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亡逐北——打败仗,都往北跑吗? | 夕霞夜话——汉字的童年(13)
中医学苑
xyzych1988
本文为学苑出版社作者系列文章,欲知详情,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写在前面
///
我们汉民族,为人类做出的最大的贡献,就是发明了文字——汉字。思想的传播,各种经验的总结和历史的教训,都离不开文字。汉字本身有思想,这是汉字与其它文字最大的区别。我们汉民族常常羡慕其他民族有民族特色,如民族服装,民族小调等,常常黯然叹息,好像汉民族没有有特色的东西,从而没有了自信心。其实,我们汉民族有着最有特色的宝贝——汉字。在浓浓的民族伟大复兴的情节里,在殷殷的寻求国学的氛围里,回过头来,看看我们汉字的童年,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童年是人生最快乐的一个阶段,长大了,成熟了,重温儿童的长成,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更何况,有的人,都忘了自己的童年,甚至并不知道自己的童年,所以,快乐就少多了。
汉字童年(13)
中国历史,主要就是一部战争史,好像有人统计过,说是平均多少天就有一场战役,我没记住,总之,就没消停过几天,大的战争是天下大乱,小的战争是征伐不断。成者王侯败者寇。所以,描写战争的词汇也多,其中一个最著名的就是“败北”、“追亡逐北”。想想,打了败仗,都往北逃吗?好像一般往南跑的多,比如史书上说的廣帝征三苗,三苗一路南逃;宋朝,也是从北方跑到南方杭州,称为“临安”。这些都明明说的是“败南”而不是“败北”,可是,为什么偏要说是“败北”呢?而不说“败东”“败西”“败南”呢?看网上也有这样的疑问,这个问题的解释一般按许慎的说法,说“北”是两人相背,引申为“后背”,失败者是“后背”对着胜利者,一路狂逃,胜利者拿者刀枪棍棒,一路狂杀,这就是“追亡逐北”。
这里的关键字,就是一个“北”字。北,甲骨文写作
,不是两人相背,而是一个人后背上的那两块肩胛骨,写出来,跟甲骨文的人
字差不多,这一个差不多,北,
,就自然地被认为是两个人背对背了,两个人背对背,也不一定就是后“背”的背呀,于是,为了说明“北”有“背”义,于是,就在“北”下面加了块“肉(月)
”,就是“背”了。可是,如果你再倒回去想,即然“北”是两个人相背,那么,一块肉(月)怎么可能加在两个人身上,成为一个字呢?其实,开始把“北”的一边认作“人”字就错了,北的一边与人有关是对的,更确切地说,是与人的后背有关,那个像人一样的像匕首形的字,不是人,而是人后背的两块肩胛骨,人在逃跑时,或者运动员在竞赛时,从后背上看,最明显的是什么?对,就是那两块肩胛骨!一动一动的,后边追的人,看到逃跑的人的主要部位也是
那两块肩胛骨!写作
,后人为了足背意,怕人不懂,就在肩胛骨下加了块“肉”,表示后背的“背”,看这个图,一个的后背的主要特点就是两块肩胛骨。
那么,背,怎么就又成了表示方向的“北”了呢?且听下回分解。
作者简介
张吉霞,女,黑龙江人。1987年毕业于安徽淮北师范大学(原安徽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同年,在北京煤炭工业学校任教学工作。1988年考入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1990年获法学学士学位。1991至今,在中宣部办公厅、研究室、出版局、学习出版社工作。2016年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中医学专业,大专学历。2019年考入北京中医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中医专业,本科学历。2018年,拜北京中医药大学彭建中教授为师。
THE
END
学苑书友会
覆载万安方校注(上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