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元春的象征为什么是石榴花?一个浮华、娇艳、献媚的悲剧人生

奇花闪耀、佳木葱茏,如诗如画的大观园岁月,离不开花儿的衬托。

红楼梦既然为女性做传,花语就显得格外重要。国人自古都爱把女性排成花谱,某某对应某花,最后以花之地位来暗示人的地位。

可是,红楼的花语并没那么简单!

花之寓意,其实是复杂多面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人,赋予其不同的含义。不同的切入点又可以产生不同的解读。

要想正确理解红楼的花语,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1、要看花儿出现的场合,结合故事的大背景,来理解作者的暗示

2、要区分民俗解读和文化解读

3、要运用江南园林的造园理念去解读

01 元春的花语

元春出场只有一次,是在万物萧瑟的隆冬季节,所以她跟花基本扯不上关系。只有太虚幻境里的那句:【榴花开处照宫闱】

所以,榴花象征元春,这是毫无疑问的了。

有意思的是,元春在书中社会地位最高,按我们常人的思维,她当然是牡丹啊!就算不用牡丹,也该是类似的花中之王吧。

这个道理,几乎想都不用想,乡下老太婆都知道的。

可事实上呢?大家都看到了,曹雪芹用石榴花象征她。

要知道,石榴树庭院门前皆可栽种,是非常接地气的植物。虽然也广受大众喜爱,但就花中地位而言,真是小蚂蚁级别的!既无贵气,也无风雅,还无稀有,倒有一身乡土气。

你见有人摘一束石榴花来插瓶欣赏的吗?有人拿它来装点高档场所吗?

堂堂的贵妃,为什么跟石榴花挂钩?按地位说,一万个配不上元春。这就足见,红楼的花语不能按大众俗情解读。

钗粉们一提到牡丹给了宝钗,兴奋的直跳,以为这是宝钗艳冠群芳的铁证。对不起,这只说明你们没文化而已!

只要看看牡丹没给元春,就知道这里有猫腻了。

在红楼梦里,花的地位跟人的出色程度并不挂钩。曹雪芹要借助的是花儿背后潜藏的东西。

02 韩愈的《榴花》诗

“榴花开处照宫闱”原本来自韩愈的《榴花》诗: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意思是:五月如火的榴花映入眼帘格外鲜明,枝叶间已经结了石榴。可惜此地缺少王孙公子的车水马龙,明艳的榴花只好在苍苔上散落纷纷。

这首诗将榴花跟天家富贵联系在一起,曹雪芹借用了他的话题,但反其道而用之,他说这次榴花开对了地方,开在宫闱里了。

石榴花开在五月,正是夏日如火,其花也艳红如火,夺人眼目。

这种流火四溢的感觉,是不是很像元春封妃后“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样子?

曹雪芹写的“照宫闱”,就是仿照韩愈的“照眼明”!

表面上看这是幸运,但深究其理,却是勉强为之。因为韩愈的原诗说石榴花卑微,不衬天家富贵。且自古以来石榴花的确都是平凡花儿。如果硬让它开在宫闱,会得到重视和珍惜吗?不幸的结局早已注定。

况且,火烧完了呢?初夏是万物生命力的顶峰,但也意味着衰败来临,石榴结籽之时就是万花凋零、繁华消退之时。

宝玉生日就在花神退位之时。书中多次写到他的生日,围绕着这个特殊节点,可是大有文章。其重要意义不亚于太虚幻境。

你若从未注意到,那可是莫大的损失。卓语此前有两篇解读,详见:

红楼生日夜宴:最美的群芳聚会,却暗藏芙蓉女儿诔(上)

红楼生日夜宴:最美的群芳聚会,却暗藏芙蓉女儿诔(下)

也就是说,【盛极而衰】是曹雪芹多次、多次、反复、反复强调的主题!

元春的榴花,正是这个主题的深化!从韩愈的诗作中也可见一斑。

请再联想下元春自己做的谜语,谜底是炮仗。贾政当场就内心犯痛,忧戚起来。

炮仗,点燃的同时就是完结,轰轰烈烈却消失在转瞬之间。盛极而衰(甚至是盛极而亡)没跑了!

炮仗点燃了有火花,一片红彤彤的,燃完了也是满地红纸,多像那石榴花开败后飘落满地的花瓣啊!

那不就是【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吗?

它们都是民间的喜庆物,都被赋予了世俗的安稳吉祥寓意,但在曹雪芹这样的文人眼中,却都是可悲的牺牲品。

03 曹寅的《榴花》诗

触热愁惊眼,偏多烂熳舒。

乱烟栽细柳,新火照丛书。

未了红裙妒,空将绿鬓疏。

风前浑艳尽,过雨更何如。

曹寅通诗词,晓音律,好书法。曾是主持东南风雅、众望所归的人物,在江南士子中享有极高的声誉,留有很多诗词作品传世。上面就是曹寅所做的《榴花》。

这首诗的核心含义也是盛极而衰。相比于韩愈那首诗,这首更深沉的表达了世事无常、繁华难久之意。

根据史料记载,曹雪芹自幼厌恶读正经书,跟书上的贾宝玉一样,但他同时又博览群书,知识丰富。也就是说他受家学影响甚深,其文化底蕴可追溯到爷爷曹寅。

书中有大量诗作,都可从曹寅的存诗中找到影子。诗仙林妹妹的一些重要作品,原型就存在于曹寅诗集中。

所以,解读曹雪芹的思想,应该以曹寅为参考。

【风前浑艳尽,过雨更何如】,世俗人眼中的明艳之花,承担的却全是风雨!在风中把明艳消磨殆尽,等雨过后就只剩残骨了。

曹寅写的石榴花好悲剧啊!没有任何喜庆之意。而这正是曹雪芹给贾元春设计的人生路径。

04 桃李春风结子完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官闱。

石榴多籽误导了世界,长久以来,很多人认为这暗示了元春会怀孕生子。

很显然这是生搬硬套的乱猜。元春入宫多年才封妃,从封妃到80回结束又过了5年多。按照卓语前文推算的,80回时元春至少在宫中呆了13年,始终都无子,这像是“多子”的体质吗?

