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事与愿违”,背后都隐藏着一个认知漏洞

主播:大宝
这本书是由国际著名心理作家迪安·德尔·塞斯托所写。在以往的晨读中,我们曾分享过书中部分内容,这次我们继续分享三个普遍存在的认知漏洞。
『放弃的前提』
你想放弃的东西非常多吧?
工作、爱好、人际关系、坏习惯等等,这些东西里,总有我们不想要的,不想坚持的。可是,如果没有一个替代物就贸然放弃,你的损失就太大了。
没有新工作或者新方向就裸辞,你可能会面临长时间的失业。
不用新习惯顶替旧习惯,你可能会半途而废。
也就是说,如果你有了可替代的东西,那么放弃某物就能简单点,损失还小。
统计表明,我们想扔掉任何嗜好、根深蒂固的事情或者习惯几乎不可能,除非我们用同等的或者对自己更有价值的事情来替代。
如果你没有新的关注点,基本上你的想法就只是想象。比如,“我要戒烟!”“我要辞职!”“我以后不打游戏了!”
如果在同一时段没有其他可替代的东西,你的想法就会沦为“空头支票”。
因为我们的生活就像一台24小时运转的机器。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像这台大机器的部件。你想扔掉一个零件,就得先找一个备用零件。不然,这台机器就会运转得很艰涩。
 
『目标的“价值”』
太多人搞错了一个问题:目标是没有价值的。
有价值的是努力的过程。
因为不管你设立什么目标,总会有实现的和没有实现的。可是你努力的这一路,会收获性格上的坚毅、技能上的丰富和能力上的增长。
从长期来看,努力带来的快乐,甚至超越了实现目标的快乐和回报。
为什么呢?
因为目标总是多变的、暂时的,而为目标努力的品质则会持续一生。
比如钓鱼。不管鱼钓得多少,真正锻炼我们的是钓鱼的过程:保持耐心、保持专注、放松心情。后者才是人生的补药,而不是那几条鱼。
如果我们把目标当成黄金,那么努力就是铸造黄金的过程。你的成长写进了每一次挥锤中。
所以,你一定不要弄错了,觉得达到目标才是最重要的。那样你会忽视努力带给你的成长和价值。
同样的道理,学习牛人时,也不要只盯着他们收获了怎样的成绩,不要被他们的高光时刻震晕了。而要从传记和访谈中,了解他们走过怎样的坑,付出过怎样的努力。
 
『人际的底层逻辑』
在人际关系上,不管你学习了多么高明的话术、买了多少礼物、多么了解别人,但有一个底层逻辑你永远绕不开:你越经常性地影响他人,他们越知道你在意他们。
研究表明,人际影响是有连贯性的。
也就是说,随着时间推移,人际的热度也会逐渐冷却。对于你在乎的人,经常性询问对于热度的保持很有帮助。
可是,如果你只是在一年中寥寥几次问候别人,这样的人际热度是很难保持的。
在关键时候帮忙,固然很好。但是日常的沟通和链接,更重要。
许多小事情的分量之和,其实远远超过了大事情的分量。换一种角度,我们之所以会在节日做一些大事情,潜意识是弥补我们日常没有做的小事情。
“该去看看XX了。”
“该给XX打个电话了。”
“该问候一下XX了。”
一时兴起的沟通,来源于太久没联系的愧疚。我们往往会在一次大餐后,就进入偷懒模式,连续很长时间不跟对方沟通,不搭理他们,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
因此,小事情才是打开人际的钥匙,这会让别人觉得我们很关心对方。
总结一下,一切你感觉不好的状态或者心理,其背后都是认知缺陷。摆正心态,从摆正认知开始。这样,你的成长之路,才会走得非常稳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