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在普洱 :《极端之美》

上一次读余秋雨是《文化苦旅》,只记得洛阳纸贵,一时铺天盖地的盗版,那时小,可以揣个面包在书店站一整天看书都不觉得累,时隔久远,在上海再读余先生文章,竟生“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恍惚。

知道此书,是因为喝茶,因为普洱,推荐此书给我的一位新近相识便想写写他又总觉得不能贸然下笔的人:础明师兄。

开课以来结识不少好朋友,础明师兄是意外的收获。有一次我的理财讲座结束以后,大家不愿离开,依旧在继续热烈讨论讲座内容,础明师兄默默地给大家泡茶,泡的是普洱,他聊的也是普洱:

他喝茶三十年,每次都是背着自己的大背包来喝茶,大背包里有各种小罐子,分门别类装着不同的茶,还有各种小紫砂壶,因为不同的茶要用不同的紫砂壶来泡,甚至还随身带有计量器,每次泡茶前都要称量,而用完以后都用不同的茶巾小心擦拭包好各种小紫砂壶,喝茶到如此境界,应该也不多吧?

如果你以为这就是他喝茶的全部,那就太可惜了,础明师兄最妙的却是说茶

他从来不像有些人把茶放冰箱——因为谁家把孩子放冰箱啊,但是他会把储存茶的房间常温调节好,定期通风打扫;

如果是从外地买回来的茶,他也不会马上喝,他说要先在家里放几年,让茶叶认门,熟悉环境,磨合得差不多了才开始喝,因为茶叶就像孩子,也认生;

他泡茶不用过滤,因为所有的茶都是他自己去到那连GPS导航都失灵的地方,每一座山头和村庄,亲自挑选和看着长大的树,采摘以后他亲自压制茶饼,这样制成的茶,连茶渣他都舍不得倒掉,自然他也不会喝外面的茶;

他给儿女准备的嫁妆和彩礼,就是每人数百茶饼,据说连年上涨,如今已经是不得了的数字,他每日喝的茶不过是以前存茶涨价的利息罢了;

他泡茶每一遍都暖壶,他说这样内外温度一样,茶叶才会有最好的绽放,你懂茶,给它最好的呵护,茶也回报你最好的口感,茶是懂得感恩的

他也教我们如何握杯,大拇指和食指握住杯沿,中指托底,杯口先对外敬人,然后转过来敬自己,饮下,小小一杯茶中见礼数,我们都赦然,这些学问,今日方懂得,只因缘于一杯普洱茶,壶里乾坤杯中天地,果然“千秋万代一壶茶”。

夜深沉,外面雨声淅沥,座中一干人等安静听他说茶,这样听听,也是要醉了,我忍不住说了自己的喝茶心得:

刚开始喝茶是十几年前应邀去福建帮朋友的3家企业做内训——朋友胆子也大,敢用我这个新人,每天晚上收工以后已经快十二点了,朋友就请我宵夜,尝试各种福建小吃美食,结束后员工反响不错,朋友坚持要给我培训费,那时我刚开始做培训,抱着赚钱之余可以顺便游山玩水享用各地美食的心情,就笑说不要钱,这几天喝的茶不错,送我一点茶叶抵培训费吧,朋友自然满口答应,送我一个大大的礼盒,里面有“云菇”和“铁观音”。

去机场路上朋友再次感谢我以后又笑说我厉害,据说这云菇和茶叶都价格不菲,远远超过培训费,那时我喝茶不过是个门外汉,根本不知道区区几包茶叶居然价值上万。

几年前陪新人去拜访客户,天山茶城的小老板,因为带新人的缘故所以陪访的客户也不算少,但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到做茶的人们,好像掀起了一个小小的帘幕,窥见了这个圈子的一方生态,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茶城不起眼角落里一间小小的店面,布置得古韵盎然,各种茶具器皿憨厚朴实又玲珑精致,客户是福建人,虽然年轻,但经营这间小店已经5年,(因为曾经有好朋友是泉州人,印象中的她勤劳守信,吃苦耐劳,所以我对福建人有天生的好感。)他自然知道新人带我去的用意,不多说话,也没有刻意的热情,简单介绍之后,他很自然地招呼我坐下来喝杯茶——在做茶的人们那里,世间的生意合作或者交朋结友,大概都是从坐下来喝杯茶开始吧。

