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精品选(早期)

西班牙艺术大师毕加索,“男石膏躯体”,1892年。这是他十一岁时画的素描。由于受到身为美术老师的父亲的严格的学院派训练,他较早就显露出过人的艺术天份;该幅素描线条流畅,造型精确,明暗关系极其生动,正因为他在青少年时期就达到了如此高的水平,才使他以后能够自如地改变自己的风格,实现更高的艺术追求 。

西班牙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田野里的房子house in the field”,1893年,西班牙巴塞罗那毕加索美术馆藏,12岁时的作品。该作构图虽然简单,但不同笔触的灵活运用表现出天空、房屋、田野、草地的不同质感,特别是云彩的描绘,厚堆的手法颇为娴熟;景物的色彩层次过渡自然而生动,情绪很饱满,视感极其和谐。

西班牙艺术大师毕加索,“第一次圣餐”,1896年。十五岁时作品,线条严谨,描绘精细,具有明显的新古典主义特征,而画面右侧小教士的神态、圣台前华丽精致的地毯,又能感觉到浪漫主义的生动;据说在创作这幅画之前,他父亲被自己调教出的儿子所震惊,心灰意冷之下将其绘画工具全部送给他,并表示再也不画画了。

西班牙艺术大师毕加索,“罗拉”,1899年。印象派风格作品,手法接近劳特累克,模特儿的下半身衣服蓬松宽大,与背景同色,边缘直接融入其中,使上半身形象鲜明起来,视线自然经由古典的三角构图聚焦到个性分明的脸上;该作用笔简洁,刻画生动,人物造型带有其强烈的性格特征。

西班牙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曾说:“不必过分烦恼各种事情,只要以忘我的精神去工作,有时所做的事会自动地倾向我们”;他一生风格多变,不太可能会有人喜欢他所有的作品,但至少大多数人能够从中找到自己喜欢的风格;可叹当今太多人只想模仿他的胡闹,完全忽视他“先立后破”的艰辛(“卡多纳肖像”,1899年)

西班牙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工作室窗外的巴塞罗那街景”,1900年,西班牙巴塞罗那毕加索美术馆藏。这是他早期对表现主义、印象派风格的探索性的尝试:天光如晨昏暮色般晦暗,行人、小车只隐约见其轮廓,虽寥寥数笔,已可清晰辨认动作、体态,精准的透视体现了空间的深度,黑白的强对比使画面生动有力 。

西班牙艺术大师毕加索,“自画像(困惑的毕加索)”,1900年。当时他已经完成了对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表现主义等主要艺术风格的研究,正在求新图变;画中的他面容消瘦憔悴、神情迷茫,眼神中透着持着和狂热,正是饱受艺术煎熬的真实写照;从此以后,他进入了蓝色时期,开始了艺术创新的漫漫征途。

西班牙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精品选(早中期)

原创董勤Cyrus2020-08-29 06:37:41

西班牙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红磨坊街的舞会”,后印象派风格,1900年。与雷诺阿的同名巨作相比,后者描绘的像是白天动人的光影之美,前者则是夜晚纸醉灯迷的情感渲泄;朦胧的画面感就像是模糊了的劳特累克,影影绰绰间更有“今朝有酒今朝醉”的颓废;还像正常了的蒙克,艳唇美靥中让人心生亲近爱恋。

西班牙艺术大师毕加索,“小旅馆前的西班牙情侣”,1900年。早期后印象主义风格作品,色彩关系如梵高似的对比强烈而整体和谐,清晰有力的轮廓线、平涂的色块有高更的影子;拙朴的人物刻画则体现出塞尚般的稳重;该作表达了他对后印象派大师的理解和敬意,是他在艺术成长道路上的积极探索。

西班牙艺术大师毕加索,“街头情侣”,1900年。早期表现主义风格作品,构图与蒙克“吻”极其相似,同样是模糊、抽象化、融合了的脸,只是线条相对清晰,色彩也更加活泼,表现出他更为积极的生活态度;而为了画面表达的需要,男子脖颈处被明显拉长,似乎由两个不同角度的画面拼接而成,是他立体主义风格的滥觞。

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少女的侧影(戴红色花饰的少女)”,1901年。这是他蓝色时期少有的色彩鲜艳作品:高明度彩度的红黄暖色代表着光怪陆离的都市生活,浓妆艳抹、穿着豪华毛皮的少女,娇俏靓丽;然而姑娘一脸冷漠,厚重眼影遮盖下的亮眸中流露出深深不安和淡淡哀愁,是当时都市人精神世界的真实反映 。

西班牙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侏儒舞女”,1901年,巴黎毕加索美术馆藏。该作的着色、用笔十分狂野,红绿、橙蓝互补色以富有韵律感的粗笔点出,与女子桀骜的站姿相呼应,凸显其鲜明的个性;美艳的背景和畸残的躯体形成强烈对比,更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虽然模样丑陋,可她那善良而不屈的眼神让人心生尊重 。

西班牙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苦艾酒客”,1901年。苦艾酒温润清醇,饮后飘飘欲仙,被称为“绿色的缪斯”,是艺术家和诗人激发灵感的妙物,但不知为何,在艺术大师比如马奈和德加的画作中,饮客都是一副沧桑潦倒的模样,毕加索也不例外,抱着夸张变形的手臂,仿佛喝杯酒成了件决定命运前途的大事。

西班牙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两个杂技演员(小丑和他的拍档)”,1901年。蓝色时期作品,忧郁神秘的天青蓝,明快朦胧的月光黄,强烈的对比构成画面的张力;粗重的线条、变形的肢体,直观地反映了画中人扭曲的生命状态,与悲戚惆怅、茫然无神的表情形成呼应,是他对这一时期接触到的社会底层心理的思索 。

西班牙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盲人的早餐”,1903年,纽约大都会美术馆藏。蓝色时期的经典作品,大片的深蓝忧郁单调,让人联想到盲人眼中死寂的世界,而面黄肌瘦、眼窝深陷更加重了这份悲悯,最令人心痛的是那只伸向因涂了互补色系的黄褐色而变得醒目的奶罐的手是那么温柔,那么小心翼翼,简直入木三分 。

西班牙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熨衣女工”,1904年。蓝色时期尾声作品,大片忧郁的深蓝被打散成深浅不一的细碎色块,但悲伤无助的观感却有增无减;身心俱废的疲惫使女工的瘦骨嶙峋的身体四肢如机器般僵硬麻木,刻意变形的形体结构不仅突出了熨衣工作的特点,更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震撼着观者的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