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毅中:郭沫若校订本《再生缘》再生始末

《再生缘》是浙江女诗人陈端生(1751~1796)所写的长篇弹词。她十八岁时开始写作,历经十六年,写到第十七卷,尚未完成。书中叙才女孟丽君因奸臣之子刘奎璧与皇甫少华争婚结仇,受到迫害。她假扮男装,改名郦君玉,考中状元,历任大官,暗中救助皇甫少华平反冤案,建立大功。孟丽君始终不肯恢复女装,不愿认父母和未婚夫,造成离奇曲折的故事。全书波澜迭起,文辞优美,流传甚广。史学大家陈寅恪、郭沫若都给予高度的评价。上海弹词艺人秦纪文曾把它改编为《孟丽君》,登台演唱,扩大了影响。其整理本出版时也题作《再生缘》,但与原著出入较大。

1954年,陈寅恪先生撰写了一篇长文《论再生缘》,先是以油印本流传,后来在香港友联图书编辑所出版了单行本。中华书局总编辑金灿然同志看到了,感到疑惑不解,特地把书送给郭沫若同志去看,征询意见。郭老看了,竞大为欣赏,就找来《再生缘》原书看了三遍,而且还找了郑振铎先生原藏的旧抄本进行核校。先是写了一篇《(再生缘)前十七卷和它的作者陈端生》,发表于1961年5月4日《光明日报》。他对《再生缘》也作了高度的评价,文章结尾说:“我也'不顾当世及后来通人之讪笑,把《再生缘》前十七卷核校了,并主张把它铅印出来。我要请求爱好诗歌、爱好文学的朋友能够阅它一遍,然后再给与正确的评价。”金灿然同志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决定重印这部弹词。稍后,阿英同志又把他收藏的道光初刻本送给郭老复校,于是郭老校订的《再生缘》才正式上马了。郭老在《序(再生缘)前十七卷校订本》一文(发表于1961年8月7日《光明日报》)中说:

最后的核校工作是从6月初旬开始的。中华书局有意将《再生缘》前十七卷重印出来,因此编辑部的同志便进行了严密的校阅。我也参加了这一工作。所采取的步骤是这样:首先在一个砧本上把三种本子的异同标示出来,最后由我来决定去取。这三种本子是:我的初校本,郑藏抄本和宝仁堂初刻本。我的初校本,有很大部分是在得见抄本之前以意校改的,在既得见抄本之后,我也没有工夫作字斟句酌的核对。这一次用三种本子来合校,在编辑部方面真正是做到了严格、严密、严肃的地步。工作进行了两个月,我可以代表同志们负责地说:《再生缘》是认真地得到“再生”了。

应该说,中华书局编辑部的确做了大量的工作。我记得,文学组的赵庚同志在组长徐调孚同志的亲自指导下,对三个本子作了逐字逐句的对校,然后送给郭老决定去取。排版之后,又逐次校对,流水作业,工作非常紧张,赵庚同志是做出了很大贡献的。作为他的职务作品,当时是不会有署名权的。后来郭老在序言结尾说:“《再生缘》之得以再生,是在严密意义上的一项集体工作。”他提了中华书局编辑部的工作,不提个人名字,也是合乎当时的惯例的。现在赵庚同志也已去世多年,我在此追记往事,对他聊表纪念。附带说起,我当时也插了一手。郭老在文章里引到戴佩荃《织素图次韵》诗中用的崔徽传典故,不知道出处,作了一些猜想。我还年轻好事,写了一封短信加以辨证,趁中华书局送稿之便送请他参考。郭老虚怀若谷,接受了我的意见,修改了他的初稿,还把我的信改成一篇小文,题为《关于崔徽的出处》,介绍给《光明日报》(1961年6月27日)发表了。

随后,郭老接连不断地写了《再谈(再生缘)的作者陈端生》、《陈云贞<寄外书>之谜》、《有关陈端生的讨论二三事》、《关于陈云贞<寄外书>的一项新资料》等好几篇有关陈端生的文章,都发表于《光明日报》,一时成为热门话题。经过两个月紧张而严密的工作,《再生缘》校订本完稿,郭老写了一篇序,以《序<再生缘>前十七卷校订本》为题,发表于1961年8月7日《光明日报》。他在序言中说明了校订此书的经过,交代了版本源流和校订体例,有不少动人的故事。他说明校订本的去取:“基本上是以抄本为主。但抄本有夺误,或者词句较刻本有逊色时,则依据刻本。……但有时抄本和刻本有了同样的夺误,那就无可依据,我便只好在好些地方以意添改了。我有时也把原书改动了一些,因为有些词句太不妥当或前后不统一。”可见郭老对原书采取了理校的办法,也有一些“以意添改”的再创作。因此“再生”的《再生缘》是包含了许多郭老的心血在内的。

序言还说明:“从去年12月以来,到最后核校完毕为止,我算把《再生缘》反复读了四遍。…一经过了仔细的阅读和研究,我已经陆续地写出了好几篇关于陈端生和《再生缘》的文章。我还为陈端生写了一个年谱,把她的一生基本上弄清楚了。这个《年谱》是我对于陈端生的研究的总结,我现在把它和几篇研究文章(其中有张德钧同志的两篇),收录在本书的卷首,以供读者参考。有几篇在《光明日报》上发表过的,都有了一些较重要的添改,应该以本书所收录者为定稿。”(本文引文遵此据北京古籍出版社版《再生缘》卷首)

