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二一)

伤寒论第107条辨: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原文解释】外感太阳伤寒,经过了八九天,医生误用了攻下之法,病人出现胸部胀满、心情烦躁,容易惊惕不安、小便不通畅、胡言乱语、全身沉重、身体不能转侧,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治。

外感太阳伤寒八九天,在医生的眼里,一般来说,病已经六七天,可能病已经传里了,不是传少阳就是传阳明。所以,医生才会下法,当医生用了泻下药以后,病人胸满,惊烦,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这是为什么?

当这个太阳伤寒,病过了六七天,没有好,但是,现在这个病要传里但是又还没有传里,也没有进入少阳,更没有进入阳明,这时候被攻下以后,就出现了一系列的症状,这是因为攻下下得太早了。表邪陷下去,陷在半表半里中间。

由于被攻下,而跑到三焦淋巴系统里面去,因为在半表半里中间,三焦跟心包是表里,所以病人会胸满,惊烦。因为胸口这里,淋巴系统整个都汇在这里。小便不利,因为三焦是水道出焉,三焦管水道。由油网来排,因为滤过性病毒是因为攻下,表邪下陷以后进来的。所以堵在三焦,水道就不能通行了。

病人胡言乱话,那是因为肠胃里面还有余热,肠胃里面还有干燥的大便没有完全排掉。

“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攻下的时候,身体的气血往下走,这一攻下,病人的身体虚掉了。其实本来身体很好,把病毒顶在外面去,表面的症状慢慢没了,结果被学术不精的医生攻下,免疫系统被攻下,就往下走。

病人本来体能很好的,病邪进来的时候就停在少阳,不是病人不行,而是被医生误下所造成的。所以,张仲景为了救逆,就出了一张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就是专门治疗伤寒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烦躁惊狂不安,时有谵语,身重难以转侧的主治方子 。

因为病邪在半表半里之间,有胸满,靠柴胡加桂枝来解表;柴胡本身和解,桂枝走肌肉皮肤表面去表 ,已逆经在三焦里面的东西,把它清利出来。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里,还有一味药是铅丹,铅丹现在很少用,龙骨牡蛎和铅丹都是治疗惊烦的药,受到惊吓的时候常会用到龙骨牡蛎和铅丹。因为三焦和心包是表里的,所以这三味药是用来镇惊止烦的。

病人因为有谵语,那是因为病人太虚了,大肠的浊气就往上跑就发生谵语。所以加了大黄,大黄是用来攻下的,用大黄把堆积在肠胃的宿食宿便排出来;方中加了半夏,是因为这人素体比较壮实, 平常比较壮的人,胸腔比较湿热一点,能有湿热的人就容易发胖,加半夏的目的就是为了排痰湿。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里用生姜、人参、大枣来把里虚补足;此方表证里证一剂来清,同时攻下,同时解表,同时把前医造成的下攻中气不足, 把它补足。中气就靠人参、生姜、红枣补足。解表靠柴胡、桂枝。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常用在体质素虚之人,误下之后,阴虚而津液不能自回;如果是体质强壮的人,误下之后津液能自回,就不会用到 这个药方。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

半夏二合洗、 大枣六枚、 柴胡四两、 生姜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龙骨一两半、 铅丹一两半、 桂枝一两半去皮、 茯苓一两半、 大黄二两、 牡蛎一两半、右十一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纳大黄,切如棋子大,更煮一二沸,去滓,温服一 升。 

除了大黄、半夏、红枣以外,其它都等重。因为是半表半里都有,解表攻里同时并进的。一剂药同时把病邪去掉,还能把津液补回来。过去有些书上写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有加黄芩在里面。

开黄芩就是嘴巴里面有燥苦,口苦的时候,兼有少阳证的时候会用黄芩;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很好治疗失眠的汤剂,是虚的人吃的 ;如果失眠是到了晚上但头汗出,常常五六天不大便,舌头又干又燥,这人是有阳明燥屎,不可以吃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所谓阴虚的人是肠胃津液不足,兼有下利而引起;现在铅丹很少用,所以开药方的时候,没有加铅丹也没有关系。 龙骨牡蛎有潜阳的功效,常人阳气足的时候,手脚是温热的、额头是冷的、手掌、脚掌是热的,手背脚背比较凉。

四肢是胃气反映的地方,如果手脚温热而且出汗、大便秘结,这是阳气过盛,我们用承气汤攻下就好了;但如果是虚热的体质,没有便秘,手脚常出汗,就是用龙骨牡蛎。所谓的阳要潜在阴里面,就是说人体的皮表乃太阳寒水所主,把热包在里面,也就是皮表是凉的,里面是热的。不怕冷,这是正常。

龙骨与牡蛎潜阳收敛的作用有小差异,当“失津”的时候,我们用龙骨;如果是“失精”的时候,我们用牡蛎。所以小朋友夜尿多的时候,因为夜尿是“失津”,所以用到龙骨牡蛎的时候,龙骨可以多一点;反之如果是大人有遗精的症状,我们用龙骨牡蛎的时候,牡蛎要加重一点。

(0)

相关推荐

  • 经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大小便秘、胸满烦惊)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原文]柴胡四两 龙骨 黄芩 生姜(切) 铅丹 人参 桂枝(去皮) 茯苓各一两半半夏二合半(洗) 大黄二两 牡蛎一两半(熬) 大枣六枚(擘)右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内大黄,切如棋 ...

  • ​四十二、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原文107

    ​四十二.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原文107 [郑论] 按此条果系下证,下则病去无遗,何至有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能转侧者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一二)

    伤寒论第98条辨: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而饮水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 原文解释:生病六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二零)

    伤寒论第106条辨: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原文解释: 太阳表症未解,邪热内入与淤血互结于下焦膀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二二)

    伤寒论第108条辨: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名曰纵,刺期门. [原文解释]外感伤寒病,腹部胀满,胡言乱语,寸口脉浮而紧,即肝木克伐脾土的征象,名"纵",进行治疗用针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二四)

    伤寒论第110条辨:太阳病二日,反躁,反熨其背,而大汗出,大热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十余日,振栗.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故其汗,从腰已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呕,欲失溲,足下恶风,大便硬,小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二五)

    伤寒论第111条辨: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则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二六)

    伤寒论第112条辨: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起卧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原文解释]太阳伤寒症,脉象浮,本应当发汗解表,医生却用火治法强迫发汗,导致心阳外亡.神气浮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二九)

    伤寒论第115条辨:脉浮热甚,反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必咽燥唾血. [原文解释]脉象浮,发热甚,这是太阳表实症,治疗当用发汗解表法,却反用温灸法治疗,这是把实症当做虚症来治疗,火邪内攻,耗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六)

    伤寒论第72条辨: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汗发了以后,病人口渴,脉浮数,病人就是五苓散证,因为水都在皮肤表面上,中焦没有水了,所以病人会烦躁. 成无己说:发汗己解,胃中干,烦躁不得眠,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五)

    小便不利,张仲景是想把皮肤表面的水拉回来,让它从小便排掉.有两种状况:一种是皮肤水肿,上半身水肿的时候,有些妈妈们早上起来手脚都肿,这就是五苓散证.如果摸他的脉很虚弱,五苓散吃下去,让表面的水从小便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