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帝】五、七国之乱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两次大型藩王群体造反的事件,一次是汉景帝时代的七国之乱,一次是晋惠帝时代的八王之乱。这俩事件连起来,就是咱们常说的一个成语:乱七八糟。

历史上这两次事件,谈不上是什么大的军事行动,也没打什么像样的仗,说起来就剩下一个“乱”字。从这节开始,我来抽丝剥茧,简单理一理这场不像战争的“七国之乱”。

事情的起因是御史大夫晁错急于立威,本质上属于新官上任三把火。晁错当了御史大夫,势力完全压过了当朝丞相陶青。晁错力主削藩,一来讨好汉景帝;二来树立自己的权威;三来借此搞死宿敌袁盎。晁错急于求成,下手挺狠。几乎同时向所有非汉景帝亲儿子的藩王下手,逼反了诸王。

参与反抗的诸王有吴王、楚王、胶西王、胶东王、济南王、淄川王、赵王。上节咱们聊过,本来参与这个清君侧活动的有十方势力,除了起兵七王之外,齐王临时变卦,背叛了联盟。济北王被部下劫持,未能参与此事。军臣单于静观其变,没有马上出兵。

这就有意思了,本来联盟的领袖是以胶西王刘卬为首的齐王系诸王,结果这帮大神还没出门,齐王就背叛了革命。所以山东四王调转枪口攻打齐国,把临淄围了个水泄不通。吴、楚联军是清君侧的主力,这样吴王刘濞才成了朝廷认证的匪首。赵王不敢牵头,原地踏步,没有主动出击汉朝。

他们那些王爷都是瞎闹,吴王刘濞做事还是有章法的。刘濞做了四十多年的吴王,别管晁错说他多么的罪大恶极,但是吴国老百姓却实实在在的念吴王的好。吴国经济发达,能铸币,能煮盐,所以吴王免了国内的赋税,百姓一片欢腾。吴国百姓富了,吴王又下令,交钱可以免徭役,百姓又是一片欢腾。所以老百姓够狠的都往吴国跑,成就了吴王招揽亡命徒的罪名。

吴王这次起兵,先得给国内百姓一个交代。吴王说汉景帝身体不好,受了晁错的蛊惑要置他于死。所以吴王要起兵反抗,他六十二岁,他小儿子十四岁。所以,吴国境内六十二岁和十四岁期间的男性都得参军。这一联络,吴王在国内征发了二十万大军。由于齐王变卦,匈奴观望,济北王自身难保,所以吴王又联络了东越和闽越两支越族,他们也率兵参与此战。

所以,主动出击攻打汉朝的,只有吴、楚联军。正儿八经打过仗懂军事的,也只有吴王刘濞。玩政治,晁错能玩死刘濞。玩军事,刘濞能碾死晁错。吴、楚联军一路打到了河南,把梁王刘武活活围在睢阳,梁王危在旦夕,告急文书如雪片般发往朝廷。

咱们再来看一看此时的朝廷,那是乱的一塌糊涂。主心骨晁错从来没想过,这帮老刘家的膏粱子弟还真有三分土性。平时晁错一嘴巴一嘴巴的扇人家,人家不吭声。现在人家真还手了,晁错反而懵了。晁错麻爪了,就意味着汉景帝也脑子一片空白了。作为中央的三大掌舵人,皇帝和御史大夫都呆若木鸡,丞相陶青也不管这事。

晁错惹的祸,就自己站出来擦屁股。再说了,人家王爷们喊的是诛晁错,跟丞相没关系,所以原本就很安静的陶青,在这局势危难的时刻,显得无比从容。压力全在汉景帝一人肩上。

谁也指望不上的汉景帝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吴楚联军从容的杀到了河南,离陕西不远了。汉景帝从当太子的时候就习惯性指望晁错,如今晁错指望不上,汉景帝想起来了自己的亲爹,还是老爷子靠得住。

他家老爷子汉文帝驾崩的时候,圣旨上没有给汉景帝的遗言。因为圣旨要昭示天下,只适合写假大空。汉文帝真正留给汉景帝的遗言就是有搞不定的事,就找他用过的老臣。就说武将吧,汉文帝登基的时候,自己人里边最起码有张武可用。汉景帝上台之后抓军权,让亲信周仁当郎中令。张武再不济能带兵防守匈奴,周仁能干吗?汉文帝亲口告诉汉景帝,如有战事,能统兵的是周亚夫。

