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疆心夜语】我劝你做个“自私”的人

主播:大海

文字:《我劝你做个“自私”的人》

来源:网络

《我劝你做个“自私”的人》飞檐

从小到大,我们就被灌输一种思想:

多为别人考虑,要有利他思维,心底无私,天地宽。

可很多人的过度无私,其实都是委曲求全,不断地消耗自己,直到把自己困在生活的死胡同里,退无可退。

人生苦短,在不值得的事情上浪费过多精力,是对自己最大的辜负。

人这一生,想要活得舒服,就要留份“自私”给自己。

1、子女的人生,别过度操心

网上有一个热门话题:为什么很多人啃老,却没有羞耻感?

其中一个高赞回答是:造成年轻人啃老的人,也有很大责任。

为人父母者,总以“爸妈”为枷锁,毫无怨言地付出所有;身为儿女的,也以“爸妈”为倚仗,有恃无恐地索取一切。

前不久,亲戚老郑给我打电话,不出所料,开口借钱。

这次,是儿子小郑的信用卡逾期未还,要被列入征信黑名单。他想给孩子“兜底”,无奈能力有限,只好四处借钱。

我劝过他多次:“小郑都30多岁了,你们不指望养儿防老,至少要多考虑下自己。”

可他们依旧执迷不悟。

为了孙子能上一所好学校,老郑前些年把老宅卖了,加上多年积蓄和退休金,全贴补给了儿子,儿子入手了一套小两居的学区房。

老郑夫妻像一棵被连根拔起的老树,漂泊无依,租了间破旧的民房栖身。

他们还租了一个摊位,卖些家居用品。

每月挣的钱,除了留下基本的生活费,其余全给儿子还房贷。

父母捉襟见肘,儿子却肆意挥霍,每月信用卡刷到爆。

造成这种局面的,不是别人,恰恰是老郑夫妇自己。

古语说“溺爱者不明”,他们对孩子宠溺无度,儿子才会对他们予取予求。

殊不知,父母若一路为孩子撑伞,孩子永远也抵御不了风雨。

而父母这棵老树,终有不堪重负的那一日。

无条件的爱,看上去是支持,其实对两代人都是一种损耗;有限度的爱,看上去是冷漠,其实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杨澜在《大女生》一书中说:“别把所有的劲儿,都使在孩子身上。”

因为我们不仅是父母,更是我们自己。

为人父母,要在父母天性与自我之间找到平衡,不可厚此薄彼。

只有跳出“完美父母”的怪圈,才能给彼此的生活松绑。

父母适度的自私,是对孩子真正的无私,也是对人对己的一种成全。

2、他人的事情,别付出太多

英国心理学家雅基·马森在《可爱的诅咒》一书中写道:

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被看作“可爱的人”,觉得要让别人喜欢自己,就必须按照别人认可的方式为人处世,一切以他人的需求为先。

雅基·马森将其称为“可爱的诅咒”。 

书中有一位“可爱的同事”杰西卡,在别人眼中,她是一个总是笑容满面、心甘情愿付出的天使。

但是,杰西卡却活得很憋屈。

自己除了一份“毫无前途”的工作外,没有任何其他生活。

她长时间加班,却没有加班费,一个人做两个人的工作,多年兢兢业业,却得不到认可。

白岩松说:“为什么别人越来越不把你当回事,因为你太好说话。什么事情,一找你就答应;什么东西,一要你就给。”

每天下班后,杰西卡都觉得自己像被榨干了一般,沮丧,无力,这样的日子仿佛望不到尽头。

她觉得压力太大,想要减肥、交朋友,享受五彩斑斓的都市生活。

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杰西卡决定先从“减少1%的可爱”开始。

“我要为自己着想,拒绝他们堆到我面前需要我加班的工作。”

杰西卡发现,这样“客气的拒绝”很有效。

当同事A请杰西卡帮忙做数据表时,她拒绝了:“我很想帮忙,但我做不了,因为我还有很多其他事。”

当同事B请杰西卡配合其日程安排,并要求当天给答复时,杰西卡坚持说,她会在这周结束前给出答复,且完全不会影响大家的工作。

她与合租室友划定了更清晰的界线,不再容忍别人对她的区域、时间和用品的肆意“侵占”。

杰西卡用了6个月,循序渐进地改变了自己,打破了“诅咒”。

她在工作中担当了更具挑战性的新角色;她有时间发展新爱好,还交了新朋友......

