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一桩让人血脉贲张的义士复仇案

“义”字的繁体“義”,上面是一只羊,下面的“我”,本义是一种锯齿状的杀人或肢解牲口的凶器。羊是善良的象征,“义”的意思是善良得像一只羊,为了维护他人,甘愿为凶器所伤。
直白地说,“义”就是“两肋插刀”,为了他人愿意搭上性命,所以要见“义”勇为,舍生取“义”,哪怕取“义”成仁,英勇就“义”,切记多行不“义”必自毙……
《廉州府志》有一个非常感人的义士故事,简直可以拍一部电影。
东汉有个合浦人,姓尹名牙,字猛德,因为才能出众,当了合浦郡的主簿。
主簿是太守的从官,相当于“办公室主任”。“尹主任”的长官名叫终宠,南阳人,到合浦任职三年,一直脸上就没过笑容,忧容戚貌,心事重重,把所有的政务都丢给尹牙。
尹牙感激上司对自己的信任。有一天两人在一起时,他问终宠:“我看您总是叹气,心里一定藏着什么苦痛。”
终宠说:“我父亲被张太尉害死,大仇一直未报,心里难受。”
尹牙“办公室主任”也不当了,穿起仆人穿的粗布衣裳,干起杂役来。有一天悄悄去了苑陵,寻到张太尉府上,与马夫混熟后,鞍前马后把张太尉服侍得非常周到,一直等待机会。
他服侍了整整三年。有一天灌醉了张太尉的左右,趁着暗夜把马厩里的马匹全解开,四处驱赶,弄得乱哄哄一片惊慌。
张太尉果然上当,他走出来查问情况,被尹牙用刀刺死后割下脑袋跑回了合浦。
这件事震动京城。皇帝知道后,对尹牙隐忍三年替太守报仇感到十分惊奇,没有追究他。
《廉州府志》虽然收了这个故事,它出自《太平御览﹒广州先贤传》,但称《后汉书》里有一个河南籍太尉张延,但没有被杀的事。
太尉不是小官,在汉代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是皇帝下面的重臣,主管军事,东汉时职务相当于丞相。要是太尉被杀,一定会上书入志。
我查了一下,东汉从光武帝刘秀到汉献帝刘协,一共七十四任太尉,除了《廉州府志》提到汉灵帝时的张延,还有四位姓张,分别是汉和帝时的张酺,汉和帝、汉殇帝、汉安帝时两度出任的张禹,汉灵帝时的张颢、张温,他们有的病死,有的下狱死,但没有一个是被杀的。
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仓颉造字鬼神哭,过去识字的人少,有“敬奉文字”的传统,动辄认为“有书为证”,以为上了书、入了传就是真的。其实不然,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官稗史,假的实在太多。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后人能不能光宗耀祖另说,但祖宗中的名人一定让后人脸上有光。合浦要真有尹牙这样的奇士的确值得骄傲,可惜它“十分、非常、极有可能”是假的。
附《廉州府志》原文:
尹牙,字猛徳,合浦人,以才能仕为郡主簿。
太守南阳终宠到官三年,哀形于色,未尝启笑,政治委诸牙。
牙感其知己也,乃造席请曰:“伏见明府四节悲叹,有惨戚之思者,何也?”
宠曰:“父为张太尉所害,重雠未报,是以长愧耳。”
牙乃佣仆服,自贬为人役。至宛陵,与张校圉交通,竭节于张,伺其间隙。
出入三年,乃先醉张左右近侍,以夜,解纵诸马,令之乱骇。张果出问故,牙因手刃之,持其首而还。
事闻天子,奇其才,因赦不问。
(《太平御览﹒广州先贤传》按:后汉书太尉有河南张延,无被杀事)
(喜欢则个。感谢转发或点击“在看”并留言

其他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