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消匿:汉字改革以及认知
汉字的消匿:汉字改革以及认知
2021-08-29
最近突然喜欢上了诗歌,借了很多关于诗的书籍,一本一本的看。越看越喜欢,越看越上头,就萌生了想抄写诗集的念头,于是买了十几个笔记本,一本一本的抄写诗集,最喜欢的还是《飞鸟集》和《朦胧诗选》。
在抄写《朦胧诗选》的时候,突然有一种特别的感触。是关于汉字的,或许说是汉字改革的。
《觉醒年代》让我们了解了那个时候的中国人的迷茫: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每个人都在寻求出路,那个时候有很多人都在找自身问题,所以就有很多人要求废除汉字,学习类似于英文字母的这种拼音文字。现在看来感觉有点可笑,但是实际上,在十八世纪、十九世纪、二十世纪,特别是十九、二十世纪,这个世界上的很多的国家,很多被殖民的国家,很多被打的国家,都是通过这样转变慢慢的走出了困境。
当然还好,我们没有进行这样的改革,因为在最近的一两年中,我突然发现了汉字的美好,但是这种美好仅仅限于简体字,或者说是,仅限于我所了解的那些简体字。之所以有这样的感触,是因为我在抄《朦胧诗选》的时候,有很多七八十年代的诗,很多文字是我们现在所不用的,当然他们并不是繁体字。如果仅仅只是繁体字,我不会有那么大的感触,因为繁体字我们都知道有所同有所不同,他是繁体字改成了简体字,但是我说的却是词语的简化。
繁体字到简体字,只是一个字体的简化,但是词语的简化,是我所不能忍受的。比方说表示开心,以前的词特别多,可能有好几十个,而现在大部分的人表示开心,可能就那几个,多的或许也才十来个,什么开心呀、高兴呀、喜极而泣呀等等简单的一些词语。
记得以前学古诗文的时候,我们常说古诗文虽然只是五言或七言,但是它里面每个字都是值得推敲的,“僧推月下门”和“僧敲月下门”是完全不一样的,一个“敲”一个“推”。看出来当年古人对于这些词语的把控,而现在的我们呢?好像所有的感情,都可以用一个词来表达,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很多词的表达是可以表达出不同的程度的。
当我在抄写的时候,我就感觉他们很多字是我没见过的,或者说是用在这里感觉很不一样,或许也就是因为如此,所以我喜欢诗文。
但是这种感觉却是一种不知道如何去诉说的感觉,就感觉我们平常所写的东西、所说的话,用词很多都不准确,都没找到那个该用的词,我所表达出来的内容并不是我真的想表达的那种,至少别人并没有感觉到我当时的那份心情。
以前是见字如面,以写信为主,你可以感受到写信人的心情,而现在大家常说:文字没有感情,要有语言表达,要有视频展示,要靠背景烘托,背景音乐、背景图画、背景页面等等等等,而那种由字而达到的情感却不复存在了。
或许因为如此,我专门买了一本《现代汉语词典》,每天看几个字,以及这个字下面的词语,经常会有不同的感触。但是因为它是“现代”汉语词典,所以很多词语上面都会写同某某某某。其实仔细一想就知道了,如果不是简体化的话,相同的一种感觉,怎么可能会一直流传两个词语呢?就算有,也不会如此之多吧!
我之所以如此感慨,是因为我们现在常用的是两千多字。一般认识的大概是有四五千字左右,而我们的汉字是有好几万字,我怕的是过了几十年或者几代人之后,我们常用词是两千多字,我们认识的字也是两千多字,虽然我们书里面写的是我们有好几万字,我们的字典里也有好几万字,但是有很多字已经不会再出现在我们视野了……
————完————
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
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
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
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