而且汉景帝对晁错非常的失望,这货居然没有任何的应急预案。靠地方上的守军阻挡吴王,那是不现实的。所以汉景帝决定启用汉文帝时代的旧人,一个是汉文帝钦点的擎天白玉柱条侯周亚夫,一个是老梁王彭越带出来的将军栾布,一个是在诸吕之乱时骗取吕禄兵符的郦寄。汉景帝拜周亚夫为太尉总揽兵权,任务是紧急救援窦太后的宝贝儿子梁王刘武。派曲周侯郦寄,先摁住赵王刘遂,别抄梁王的后路。同时让将军栾布带兵去山东,挡住内讧的齐王家族,目的也是别上齐王联军夹击梁王。

汉景帝安排下去应急预案之后,内心还是不踏实。这三位将军,汉景帝都不熟。周亚夫出了名的桀骜不驯,他亲爹周勃又曾经被汉文帝往死了整,现在形势不明,周亚夫是带兵平叛还是拥兵自重?只要不是白痴政治家,都得好好考虑考虑。郦寄是出了名的没节操,连好兄弟吕禄都骗,如今让他带兵,汉景帝也不放心,关键是汉文帝时代没怎么用过郦寄,汉景帝跟他也不熟。栾布比起那二位来,是出了名的耿直,相对来说还算安全,但是,还是老问题,跟汉景帝不熟。汉景帝把兵权赋予三个不熟的将军,这就是孤注一掷的冒险。

历朝历代,古今中外,皇帝拜将可以随随便便,但真要赋予兵权的时候,绝对先找自己的亲信,其次才看能力。当初刘邦非得用韩信,那是项羽逼的。如今汉景帝不得不用周亚夫,那是晁错逼的。为了安全,汉景帝启用了亲舅舅窦婴,封之为大将军,固守荥阳要地,保住敖仓粮食,监视三军。

即便是这样,汉景帝依然没有必胜的把握。所以他召开特别御前会议,问问自己的亲信大臣们,到底该怎么办?陶青可以不说话,晁错,你必须说说,你的高谈阔论呢?

晁错在这个节骨眼上,居然还想得是政治斗争。晁错说应该先杀袁盎,为什么呢?因为再不杀没机会了。当然了,晁错在朝上不能这么说。他说袁盎以前是吴国相,肯定跟吴王密谋造反,应该先杀袁盎。

这话说的,有点侮辱汉景帝智商了。底下大臣也听不下去了,假如吴王还没造反,先抓袁盎审问反情,还算说得过去。如今吴王都快打到陕西了,再杀袁盎还有什么用?关键是你晁错凭什么说袁盎密谋造反?还干这种信口胡说的事?

汉景帝也不愿意听这些,问晁错对如何制止吴、楚叛军,有招不?晁错不敢说没有,憋出来一个绝招。这招太绝了,他制定了两步走计划。第一,割地给吴国,请吴国退兵。第二,如果吴国不退兵,则由汉景帝御驾亲征,而晁错则在长安监国。

汉景帝听完之后,心情可以总结成四个字:马勒戈壁!

你晁错TMD喊着削藩,结果一出事就割地,朝廷颜面何在?老子去亲冒矢石御驾亲征,你个王八蛋躲在长安?朝廷连太子都没有,想造反?你以为你是萧何啊,人家萧何在大后方可是辅佐太子啊。最不可饶恕的是,这个节骨眼上,还想着整死政敌,良心大大的坏了。

汉景帝作为皇帝,没有表态支持晁错。但是晁错也没有听从群臣不杀袁盎的建议,御前会议到此结束,晁错这次朝会的表现,自己作死了自己。

朝中大臣都是晁错的敌人,所以在这个时候,有人把消息透露给平民百姓袁盎。袁盎吓坏了,连夜去找了晁错另一个死对头,时任大将军驻守荥阳的窦婴。希望能面见汉景帝说明情况。

窦婴非常乐意帮这个忙,连夜带着袁盎去长安面见皇帝,经过批准后,汉景帝在御前召见袁盎。袁盎再次探入了阔别已久的未央宫,走进汉景帝的办公室,除了闲杂人等以外,袁盎看到了汉景帝,还有个怎么看怎么别扭的晁错。

汉景帝招来晁错要杀的袁盎,信号就很明显了,晁错要倒。汉景帝急啊,梁王危在旦夕,万一梁王有个闪失,自己首先跟太后没法交代。汉景帝问袁盎,对叛军怎么看?袁盎说叛军根本不叫个事,不用担心。汉景帝心一宽,就冲这个态度,就比晁错强。

汉景帝再问,说吴王这些年铸币煮盐,有的是钱。他广揽豪杰,在六十多岁的时候造反,看来是有完全的把握。你怎么说不叫个事呢?

