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改变世界》| 张凯解读

关于作者

这本书的作者马克·莱文森,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和畅销书作家。

关于本书

这是一本关于集装箱的商业史,作者从集装箱这个看上去不起眼的物件入手,告诉我们集装箱是怎样推动全球化的。

核心内容

第一,集装箱是怎么发明出来的。从这个过程你会看到,单点突破不叫创新,系统性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第二,集装箱在全球范围怎么推广应用。我们会看到科技含量不是影响创新的重要因素,创新的关键在于应用。

点击查看大图,保存到手机,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前言

你好,欢迎你每天听本书。这一期我们要说的这本书叫做《集装箱改变世界》,是一本关于集装箱的商业史。

你可能会问,集装箱不就是一个大铁箱子吗,没什么技术含量,跟改变世界有什么关系?这是因为集装箱直接推动了全球大分工。拿苹果手机举个例子,它的核心部件来自美国,摄像头和芯片是日本、韩国生产,电池是中国厂商制造的,最后由富士康的工人组装,你才能买到一部成型的手机。这个过程你可能不陌生,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正是因为集装箱节省了把货物搬来搬去的时间,极大降低了成本,这个过程才能实现。

如果没有集装箱,运输成本极高,别说海运,就是跨越半个国家,这个成本也没法承担,一件商品卖100元,可能有25元是它的运费。有了集装箱,人类的货物运输成本降低了90%以上,全球分工才有了可能。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配置,美国人吃到了巴西的牛肉,欧洲人也用上了中国生产的手机。我们中国就是通过全球化加入了全球价值链。说到这你就能发现,集装箱就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铁箱子了,它改变了世界的经济和政治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财富面貌。

这本书的作者马克·莱文森,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和畅销书作家,他从集装箱这个看上去不起眼的物件入手,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商业奇迹。接下来我会分两个部分给你介绍这本书。第一,集装箱是怎么发明出来的。从这个过程你会看到,单点突破不叫创新,系统性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第二,集装箱在全球范围怎么推广应用。我们会看到科技含量不是影响创新的重要因素,创新的关键在于应用。

第一部分

先看第一部分:集装箱是怎么发明出来的。

发明集装箱的人叫麦克莱恩,是个美国人,人们叫他“集装箱之父”。但其实更准确的说,麦克莱恩并不是第一个发明集装箱的人。人们使用集装箱几十年之后,麦克莱恩才开始用集装箱。你可能觉得奇怪,一个已经发明出来几十年的东西,还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为什么这个东西到麦克莱恩手上就变成了一个能改变世界的新发明?这就是麦克莱恩的厉害之处,我们讲一下这个详细的经过。

麦克莱恩的第一份工作是个卡车司机,后来慢慢地做自己的货运公司。他很有商人的天赋。我们知道,在商业竞争中,省成本是门硬功夫,谁能省更多的成本,谁的产品服务价格就更低。麦克莱恩就是这方面的高手,其他的货车还在用汽油的时候,他就把自己车队的卡车全都换成了柴油,而且为了省油费,他的司机都必须到固定的加油站去加油,因为那样可以获得折扣。更夸张的是,他们公司的卡车的车厢壁板都不是光滑的,而是垛口状的,因为他听说,垛口状的车厢可以减少风的阻力,从而节省燃料成本。你看,麦克莱恩就是这么一个具有商业天赋并且会精打细算的人。到1940年的时候,在二战的背景下,美国国内的物资生产、运输、物流等行业开始变得欣欣向荣,他这家运输公司水涨船高。到二战结束的时候,麦克莱恩的公司已经是全美国最大的运输公司之一了,税后收入在行业内排名第三,非常的成功。