应该说明,收录在本书的文章有些发表在这篇序言之后,这是在《再生缘》校订本排版完成后添加的。当全书打出清样之后,中华书局编辑部在通读中发现书中有几处谈到与朝鲜交战的情节,本来是虚构的故事,但在当时却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总编辑金灿然同志不敢怠慢,为此专门向上级请示,最终向外交部打了报告,未被批准出版。据说此书曾惊动了周总理,他亲自给郭老作了解释。尽管郭老已在文章中改称为东海岛夷,在书中改成了东夷,但是鉴于当时的现实形势,外交部门认为不必为这么一本书惹可能的麻烦,于是轰动一时的《再生缘》校订本就此冻结了。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在我主持中华书局文学编辑室工作时,有人提议把《再生缘》郭校本付印。我是一个谨小慎微的小主任,哪能作主,请示总编辑,也不敢轻举妄动,再向上级打报告请示。我拟稿时不敢不把过去的情况如实汇报,当时出版局主持工作的代局长也就不敢批了。过了两年,其他出版社先后依据旧刻本把《再生缘》重印了,也没有人过问。2002年,北京古籍出版社利用中华书局的清样把郭老校订本《再生缘》印了出来,却没有发生什么问题。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周发祥先生根据郭老的校订本,写了一篇《试论(再生缘)的语言艺术》论文,提交给韩国鲜文大学校举办的“朝鲜时期朝译本清代小说与弹词研究”学术研讨会,得到了韩国朋友的欢迎和赞赏。韩国的汉学家还来中国采购过原刻本的《再生缘》,他们知道这不过是虚构的故事,并不介意。郭老校订的《再生缘》终于“再生”了。有人怪我当年胆子太小,何必打报告请示。不知道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0)

相关推荐

  • 牛逍,被郭老认可、字可比舒老的一位书法家

    牛逍,被郭老认可.字可比舒老的一位书法家 2020.3.1 牛逍(1938-2020年),又名牛晓,字沫涵.耕耘,笔名劲牛,春草堂主人,河北怀来人. 我的恩师,幼小即喜练字,五十年代拜师张家口书法家李 ...

  • 【主席文章】精神决不会白费

    这是毛主席1944年写给郭沫若同志的一封信,信中对郭老的<甲申三百年祭>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表达了对郭老的关心和期望. 关于郭老,网上流传着很多对其诋毁的文章,让人难辨真假,这里推荐一篇为 ...

  • 【郭沫若与桑枝酒】1959年,郭沫若身患...

    [郭沫若与桑枝酒]1959年,郭沫若身患右侧肢体活动不便,影响日常工作.有人向他介绍,可请中国中医研究所特约研究员,著名医学家郑卓人老先生医治.郭老知道郑老曾著有<灵枢经白话解>,医术高明 ...

  • 程毅中|程有庆:《西游记》版本探索

    <西游记>的作者和著作年代,至今还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吴承恩是不是<西游记>的最后修订者,就是一个谜.章培恒先生和黄永年先生都曾提出了质疑 ① ,但还是有不同意见.无论如何, ...

  • 程毅中:《中国小说史学史长编》读后

    本世纪初我接受了中国俗文学学会给我分配的任务,要写一篇<简述"五四"以来中国通俗小说的研究>.虽然力不胜任,也不敢不黾勉从事,在搜集资料时曾从图书馆借到一本胡从经先生的 ...

  • 程毅中:浪子燕青与梁小哥

    浪子燕青是<水浒>故事里的一个重要人物,是宋江三十六人之一.他在<宣和遗事>里就跟晁盖等一起参与了智取生辰纲的聚义,随后又一起上太行山梁山泺落草为寇. 到了<水浒传> ...

  • 程毅中:《拦路虎》的入话诗及其时代

    <拦路虎>的题目见于罗烨<醉翁谈录>的<小说开辟>杆棒类,现存洪楩清平山堂刻本<杨温拦路虎传>,文字简朴,有许多宋元人语言的特征,应即此本. <醉 ...

  • 程毅中:从《红白蜘蛛》到《郑节使立功神臂弓》

    <醒世恒言>第卷三十一卷<郑节使立功神臂弓>,以前不太为人注意,从发现元刻<红白蜘蛛>残页后,才引起了我们的重视.大家都确认它是<红白蜘蛛>的增订本,但 ...

  • 程毅中:反两纲的斗争——漫谈从《宣和遗事》到《水浒传》的演化

    <宣和遗事>的主题,以反对花石纲.生辰纲为中心,批判宋徽宗和蔡京等奸臣贪官. 方腊起义时曾发表宣言,以反对花石纲为目标,提出了斗争纲领.他号召群众起义时说:"东南之民,苦于剥削久 ...

  • 程毅中:试述吴组缃先生的中国小说史学术思想

    编者按: 由于编排不够认真,昨天将吴组缃先生的照片配错,在此向各位读者深表歉意.现重新配图刊发(删去一张照片,新增四张照片),感谢修观修止先生的指正,感谢刘勇强教授提供照片并进行审核.今后大家发现公众 ...

  • (新书推介)程毅中辑注:《宋元小说家话本集》

    目  录 前言 凡例 红白蜘蛛 三现身 山亭儿 杨温拦路虎传 宋四公大闹禁魂张 碾玉观音 西山一窟鬼 定山三怪 错斩崔宁 种瓜张老 西湖三塔记 简帖和尚 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 合同文字记 风月瑞仙亭 快 ...

  • 程毅中:《李師師》校注初稿解题

    <宣和遺事>前集收入了一個李師師的故事,長達七千多字,可以視爲一篇獨立的小説家話本.<宣和遺事>現存有元刻本(黄丕烈稱爲宋本),因而李師師故事至晚是元代的小説,比現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