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叔造反,明宣宗御驾亲征:从汉王到汉庶人;朱棣次子朱高煦之死

作者:史遇春

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元年农历八月初一(壬戌朔),即公元1426年九月二日,朱高煦开始造反。

得知相关情况之后,朱瞻基立即委派中官(即宦官)侯泰(一做太)奉诏前往乐安州(今山东惠民)进行安抚。

此时,朱高煦已经铁了心,他根本没把朝廷的使者放在眼里,态度非常傲慢。

时间来到宣德元年农历八月初六(丁卯),即公元1426年9月7日。

朱高煦安排百户陈刚向朱瞻基上书,其中言及:

一、仁宗皇帝(即朱高炽)在位之时,违反洪武(朱元璋年号)、永乐(朱棣年号)时期的旧制,竟然授予文臣诰敕封赠等,这完全没有章法、不合规制;

二、当今皇上(即朱瞻基)修理南廵席殿等事项,朝廷犯有大的罪过;

三、痛斥朝中的二、三位大臣如夏元吉(又作“夏原吉”)等为奸佞,还向朝廷索要这些人,将他们诛杀。

除安排官员直接上书朝廷之外,朱高煦还向发动了舆论攻势:

朱高煦安排人员向朝中的公侯大臣发送文书,用激烈的言辞、以不实之语对朝廷进行诋毁,对皇帝进行污蔑。

在一切全部清楚明白地摆在眼前的情况下,朱瞻基无奈地叹息道:

汉王果真造反了!

针对汉王朱高煦造反一事,朱瞻基召集朝臣进行会议,先是准备派遣阳武侯薛禄领兵,前往征讨。

对此,大学士杨荣等人表示异议,他们极力劝谏,请求皇帝御驾亲征。

经过一番考虑之后,朱瞻基决定亲自带兵,前往乐安。

决定之后,朱瞻基随即召来张辅,谕告他道:

“我计划御驾亲征。”

听皇帝这么说,张辅回答道:

“汉王向来怯懦,就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汉王身边主事的人,都不是有谋略、善征战的角色。希望圣上能借给臣兵士二万人,臣愿意领兵前往,擒获汉王,献于阙下。”

张辅的回答,很有意味,既让皇帝安心,也向皇帝表了忠心。

对于张辅的提议,朱瞻基说是:

“以卿之能,确实足以擒获贼人,但是,仔细想一想,朕刚刚即位,人心尚且不稳。在这种状况下,小人或许会怀有二心,非朕亲征,不足以主持大局、稳固人心,所以,朕意已决,一定要亲自前往擒贼。”

朱瞻基对张辅所言,细节需要注意:其中有所谓的“小人或怀有二心”,这大约也是他有意说给张辅听的。

因为,朱高煦造反之前,曾约请张辅作为内应,在京师与他一同起兵。

虽然张辅当时立即告发了朱高煦,不过,在皇帝的心中,他大约对张辅还是难以十分放心的。

紧接着,朱瞻基下令,要求大力搜捕乐安派出刺探朝廷情况的奸谍。

朱瞻基下敕道:

一、派遣指挥黄谦会同总兵平江伯陈瑄防守淮安,不要让造反者继续向南扩展行进;

二、命令指挥芮勋驻守居庸关;

三、要求法司全部释放军、旗辖下的服刑人员,并命令这些人员随军出征。

时间到了宣德元年农历八月初七(戊辰),即公元1426年9月8日。

根据实际情况,朱瞻基又做了如下安排:

一、命令定国公徐景昌、彭城伯张昶守卫皇城;

二、命令安乡伯张安、广宁伯刘瑞、圻城伯赵荣、建平伯高远守护京师。

本年农历八月初八(己巳),即公元1426年9月9日。

朱瞻基再做部署如下:

一、命令丰城伯李贤,侍郎郭琎、郭敦、李昶督管军饷;

二、命令郑王朱瞻埈(明仁宗朱高炽次子)、襄王朱瞻墡(明仁宗朱高炽第五子)留守北京;

三、命令广平侯袁容,武安侯郑亨,都督张升、山云,尚书黄淮、黄福、李友直协守北京;

四、命令少师蹇义,少傅杨士奇,少保夏原吉,太子少傅杨荣,太子少保吴中,尚书胡濙、张本,通政使顾佐随驾扈行;

五、命令阳武侯薛禄为先锋。

宣德元年农历八月初十(辛末),即公元1426年9月11日:

朱瞻基亲征的队伍,正式从京师出发。

(本篇结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