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彩陶乃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发现的中国“国粹”

2019年04月07日 16:48 新浪网 作者 浪子二神君

  彩陶,亦称为陶瓷绘画,是我国文明史上的“国粹”,具有很久远的文明历史。中国彩陶的诞生已有8000年之久,在世界彩陶历史中艺术成就最高。彩陶承载着人类文明初期的生活、宗教、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价值信息。时至今日,现代陶艺也是一门极具文化内涵的简洁而不简单的艺术。许多彩陶作品中,融合了许多艺术家的各种创作思想、风格、语言,精彩纷呈。

  

  彩陶因时间的不同,分别属于不同的文化类型。彩陶最早于1921年在河南渑池仰韶村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发现,其后在中华大地各省份陆续有所发现。闻名的有仰韶文化彩陶、半坡文化彩陶、马家窑文化彩陶、庙底沟彩陶、半山彩陶等,各具特色。

  

  今天多艺堂主要讲一讲最早的仰韶文化发现和彩陶特征:

  ★仰韶文化的发现: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其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之间,跨度约有2000年,距今也有7000年历史,分布在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

  最早仰韶文化的发现并不是我们中国人发现的,而是“老外”安特生开始发现与研究的。安特生(1874-1960)是瑞典著名的地质学家、考古学家。是他拉开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发掘的大幕,他也被称为“仰韶文化之父”。他在中国的口碑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了不起的学者”,改变了中国近代考古的面貌;也有人说他是“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帮凶”,破坏了中国原始文明。

  

  1901年,安特生从乌普萨拉大学毕业,并取得地质学专业的博士学位,开始了他的学者研究生涯。早年他两次参加了南极考察活动,写有《世界铁矿资源》和《世界煤矿资源》两本调查集扬名世界,曾任万国地质学会秘书长。1914年,他受聘任为中国北洋政府农商部矿政顾问,在中国从事地质调查和古生物化石采集,开始在中国大地上寻找“龙骨”。

  

  1920年,安特生和他的助手、地质调查所采集员刘长山一起前往河南采集古脊椎动物化石。刘长山采集到不少动物化石的同时,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古文化遗址。从当地村民手中收集和购买了许多史前石器和器物,及少量陶器。刘长山雇村民王兆用毛驴运到渑池县政府第三科,装箱后由火车发运到地质调查所。安特生根据这些器物推断,仰韶村可能是一处相当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1921年4月18日,安特生取得了中国政府的同意后,亲自来到渑池县仰韶村进行调查,再次收集了大量石器、陶器和部分骨器、蚌器,一共装了4个大木箱,带回地质调查所进行细致研究。他感觉到仰韶村古文化遗址相当重要,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有必要进行一次科学考古发掘。此后的多次发掘,令整个世界为之震惊,在国际上也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仰韶文化遗址的发现作为20世纪中国考古100件大事之一,列入河南十大考古发现之中。

  

  ★仰韶文化彩陶特征:

  仰韶文化的陶器,以细泥红陶和夹砂红陶为主,灰陶比较少见,黑陶更为罕见,这与当时陶窑的结构有着直接关系。仰韶早期多采用开放式架火烧制技术,陶器的温度低,烧出的陶器多为红色,质地疏松。仰韶晚期,烧陶窑的结构逐渐演变为地穴式半封闭状态,烧制的温度提高,红陶质地也变得坚硬细腻。此时以红陶为主的原因就在于此。此时期的彩陶,用赭、红、黑和白等色绘饰陶器,彩绘图案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仰韶文化的彩陶花纹主要是花卉图案和几何形图案,也有少数动物纹,人物形象的比较少见。主要几何图案有:弦纹、网纹、锯齿纹、三角纹、方格纹、垂幛纹、旋涡纹、圆圈纹、宽带纹,并有月亮、太阳、北斗星等纹样。动物纹常见的有鱼纹、鸟纹、蛙纹等,还有猪纹、狗纹、鹿纹,其姿势有的奔驰,有的站立。这些动物形象的出现,反映出当时的渔猎在原始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在造型上,仰韶文化的彩陶美观而实用,器形也很丰富,有杯、钵、碗、盆、罐、瓮、盂、瓶、甑、釜、灶、鼎、器盖和器座等等。

  

  

  

  ▲仰韶文化《鲵鱼纹彩陶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