可是随着事业的发展,麦克莱恩也遇到了一个发展瓶颈,在当时,高速公路非常的拥堵,这对他的运输业务来说就是个巨大的问题。你想,一个都能依靠减少风的阻力来减少燃油成本的企业家,哪能受得了卡车一堵就是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损失。所以,麦克莱恩就想不如直接走海运得了,自己建个码头,直接让卡车的货箱上船,然后让对面的卡车去接货箱。那你说这算他的创新吗?也不算,很多公司做过这个尝试,不过他们都是零散的货箱,码头的船是谁给钱就给谁送货,但是麦克莱恩提出了要建个自己的码头。后来麦克莱恩发现,直接把一个大铁箱子装上船,这些铁箱子还能垒起来,一次能装更多。你看,这时候这个模型就已经是集装箱了。那你说这算创新吗?也不算,就像前面我们所说的,当时用集装箱上船的运货方式已经运行了几十年了。那麦克莱恩的创新在哪呢?其实就在于他第一次尝试搭建起来一个系统。

麦克莱恩认识到,航运业的根本业务就是运货而不是通航,要降低货运成本,要的不仅仅是一只只铁皮箱子,而是一整套货物处理的新方法,这个系统包括港口、货船、起重机、卡车,还有发货人的自身操作方式等,都得发生配套的改变。这种认识就比当时同行业的人先进了很多,所以他的贡献不在于使用了集装箱,而是改变了货运行业的整个操作模式。

麦克莱恩这套系统搭建完成后,他做了一个尝试,如果运啤酒的话,先用散装的方式运一次,从工厂出来,先装上货车,到码头再卸下来装船,到了对岸再从船上卸下来装车,这个时候每吨啤酒的运费是4美金。如果用集装箱,直接从啤酒厂塞到箱子里运到对面码头,成本变成了20美分,节省了95%的运费。这也意味着一个巨大的、全新的航运业的机会到来了。

麦克莱恩为了进入海运业,曾经并购了一家做大西洋航运业务的公司,现在他发现了航运业的新机会,一个公司哪够呢,他觉得得把那家公司的母公司给买下来,直接垄断大西洋一带的航运业务。你看,他的野心非常大。但是在推进这个事情的时候他发现,自己面对的问题是越来越大,融资是一个问题,设备经常出现故障是一个问题,甚至很多人还把集装箱偷回去当房子用。简单说,虽然你自己这套系统已经最优化了,但是周围的社会系统还没有跟上你的节奏。所以一开始的几年,麦克莱恩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公司居然不赚钱,那也没办法,他就通过各种各样精打细算的招一边死撑,一边着手改良这个系统,最后硬是被他撑到了转折点。

到了1967年左右,美国打越战,需要把大量的货物从美国本土运到亚洲。打仗比的就是效率,所以美国政府就围绕这个效率问题做了各种各样的优化,最后找到了一个运用集装箱最好的方法,就是所谓的 3C 原则——一个箱子,一种货物,一个目的地。这三个词的英语单词都是 C 开头的,所以叫 3C 原则。经过反复试验,只有这个方法是最有效的。麦克莱恩翻身的机会到了,前一年还亏损,可是到后一年就从美国国防部赚了4.5亿美金,整个集装箱的繁荣时代才算真的到来。

从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创新的产品从发明出来到广泛的应用,其实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很可能第一个推进的人熬不到爆发的那一天,享受不到它的红利,只不过麦克莱恩还算是比较幸运的。这种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很可能会死的现象,也是很多创新者在现实中遭遇的困境。这也能回答我们一开始问到的那个问题,为什么集装箱到了麦克莱恩手上才变成了一个新发明,因为真实世界的新发明其实就是一套系统性的工程,一个产品的价值不在于它是什么,而在于它被怎么使用。

对一个高度自动化、低成本和低复杂性的货物运输系统来说,集装箱就是核心,但是它也只是这个系统的关键一环而已,真正的难点在搭建这个系统,让它稳定地运作下去。而麦克莱恩就是第一个看到这个方向,第一个用行动做出尝试,而且是第一个获得成功的人。如果没有他,集装箱依然会被当作一个普通的铁皮箱子在装货,是麦克莱恩让集装箱发挥出了最大功效,所以人们才认为他是集装箱的发明者。

总结一下,这一小节我们讲了集装箱的发明过程,讲了“集装箱之父”麦克莱恩是怎么发现集装箱的作用,怎么把一个个箱子发展成一套改革性的货运系统的。我们能看到,创新不是一个单品被创造出来就完事了,创新其实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

