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叹息:《我不是潘金莲》

这是一部好片,好于九成以上的国产片,亦不低于冯小刚导演作品一贯的水准,从某种意义上,几乎也可以说是他迄今最好的一部电影。

为什么要拍?

为谁而拍?

打算拍到什么程度?

这些问题,我想是每一个创作者在开始创作之前都要问自己的吧,没有一个清晰的答案,是无法开始的吧?

看电影的时候,我也在想这几个问题,不知道冯导心中的答案是什么?

影片开映没几分钟,台词没说几句,前后左右观众低声议论最多的一句就是:这片是怎么过审的啊?确实,影片一开始就很敏感,我甚至在想既然影片能公映,是否这是冯导接拍的又一部主旋律电影?

影片情节并不复杂,故事也毫无悬念,也被一些影评人嘲讽冯小刚的影片只会“写实”,难有“写意”,艺术成就不高。

可是,拍这种题材,导演追求的是艺术成就吗?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语出白居易《与元九书》,是白居易倡导“新乐府”运动时提出的著名口号,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理论纲领。他要求诗文创作应从具体事件有感而发,要为现实社会政治服务,而不能仅仅抒写个人的情怀,成为流连光景的工具。

文以载道。

我认识乡下的村长,城里的市长,也曾听长辈聊过进京开人代会见首长汇报工作的一些趣闻轶事,对于当下的官场勉强算是有点了解,这部电影在中国大银幕上对于中国体制内的官场表现得可算真实了吧,不少人说荒诞,我却将它做现实看,影片里面大小官吏对待李雪莲的态度一点不荒诞,尤其是雨夜推搡雪莲倒地,县长当面说谎后门开溜,市长安排下面人让雪莲暂时消失一下,曾经有报道称每年人代会召开期间,就是各地信访办工作紧张期间,把不少上访人员强行隔离甚至关进精神病院,把本地乞丐拉到邻县邻省去.,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把荒山用油漆刷绿,冒充植被覆盖.....这哪里是荒诞片,是现实啊。以前还听做警察的朋友说过,每年三月开人代会,他们就要奉命去国道上执行任务:拦截那些上访的群众。作为下级要服从命令,但自己也是党员,拦着上京告状的老百姓,他们也在纳闷,党什么时候不能听老百姓告状了?

前段时间去终南山度假,在一小镇上听说当地一个村庄选举的故事:候选人挨家送烟酒,支起大锅摆流水席请全村人吃饭,一切都为了拉选票,最后竟当选……

李雪莲起初为了什么而告状已经不重要了,她是否刁民也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她好像完全活在一个没有支持系统的世界里,所以她只能告状,按照她仅有的信息来源,按照我们的历史和戏文里所流传的那种方式,期待九重天上的“明白人”或“明君”,她只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我们当下所处时代的真相,这并不是个案和孤例,底层和草根人民的生活并未得到太大改变,时代的发展并未让他们得到太多好处和利益,上面根本没有兴趣“聆听”他们,影片中没有一个人有兴趣真正聆听和关心李雪莲,各级官员凡提到李雪莲都用略轻蔑的“农村妇女”指代,屠户和厨子只想跟她弄那事,所以她只能跟“牛”交流,解决问题不是“杀人”就是告状,因为只有告状才能让人们“看到”她,“听到”她,才知道她的存在。最近特朗普赢得美国总统竞选也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可是底层和草根,他们终究会用自己的方式让世界听到他们的声音。

即使“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说到底,关心的也是“舟”,不是“水”,即使“对群众的工作方法是态度的问题”,而”对群众的态度问题“关系到“执政党的生存问题”,那也是关心“执政党”,而不是关心”群众“。

诗人白居易并不是因为仅仅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而名垂千古,也因为他还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价愿天寒。”这样对劳苦大众感同身受的诗句而伟大。杜甫的草堂有名,也是因为那草堂里的老人在风雨交加的夜晚在思考的不是自己”布衾多年冷似铁“,而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而整部影片里没有一个这样思维的官员,虽然他们被称为“公仆”,这是荒诞?不,这是现实,反腐以来许多官场的大面积塌方,从人品到能力,他们都变成了贪婪无能的做官机器,真正的“尸位素餐”,影片已经是非常温柔的现实,现实只会比这个严重更多,触目惊心更多。

可是,这样的一个官场,是我们每个人允许它存在的,无须推诿责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李雪莲们是受害者,也是制造者和推动者,只要她继续抱着寄希望于“上面”的思想,她就永远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而那些拥有更多话语权的人们,他们的责任更重,他们很多人根本不懂或者早就忘了,那些最初的先行者们,为了理想所流的血和汗。

结尾面馆的那一段重逢据说是加上去的,李雪莲说自己当年为了生二胎而假离婚,可是今天的政策已经是鼓励二孩,生活中为了房子、孩子假离婚的事情耳熟能详,如果让人们为了利益抱着侥幸心理藐视法律和婚姻、亲情,政策在短短十几年内有了根本变化,当初冒着离婚失去婚姻和孩子家庭的风险只为生二胎,如今又开始鼓励二孩,这是否该让我们思考“政策”制定的前瞻性......

本片更像一部新时代的《官场现形记》,对于这个国家更好的未来,希望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至于电影本身,冯小刚一如既往讲了一个好故事,场内笑声不断,圆形的画面古典优美,但就像李安新片的120帧新技术一样,我欣赏导演们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可是这些形式对于影片本身的意义,个人并不觉得有多大帮助,一切还是回到电影本身吧,即使有了微博微信各种现代传播方式和工具,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好内容才是王道。

关于演员,范冰冰即使成了农妇,她也还是好看的,可惜依旧是美在皮相,能拍出一个女演员风骨之美的,舍王家卫导演其谁呢?《花样年华》用几十套旗袍把张曼玉拍美不稀奇,看看《一代宗师》里面的章子怡饰演的宫二有多美就知道了。男演员估计可以一起走上领奖台,都很好。

散场后被雨后满地的梧桐落叶所迷惑,长街好似铺满黄金,又像是梧桐写给这个季节的情书,满地信笺,夜深人静,落叶恣肆,无从落脚,“夜半无人私语时”,我怕扰了这“私语”,上一次夜深在路灯下踩着落叶散步,还是那年在北大校园,到处都是娇黄的银杏叶,这是秋给冬的留言,语音信箱塞满了,溢出来,因为知道又要等一年才能再见……

这些梧桐叶,看过多少朝代更迭,制度交替,人间离合悲欢?看过窦娥,也看过潘金莲、小白菜,也许那片片落下的,不是情书和私语,却是感慨和叹息......

“岁暮鲜欢,夜长少睡。引笔铺纸,悄然灯前,”

是为观后感。

三山于丙申年11.21夜

-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