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键盘去设身处地?
这几年已经很少打车了。一方面是它不再便利,另一方面是最近几次的打车经历都很让人窝火。
昨夜手头的活儿完成的慢了些,只好熬了夜做完。早晨起来得晚,又担心迟到,破天荒的拦了辆出租车。跟司机说拜托尽快,要迟到了。司机在半路停下来两次,拉了另外两个拼车的。我着急,几次提醒他,我要迟到了。
司机自然是不为所动,给出的理由是“拉活儿,不容易”。为了尽快完成这三单,把我扔在了路口。迷迷糊糊的我,就这么做了一个百米冲刺跑。万幸,总算是没迟到。
我脑子里有个想法,如果我投诉了,是不是就属于“没有同情心”“不顾别人生活的艰难”。于是,我只能忍下自己的艰难。
打车的窝火经历很多,一般如果不是特别着急,我都会选择其他方式。上一次打车也很奇葩。那是从外地赶回来,出火车站时,外面下着小雨,司机说下雨了“活儿多”,要多拼几个人。我住的偏,拼着拼着,其他几个人的地方一致了 ,司机跟我去的地方说不顺路,让我去找别的车。
雨天打车嘛,向来难。
再上一次打车,也是从外地回来,凌晨一点多,我们这一站下车的人没有几个,拼车并不挤,司机走着走着忽然说,夜间开车不容易,回来载不到客,让我跟另外两个拼车的多出一点,把返程的亏给补上。倒是没几个钱,只是总觉得不那么舒服,可又好像没到恼火的份儿上。
更重要的是,好像心里有个声音在说,“要设身处地”、“要考虑到别人的难处”、“成年人的崩溃都是一瞬间的”等等宣传语。这些东西都是平常看微信微博时跑到脑子里头来的。
现在特别流行这种话术宣传,就是先给你一个特别感人的小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某个工种里的好心人,做了很暖心的一件事,而后就着这个故事让我们设身处地的替他们考虑,能不要求的尽量不要要求,没有做到位的尽量不要强求。这个思路有没有道理,我不敢评价,只是觉得能做到这一点,挺难的。我想,除非是用键盘做,可以容易些。
几件事都算是个例,不能扩展到整个行业,我有很好的朋友就是开出租车的,他们人很好,幽默、善良、乐于帮助人。
但几次对社会来说是个例但对我来说却过于密集的体验,它不可能让我能心平气和的都去“设身处地”替对方考虑。
特别是当你明明知道那个你要努力“设身处地”的人,他根本就没有“设身处地”你,并且觉得你“设身处地”他是应该的,是理所当然的。这你让我拿什么说服自己“设身处地”呢?拿键盘吗?
现在出租车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应该多少有总需要乘客“设身处地”的原因吧。雨天不拉、交班不拉、地方偏不拉、路堵不拉……。一大堆限制下来,方便快捷的功用自然剩不下多少了。这个时候再看“设身处地”,真的是帮这个行业吗,更多的可能是损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