袁盎给汉景帝分析,说吴王有钱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说他广揽豪杰,这话谁说的?到吴国去的都是活不下去的无产阶级和铸币的投机分子,哪国的偷渡客能成大事?真有豪杰在吴国,就会劝吴王不要造反。所以投奔吴国的都是地痞流氓,不是什么豪杰,成不了大事。

袁盎这话,矛头直指晁错,因为就是晁错说的吴王广揽豪杰。经袁盎这一分析,汉景帝豁然开朗,原来是一帮乌合之众。晁错也如释重负,这事有人解决就好,没人解决他就得背锅。晁错破天荒的顶了袁盎的发言,不再提杀袁盎的事了。

汉景帝又问,那该如何解决叛乱呢?晁错也想听听袁盎的高见,特希望袁盎就是说说,根本没什么高见。这样他就可以说,看看,不是我不行,袁盎也不行,干脆杀了他吧。

结果袁盎次来就是抱定你死我活的决心来的。袁盎请汉景帝下令,无关人员出去。汉景帝会意,让晁错帮忙从外边把门带上。晁错不敢停留,只能恨恨出去,心里盘算着怎么弄死袁盎。

袁盎也是一不做二不休,告诉汉景帝,人家说了,诛晁错,清君侧。杀了晁错,恢复诸侯往日的封地,祸乱自解。汉景帝疯了,这俩人没别的事了,他杀他,他杀他,这次他不杀他他杀他,他又提出要杀他。

汉景帝沉思良久,晁错、袁盎必杀一人。那就好选了,晁错没招,袁盎疑似有招,宁可信其能,那就杀晁错。汉景帝表态,朕不会为了一个人耽误天下。袁盎也表态,我反正就是这个办法,杀不杀的,您看着办。

也就是说,杀晁错这事,袁盎不背锅。汉景帝决心已定,封袁盎为太常,令其去吴国谈判。之后汉景帝秘密召见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廷尉张欧议事。十多天以后,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廷尉张欧联名上奏,说晁错辜负皇恩、无君臣之礼、让皇上和群臣百姓跟皇帝隔离、企图割地给叛军,应判弃世、夷三族。

这事怎么说呢,晁错辜负皇恩倒也不至于,毕竟晁错执行的是汉景帝的意志。说他无君臣之礼,谅他也不敢。说晁错让皇帝隔绝大臣,那就是胡闹了。陶青等三人刚和皇帝开了秘密会议,晁错一点都不知道。企图割地给叛军,这是在朝上商量事。你可以说晁错无能,不能说他叛国。综上,汉景帝杀晁错的罪名,跟晁错诬陷诸侯王的罪名是一样的性质,欲加之罪而已。

此时的晁错正在相府办公,中尉陈嘉匆匆而来,说皇上召见。晁错赶紧换上朝服,坐上陈嘉的车就出了相府。晁错前脚跟着陈嘉走,官府后脚就收押了晁错的家人。陈嘉的车开到了城东,把盛装出行的晁错腰斩于市,同时灭了晁错三族,应了晁错父亲的预言。历史上处决穿着官服的官员,并不多见。晁错还没来得及恐惧、后悔、愤恨,就被斩成两段。

一代名臣晁错,就这样无声无息的惨死在街头。这就是政治,晁错自以为懂政治,靠着汉景帝这棵大树想整谁就整谁,关键是晁错官位升的太快,自己就把握不住自己了。晁错心黑手很,所以他要解决一个小麻烦,不惜拉来一个大麻烦。他要杀袁盎,不惜把吴王拖下水。为杀吴王,不惜拿所有诸侯开刀。他觉得他这是政治手腕,确实是在滚雪球。当雪球大到滚不动时,雪球就会埋了晁错。

晁错作为大汉帝国的掌舵人,完全忘记了船长是汉景帝。危急时刻,晁错敢指挥汉景帝去平叛,死是在所难免了。

七国之乱前期的情况基本上就是这样,至于前线的战况,下节再聊。

古今那些事,正在笑谈中。

笑谈中

微信号 : kxiaotanzhong

新浪微博:@依然笑谈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