如今的杰西卡,工作生活两相宜。

傅雷曾说:“人的心理常常是得到的不但不看重,反而认为是应享的权利,临了非但不感激,倒容易生怨。”

正所谓“贪得者无厌”。

现实就是如此残酷,你一味地退让,只会让人更加肆无忌惮地欺负你。

和有求必应比起来,做一个有原则的人,更轻松。

过分付出,惯坏了变本加厉的人;不懂拒绝,纵容了得寸进尺的人。

与其讨好别人,不如先取悦自己。

他人的事情,量力而行。

学会自私一点,你会发现生活变得舒心很多。

3、昔日的伤害,别轻易原谅

女诗人余秀华,因出生时缺氧导致脑瘫,走路跌跌撞撞,说话口齿不清,唯有热爱的诗歌支撑着自己。

在母亲的墓地前,余秀华忆起往昔。

母亲是把她带到人间,打她、骂她又爱她的人,是让她宁愿陷入思念里泪流满面,却不想再相见的人,她许下愿望,下辈子,让爱恨随风,彼此成为陌生人。

20多年前,余秀华的母亲,无知地将她嫁给了一个比自己大十多岁的陌生男人,这段最终形同陌路的婚姻,成为了她一生的疼痛和遗憾。

婚后,她迎来了最憋屈的日子。

每次和前夫吵架,妈妈总是打她,妈妈希望她能听话,维持一个让外人看得过去的婚姻。

于是,不管对错,只要夫妻间闹矛盾,挨打的总是她。

她的前夫在旁边看着,余秀华被揍得越狠,他就越高兴。

“不管母亲是不是为我好,这些我都无法原谅。”

离婚多年,余秀华对这段婚姻依然深恶痛绝。

上天虽然剥夺了余秀华的健康和美貌,但赋予了她顽强的生命力和能量。

对母亲,她有爱,对前夫,她有怨,对他们的所作所为,她都选择不原谅。 

很多人带着对残疾人的俯视看待余秀华,其实她比大部分人都活得通透:

“你做了你的事,我受了我的伤,我不想难为自己,所以选择不原谅。”

她不是纠缠于过去,只是放过了自己。

她用最摇晃的步伐,写着最坚定的诗句,更重要的是,她将诗歌这根“拐杖”,变为敲击人们心灵的“魔杖”。

不原谅,不代表含着怨恨生活,而是体会过现实的疼痛、残缺,甚至撕裂后,依然拥有自爱的能力,拥有高度的自我检视能力,忠于自我,活得坦荡而舒畅。

大多数的原谅和宽容,都是以折磨自己为代价的。

所以,多关注自己的情绪,坦诚面对。

过往的伤害,不必勉强自己原谅。

4、一个人真正的成熟,从“自私”开始

查理·卓别林写过:

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我开始远离一切不健康的东西。 

不论是饮食和人物,还是事情和环境,从前我把这叫做“追求健康的自私自利”,但今天我明白了,这是自爱。

人生百年,转眼成空。

岁月款款而来,又匆匆而逝,照顾好自己,才是这辈子的头等大事。

年岁渐长,凡事看淡;适度自私,恰当自爱。

在取悦这个世界之前,先取悦自己。你的人生,没必要为了别人活得小心翼翼。

跟儿女的相处,顺其自然,别消耗自己;对别人的求助,量力而行,莫为难自己;对过往的伤害,顺心而为,不勉强自己。

愿你活得自尊又自爱,自私又自在,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主播:大海,温暖的朗读者,用声音慰藉你的心。

编辑:艳阳天

审核:月之  终审:海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