客户听说我去过福建做培训,喝过铁观音,于是便先从铁观音开始给我介绍, 已经不记得换了哪些茶,只记得有一轮换茶,我们正聊到生死话题,他拿着手中的茶叶小盒子笑笑说:“多少年以后,我们都要去一个小盒子里的。”看着他年轻的面容,我忽然一震,总觉得是茶过滤掉年轻男子常有的浮躁鲁莽,又给了他和年纪不相匹配的这份哲思,这种感觉在以后和做茶爱茶之人的交往中日益明显起来。

我们聊得很愉快,走的时候我买了茶,他价钱公道,还像老朋友一样劝我第一次不要多买,等真正找到自己喜欢的口味再考虑多买一点儿,做茶的人们似乎比一般生意人更大气淡定吧。

茶叶店里似乎时间过得特别慢,大家说话做事好像都回到了另外一个时空,那是慢慢喝茶说话的时代,又好像时间过得特别快,不过喝了几杯茶而已,居然一下午就溜过去了,出来时天已经全黑,其实拜访这样的客户,让人觉得工作真是一种享受。

后来陆续有人送我乌龙,老枞,正山小种,便渐渐喝绿茶少了,因为绿茶终究不禁泡,一开始的惊艳之后两三泡就失了芬芳,如同生活中一些年轻时亮丽光鲜一时的女子,却不禁时光岁月的蹉跎,也不过两三年间,结婚生子后就黯淡了,容貌身材谈吐都寡淡如白水,让人惊讶那曾经的娇艳无处可寻,而倍增“美人迟暮”的惆怅。

普洱自然不是“英雄末路”,相反,它有点儿像“老骥伏枥”,“铁血丹心”。

终于有一天,完全没有预知的,在朋友私人会所喝到普洱:卖相并不讨好,黑乎乎暗沉沉,所谓“粗枝大叶”是也,随意的一张纸包裹,需用茶针挑取,掰开揉碎,然朋友宝贝般地慎重与我分享,一泡再泡,数泡甚至十几泡之后汤色依然如故,浓稠时与洋酒颜色无二,遂明白朋友爱酒之人为何改了喝茶,却原来浓茶胜酒啊,入口沉厚暖润,稳稳当当地禁受住了考验,我忽然就安心了,好像寻觅了许久,就等着这一口持久的温柔妥帖,是繁华落尽后的质朴,是“蓬头粗服不掩国色”的自在,是不言的懂得,每一滴,好像都在说“原来你在这里”,仿佛都在点头说“是的,我知道是你”,也在一霎那理解了那些世人眼中的“花心人”,花心,不过是因为一直没有遇到真爱,于是一直频繁地换人,可是当有一天,你遇到了那个注定的人,你哪里舍得再换?你只怕今生都不够,你只想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可以相处的时光,你恨不能生生世世相依……

你从此安心,只求日日相守,共度韶华。普洱于我,便是如此,我终于停在了普洱,从此不再换其他茶喝,有幸相逢,便只认定了它,一日不可无它,偶有出差之日,舟车颠簸不得喝茶,便觉心神不宁,五脏难安,终于客户问我想吃啥,我弱弱地说想喝茶,最好是普洱,客户大笑,自然带我去当地最好的茶馆,有时就直接带了我去做茶的好友店中,一杯茶落肚,熟悉的沉稳酽浓入口,暗叫一声“阿弥陀佛谢天谢地“,这一天总算圆满了。

