仪。
郑 玄(127—200)一生博学多师,兼通今古文。提出爻辰说、礼象说、易数说、易学训诂等学说。现存的有《易纬注》。
荀 爽(128—190)本伏羲“十言之教”,以立说,以八宫、飞伏解易,主卦气说,提倡乾升坤降说。汉易中象数学派的代表。
刘 表(142—208)东汉荆州刺史,提倡经学,其易学近于费氏易。著有《易章句》等.
魏伯阳(约100—170)东汉著名炼丹家,号云牙子,著有被称作“万古丹经王”的《周易参同契》,发展了中国的养生学与化学。
文|(来源:二十四史 作者:赵向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