第二部分

刚才我们说了麦克莱恩在自己的航运事业中开始使用集装箱,并且自己搭建起来了一整套完整的配套系统,那么这项新发明很快就推广开了吗?远远没有,关于集装箱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这项发明就像所有伟大的创新一样,搅动着这个行业里所有从业者的命运,而且力度越来越大,带来的结果就越让人想不到。接下来我就来讲讲集装箱后来的演变,以及它给世界带来的影响,这也是我们的第二部分内容。

前边我们讲了麦克莱恩的创业故事,他苦苦地死撑了很多年头后,终于扭亏为盈。麦克莱恩的公司当时已经拥有了31艘集装箱船,营业收入大幅度增加,这个行业突然变成了一个热门的行业。行业一热,竞争者都纷纷入局。每开辟一条新航线,就会突然涌进来好几家竞争对手。在那些货运量最大的国际航线上,运载能力在6年里就翻了14倍。在美国和欧洲之间,1966年以前只有很少量的箱子在流通,到了1974年,就能运转100万只集装箱了。整个航运业运载能力的提升速度远远大于需求,行业内就开始打价格战。价格战也不算新鲜事,各个行业都这样,但是集装箱航运业打起价格战来影响非常大。

在集装箱大规模应用之前,如果船主觉得生意不好,让船停几天,放在那不动,基本上也没什么成本,但是集装箱船即使不运营,成本也特别高。一家公司要扩张,就得借债,他们的船、集装箱、港口都是借钱买来的,放在那不动也得还利息。加上竞争激烈,石油价格飙升,没过多久,整个海运体系的价格就开始崩溃了,各家航运公司损失惨重。英国《金融时报》甚至说,集装箱运输的革命性影响已经接近尾声了。

但是马克·莱文森说,《金融时报》说错了。集装箱带来的革命性影响,才刚刚开始。我把这些影响总结成了三个方面:集装箱给航运业带来了产业变革,给航运业的从业者带来了巨大的命运改变,也让整个世界的地缘政治格局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来详细说说。

首先,集装箱带来了航运业的产业变革。

传统的古典经济学一向习惯假定运输成本为零,从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开始,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前,运输成本问题始终得不到主流经济学家的关注。比如李嘉图举例说,葡萄牙和英格兰可以分别生产自己有成本优势的葡萄酒和棉布,然后相互交易。这种假设理论上是说得通的,但是操作起来可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如果运输的成本太高,那就基本不可能实现。

实际上,在1956年以前,货运成本都是非常高的,用船来运货是个非常复杂的工程。你想,货要从工厂一件件搬到卡车上,卡车到码头后,要一件一件地卸下来,登记,再全部放到码头旁边的中转货棚里面去,等一艘船做好准备时,再全部清点一遍,然后靠码头工人搬上船。一套流程下来,那码头上就是一片狼藉,到处都是纸板箱和垃圾,整个码头基本上就是乱成一锅粥。工厂为了减少货运成本,自然也希望把厂子建得离码头近一点,结果就是码头周围聚集着各种各样的工厂。整个货物运输业要动用那么多的人力,自然也得有住宅区,码头工人和各种业内从业者都希望就近居住。所以,整个码头就是只能用“拥堵”来形容,整个航运业表现出来的也是一种反应缓慢、臃肿迟钝的氛围。

拥堵的地方效率自然不会高。比如那时候一家药厂企业要把一卡车的药品从美国中西部运到欧洲的一个内陆城市,那么他们需要支出差不多2400美元,这笔钱在路上会被各个环节给消耗掉,像卡车运输、港口的仓库管理、轮船公司、保险公司等等,每个环节都有消耗,最后算下来,一趟货物运输的成本有一半都是在港口给浪费掉的。但是集装箱出现就不一样了。它的特点是标准化、系统化。首先,集装箱的尺寸是一致的,全球几乎所有轮船公司使用的都是兼容集装箱,不管是卡车、火车还是港口和轮船都能自由地装卸,搬运的过程也是主要靠起重机,而且每个箱子里就装一种产品,就省去了挑拣的过程,那这个效率自然就大大的提升了,成本也直线下降。因为效率的提升,工厂也没必要围绕码头建造了,工人也可以不在码头附近生活。你看,整个货物运输行业从原来迟钝的状态一下转变成了高效的状态,因此带来航运行业内部的运作方式和外部环境的同时变革,这就是集装箱带来的巨大变化。