一日,海宁的朋友邀我去香海禅寺寻法师喝茶,贤宗法师给我们煮茶,自然是普洱,越喝越觉得比外面茶好喝,喝到最后我觉得有枣香,问起来,法师笑笑,打开茶壶盖给我们看,里面差不多有半壶是茶叶,上面竟有数颗红枣,他说每日客人来去甚多,茶叶颇费,而这些都是信徒供养,法师惜物,把泡过的茶叶又加水煮,同时放几颗红枣在里面,女人喝了对身体好。正喝茶,其时有妇人来请教如何教育性情乖僻的孩子,孩子4岁,只愿意跟家里的狗狗一起玩儿,倒不太理她这妈妈,“那你就学着做一条狗。”法师淡淡说了一句,再不多言。这句话,和那壶加了红枣的普洱茶就此留在记忆里。

学员和客户、朋友多知道我喝茶,课后每每送我好茶,一饼茶能喝很久,数年下来,竟是很少买茶,偶尔带自己的茶去茶馆请茶艺师泡了来喝,他们也都赞是好茶,每次喝茶,很自然会想念起那些送茶的人们,想念我们之间那些相遇相识的故事,普洱,成为我们彼此牵挂的一份清香和气味保留在记忆里,于是那些美好的往事在每次喝茶的时光中又重温一遍。

普洱,是寡言忠贞的老友,只要你回头,他总是在原地等你,永远懂你,永远包容你,永远第一时间维护你,时间越久,越显出他的好来,他其实什么都不缺,“唯独需要时光的加持”,需要你有独特的眼光和耐心,才能发现和等到他,然后你知道,遇到他之前所有的那些茶都只是在为他的出场做铺垫,他甚至像诗人那样:

我不和任何人比,

和谁比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

其次就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

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

我也准备走了。”

一杯普洱在手,从此心满意足,只觉世间人事无处不好。

听我一番对普洱的“表白”,础明师兄眼睛亮了,他说我的观点和一个人很像,建议我去看一本书,书中专门写过一篇谈普洱的文章,书名《极端之美》,作者是大名鼎鼎的余秋雨,而且据说他的夫人著名黄梅表演艺术家马兰先生对普洱的赏鉴还在他之上,我默默记下,回家后最快买了来读。

《极端之美》其实讲了三件事情:普洱,昆曲,书法

用作者的话说,如此排序,是让读者喝杯茶,听听曲,赏赏字,果然有趣,这样的浮生一日,岂不妙哉?

一个领域,如果有一个非常热爱的高人为你推荐相关书籍,是一件非常省力省事又幸福的事情,你可以非常快地在一个比价好的也是比较正确的角度去了解和研究,作为同时对这三件事情感兴趣的人,我必须要说这是一次愉快的阅读体验,作者生花妙笔一如既往,广博的阅读基础和独特的个人视角,让他引经据典娴熟得如同飞花摘叶,普洱部分是他的生活方式,我第一次读到有人如此写普洱,爱普洱;昆曲是他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其间穿插的历史点评虽然是一家之言,也颇有意思;书法部分是他4岁就开始的爱好,可以和蒋勋先生的《汉字书法之美》对比起来看,是可以一口气看完的书。

煮水,暖壶,暖杯,洗茶,冲泡,品茗,每一泡就像人生的不同阶段,由最初的青涩渐至纯熟,由焦虑渐至安定,如果你读到此处,或许能闻到字里行间的茶香,因为我打字的这双手刚刚泡好一壶普洱,此刻柴烧小炉上茶水温热,茶烛火苗摇曳……

我喜欢余秋雨先生对普洱的形容:陈酽、暖润,如果你也爱普洱,你便知道这四个字精准之至,我甚至觉得在普洱里找到了安全感,普洱是一个有力的握手和温暖的拥抱,让你感觉到被充分信任和接纳,是最终极的欣赏和感恩,于是停在普洱,停在一份“我已亭亭,不忧不惧。

2014-12-15三山写于上海“柔慈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