是她隐秘的生子了,作者没写出来吗?

这个假设更不成立。判词中的【榴花开】跟二十岁挂钩着,我们前文已经推算过时间,这个时候正是元春封妃时。如果榴花代表了生子,那就是说,她封妃时就该有子。

可是元春回家省亲泪水涟涟,一再表示自己在宫中孤独寂寞冷,活的好苦。若她已有子嗣,绝不会这么悲观。做过母亲的人都明白,孩子就是希望和寄托,就是最大的亲人。

更何况,这样天大的喜事,贾府人竟无声无息,噤若寒蝉?根本说不通。

其实,元春是个无子的命。甚至,整个贾家第四代都是无子命、绝后命。除了早死的贾珠,大概用自己的命换来个儿子。

前面说了,“榴花开处照宫闱”原本出自韩愈的《榴花》诗,诗中也有【子初成】三个字。又该如何解释?

一般人看来,这当然是好话,但在红楼梦里却一定不是好话。

【桃李春风结子完】,虽然是李纨的判词,却足以证明曹雪芹的生命观。

结子完,就是功成名就的意思。你的任务完成了,你也该拜拜了。李纨的名字里,包含的元素正是木、子、完(谐音)。

由此可以看出,在曹雪芹的思想里,【子初成】恰恰意味着榴花的完结。他说元春是朵榴花,不是石榴树哦!

李纨的功成名就,是儿子贾兰有了出头之日。元春的功成名就,就是封妃,光宗耀祖之时。

05 石榴裙

古代印染技术落后,石榴红色的裙子是稀有品,特别受年轻女子的青睐。所以,一提到石榴花,人们必然想到石榴裙。

“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在这些诗句中,石榴裙都代指美女。

但是用多了之后,石榴裙多多少少染上点桃色味道。比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里“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用石榴裙描述了乐伎醉生梦死的生活。

总之,同样表达美女,石榴裙与兰芝青莲不在一个档次上。它暗含着一种浮华、娇艳、献媚、性诱惑、臣服的意思。

元春作为政治攀爬的工具,她的所作所为,跟这些暗含之意都很吻合。

有人迷惑于元春流泪,以为她是厌恶名利的人设。其实那只是表现了她内心的进退两难,不代表她不会献媚。

说实话,在封建社会后期,不要迷信于还会有什么奇特的个体能令皇帝屈尊。就算你再美,不献媚不够奴才,都去喝西北风去。

电视里演的那些不邀宠而偏偏有盛宠的故事,你看看就好,别当真了。真正的政治世界不是那样的。

所以,石榴花这个立意并不很美,有点揶揄味道哦。

06 总结

综上所述,榴花用来比喻元春的盛极而衰,跟她自己做的谜语炮仗一样,兼具热烈和完结的双重面。

作者反复强调【转瞬即逝】,不仅在暗示元春不幸的结局,更是对热衷富贵荣华的讽刺和否定。

石榴花生于乡野田间,会是个平凡的、自由的、活泼的少女;生在宫闱,哪有它的立足之地?

实际上,元春封妃以及回家省亲,就是她人生最高光的时刻了。自省亲之后,她的后宫生活就一路颓败。

先是失宠、被边缘化,然后被降级处分。贾雨村被降级便是暗示,他和元春都绑在王子腾这根绳上呢。太监公然敲诈贾家,更是非常明显的信号。

到了最后,元春作为一个政治弃子,当王子腾被清算时,她也要背锅。像杨玉环一样,一根白绫被赐死,能保留全尸就算是烧高香了。

在士大夫文化里,榴花毫无地位,古典园林中也没有它一席之地。因为它没什么文化内涵,格调不够,跟雅趣无关。

从这个角度可以知道,曹雪芹对元春的整体评价并不高。

世人将元春视为贾家大救星,视为终极大boss,视为高不可攀贵不可言,但在曹雪芹的本意里,她只是个可怜又可悲的棋子,一个哭唧唧的工具人。

除了给王夫人撑腰,支持金玉良缘,给黛玉政治压力,歼灭贾家的文化复兴路线之外,什么也没做。

才华不及黛玉,能力不及探春,可爱不及湘云,通透不及岫烟。可是糊涂堪比迎春,浮华堪比秦可卿。

所以迎春出嫁后唯一一次回家,便是泪水涟涟,那也是省亲哦,跟元春一样。秦可卿临死,特意预言下元春。所有这些都有暗藏的意义!

红楼梦里的角色,很多都在互相影射。没写出的命运,你根本不必着急找后40回,就能知道全貌。因为曹雪芹早就悄悄的写下了。

当你看到迎春婚后的可怜,可卿死状的惨烈时,你应该明白,元春也是如此。所不同的,只是多了一层美轮美奂的外包装。

曹雪芹是以人的精神世界,来判定人的价值高低,并不是以社会地位。读者如果不能体认这一点,那永远不会找到正确的打开方式。#贾元春# #红楼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