其次,集装箱给航运业从业者的命运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刚才我们说了,集装箱让整个货运业的运输流程都发生了变革,那其中的从业人员的工作状态自然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比如说码头工人。以前码头工人的生活可是非常的艰苦,你想,货物动不动就是几十公斤一袋,包括那些钢锭、金属设备、巨大的木质材料,都是靠人搬上船的,很多时候一天活干下来,腰都直不起来。而且,这种纯体力活不但非常累,收入也不高,也没有什么社会地位。他们成群聚集在码头周围的贫民窟里,工作又都是临时性的,所以慢慢地就形成了自己的文化,非常团结。这对码头工人这个群体来说,团结当然是好事,可以不被老板欺负,可以保证自己这个群体的利益,但这其实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像集装箱这种创新产品的推进过程。

站在码头工人的角度看,集装箱来了就等于是在抢自己的活,虽然本来的工作累了一点,但是至少是一份工作,要得到这份又苦又累的工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每天早上这些工人都要抢活,一般的工人想要得到工作就得给工头塞钱贿赂,可见这里面工会头目是既得利益者,他们要保护自己的利益,就会想办法破坏资本家的创新活动。比如刚开始早就有人想过,用集中运货的方式来降低码头运输和搬运的成本,当然刚开始用的不是集装箱,是一种叫货盘的东西,是一个木头的大盘子,把很多货物搁在这个货盘上,运到码头,然后用网兜吊装到船上,然后再安放到船舱里,这不省了很多成本吗?但是码头工人不干,这等于是抢活呀,于是他们自己也弄了个货盘,运货的时候先把原来的货盘拆散了,再由工人搬上船,货盘这种工具就没能提高效率。

在码头工人的抵触下,一开始集装箱的推行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但是后来,码头的所有东西都慢慢地变成了机械化,所以码头工人就出来和资本家谈判,说要分红利,这才冲破了这道码头工人的阻力。当然,机械化来了之后,创造出了很多新的工作岗位,原来搬运的工作变成了操作机器等技术性的工作,原来的码头工人过上了体面的生活。这也是新技术带来的不确定因素之一,旧分工被替代,新的分工就会被创造出来。你看,集装箱的出现让航运业从业者的命运也发生了改变。

最后,集装箱让整个世界的经济格局和地缘政治格局也发生了变化,大大促进了全球化的进程。

全球化其实也不是新概念了,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其实就是全球化的产物,但是那时候也只能运一些丝绸、陶瓷之类的东西,因为轻嘛,整个世界的状态也差不多,只有比较轻便的东西能在世界市场上流通。但是集装箱推广后,货物运输成本下降,使大宗商品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流通起来,这就让很多国家原来的经济格局发生了变化。比如一些资源匮乏的国家,就可以很方便地把东西运进来,然后通过自己国家的劳动力做进一步的加工,像日本、新加坡这些沿海的国家很大程度上是借助全球化的力量才崛起的,我们中国也是全球化分工的受益者。

那对制造业来说,集装箱的出现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比如丰田公司就创造出了一种模式,叫及时生产。丰田公司需要的很多原材料,现用现定,上游供应商的卡车开到工厂里,打开集装箱,直接就往生产线上搬,所以它的运营效率会高很多,生产自然也发生了根本改变。也因为这个原因,日本的丰田公司才在市场上获得了很强的竞争力。

由于集装箱让国际运输变得又便宜又安全,这等于说是把货运成本这种隐形的关税给撤销了,这就让一个国家的制造商更愿意去其他国家寻找价格更低的原材料。整个地球变成了一个大型的工厂,各个国家分工协作,这就让处在这场分工链条顶端的制造商或零售商成为了这个系统的关键。就像芭比娃娃,制造它的设备来自日本和欧洲,头发来自日本,塑料身体来自中国台湾,最后由中国大陆的工厂给它穿上衣服,完成最后的制造加工,完成之后,它又被销往全世界各地。全球有无数的商品都会因为集装箱的出现形成自己的供应链。

