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雨与物语
听雨与物语
(解读自己诗文之五)
文/吴仕钊 图/福娃
读书和写作,是连接在一起的。读写能力是一个人语文能力的一把尺子。所以,不才也就常常把读与写联系起来说话。2016年夏秋间的一组诗文,是把楼顶物语,以及对秋、对雨等等的话题联系在一起的。“物语”一词,是读书借来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不才曾一度热于外国文学,着实读过不少的书,还竟然公开出版了一本《外国文学自学指导》,成为当时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参考读物。读书中,发现日本文学中的《源氏物语》五十五个章节,全部用物做题目,诸如“桐壶”“帚木”“木摘花”“柏木”“梦浮桥”……等,每一篇的题目都少不了一个“物”名。这有点像中国的《诗经》。本来,日本与中国就有些“书同文”的渊源。何不借借“物语”写写自己的感受?于是有了如下一些文字——
借一些物象说话,表达一定的思绪,也是读写的一种形式。首先,要读图,然后思考该图的意蕴,写出自己的思考,或许对别人有所启示。
一、楼顶听雨虑民生
2016年6月2日上午
闻棚响打脆雨坨,
愚人不晓天洒泼。
瓜架藤蔓方知情,
民生疑问何其多。
市井小民黃酒沽,
汉江龙舟赛端午。
阡陌禾禾长势旺,
秋下果果慰辛苦。
自注:鄙人生在农村,吃农民的饭长大,对“三农”的情愫大于其他。所以,不才偶有写作,也跳不出这方田。楼顶搭了一个棚子,本来是遮雨隔热的,没有想到,竟成了“体察社情”的道具。一天,在棚里忽然听有雨声,渐进地雨滴大了起来,一坨一坨地敲打着雨棚。这才意识到是天公洒泼一般在恣意下雨。从棚门望去,瓜架上藤蔓被风雨摇弋,似乎告诉这是风雨在发威。一下子,民生的一些个问题闪现在脑际。第二章的第一句批评自己像一个市井小民,早餐用黄酒佐面条,似乎是尊重襄阳的民俗,其实就是亡乎江河,不关心民生了。好在没有完全失去对民生的知觉,忽然被汉江上练习赛龙舟的“咚咚咚”的鼓声拉回到关注民生层面,想到,夏季的雨水,有帮助阡陌禾苗生长的作用,秋下的果实累累,也不失为一种安慰。
二、夜雨
(2016年7月1日凌晨)
雨落一夜不曾停,
似是田野疾苦声。
丙申猴年灾多起,
均因淫雨肇事成。
些小县处何作为?
两学一做思为民。
十年离岗未问政,
文化独善修自身。
自注:春风夜雨,是说春天里有了春风,秋天里才有夜雨。也比如说,只有你在春天里给人们刮了春风,秋天里才能收到夜雨的回馈。一般来说,秋雨大都在夜里下着。一场夜雨,勾起了诗人的回忆。眼前,虽然还不到秋天,襄阳地区就下起了如此大的雨,秋天又怎么得了?一般讲,长江流域是夏天涨水,汉江流域是秋天涨水。有一个电视剧《九月洪峰》就是反应襄阳地区抗洪的故事。想到这里,回想去年的秋雨,便忧虑了起来。“丙申猴年灾多起,均因淫雨肇事成。”就是这种忧虑和担心的表现。第二章,是自我心境的比况,有为民之心,但无为民之力,提前十年离开工作岗位,只能用研习传统文化的方式独善其身。
三、喜降秋雨
(2016年9月27日)
秋分之前不曾雨,
干旱二月田禾杵。
忽如一夜降秋雨,
播种麦豆有墒驻。
农事仰仗天时助,
人事有为方圆成。
莫道人定胜天勇,
时序推移顺时针。
天道有情论功酬,
是非有别划分明。
年轮镌刻勤奋碑,
丰收奖励劳作人。
附:东篱花匠和吴兄
题记:同学唐爱农在Q空间看到余的《喜降秋雨》后,以《鹧鸪天·东篱花匠和吴兄》回应。
天近晚秋雨方浓,
岘山无日不吹风。
东篱陈叶轻轻舞,
西园新苗渐渐荣。
时易得,
季难逢,
忙乘早晴引流淙。
蓬门老翁向天祷,
荜户稚子谢三公。
仕钊步其韵奉和——
亲近自然舞秋风,
东篱花匠南山踪。
问君哪来这多情,
农耕曲中思亲重。
韵味深,
气息融,
都道秋播时节浓。
天道人道如一徹,
城乡老幼谢三公。
自注:《喜降秋雨》表现的是“梅花欢喜漫天雪”的心情,你看,在秋分前的两个月,天旱不曾下过雨,这对夏秋间的农作物是要命的!忽然,喜降秋雨,焉有不欢喜之理?于是写此感赋。第一章是因雨起兴,久旱下雨,解除旱情,种麦子种豆子有了地墒,这是再好不过的事情。第二章主要写对待靠天吃饭的农事,千万不要乘一时之勇,做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情,要顺着时针方向顺势而为。第三章主要写勤劳是本,人在作,天在看,丰收从来就是奖励劳作的人们。
四、物语——读图与联想
把所思写在图片上,与图片构成一种画面,这也是一种物语。
【作者简介】
吴仕钊,湖北随县人。文学硕士,襄阳市委党校退休人员。《湖北作家词典》介绍作家,曾任湖北省文联委员,湖北外国文学学会会员,襄阳市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襄阳市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等职。近年主要从事国学研究,在春秋战国文化研究、诗经和佛学方向着力。公开出版《外国文学自学指导》《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南》《慈悲大洪山》《缅怀》等书。平时喜欢写作叙事诗篇、杂文、随笔和散文。
你若喜欢,点个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