你看,集装箱带来的全球影响,是麦克莱恩一开始完全没想到的,他哪能知道自己的这项发明改变了成千上万码头工人的命运,还促进了全球分工呢?这也是创新产品的一大特点:一个新产品一旦放出去,它产生的社会影响是一开始没有办法预料到的。

总结一下,这一小节我们说了集装箱的发展遇到的阻碍和对世界的影响,它改变了很多行业内相关工作人员的命运,改变了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大大促进了全球化的分工。可见,集装箱这个产品虽然简单,没有技术含量,但是它带来的变革却并不比高科技的产品低。从这段历史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科技含量的高低并不是改变生产力的主要因素。

总结

说到这,我们已经完整讲述了集装箱从发明出来到大规模应用的整个过程,也分析了它给行业和世界格局带来的深刻影响。我把前边跟你分享的一些启发,再单独拎出来集中说说。我从这段历史中总结出了四点启示。

首先,科技含量的高低并不是改变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就像集装箱,虽然没什么技术含量,但是它的影响力却是巨大的。所以,创新的关键不在于一个产品是什么,而在于怎么用。在创新领域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未来已来,只是分布得不均匀。我们能看到很多拥有巨大影响力,大到能改变世界的产品,其实很多发明者都不是第一个制造出他们的人。比如智能手机,乔布斯就不是第一个制造它的人,在他之前诺基亚公司已经推广了很多年了。再比如蒸汽机、婴儿用的恒温箱,很多都是已经存在、在技术上没有什么实现难度的产品,但是这些产品被另外一个领域的人看到、改进、推广,就能变成一个伟大的产品。所以我们周围根本不缺伟大的创新,缺少的是发现它们的眼睛。

其次,创新并不是一个单点突破的过程,真正的颠覆性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周围的配套设施都跟上才能发挥出它的最大优势。再拿集装箱举例,从麦克莱恩第一次用集装箱,到整个行业广泛使用,期间过了十几年的时间,麦克莱恩也克服了无数的困难,经历了一个漫长又痛苦的过程,中间差点破产。现实中的创新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窘境,比如互联网刚出现的时候,阿里巴巴也不是第一个做电商的,想到同样点子并且做得好的企业也有很多,但是那时候一系列外部环境的设施没跟上,比如网络没普及、支付方式很麻烦、网速也受到限制,所以很多企业都没有熬到电商时代的爆发期。所以,单点创新不一定能带来很大突破,关键要看是不是一个系统,只有系统的创新才能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再次,一个创新产品所带来的影响力是一开始根本想不到的。麦克莱恩也想不到自己发明的系统改变了整个世界贸易的格局,他也想不到集装箱能影响日本、中国这些国家制造业的生产模式。很多产品会给原来不相关的领域带来破坏力,比如电商会影响实体经济,因为人们都开始网上购物;再比如智能手机普及以后,超市收银台旁边的口香糖销量下降了,因为大家排队时都在玩手机,不买口香糖了。所以,很多创新产品会有意无意地破坏跟自己不相关的产业格局,如果我们只关心自己本行业的技术发展,可能就会有危机了。这个世界的任何创新都有可能是你的机会或是危机,因此我们在关注本行业的同时,应该时刻紧盯其他行业的创新,这样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

最后,一名优秀的创新者,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只要做出了贡献,都会被整个行业铭记。每个创新者在开拓新领域的时候都会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比如麦克莱恩后来卖掉了航运公司,又几次创业,但是都没成功,最后负债累累,在晚年的时候破产,以失败告终。但是航运业的人依然把他奉为“集装箱之父”,在他去世的时候,整个行业的轮船都同时鸣了一次汽笛,表示对他的尊敬。所以说对一个创新者来说,只要他为整个行业做出了贡献,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应该对他们保持一份敬意。

撰稿:张凯
脑图:摩西
转述:徐惟杰

划重点

1.航运业的根本业务是运货而不是通航,要降低货运成本,要的不仅仅是一只只铁皮箱子,而是一整套货物处理的新方法。 2.集装箱给航运业带来了产业变革,给航运业的从业者带来了巨大的命运改变,也让整个世界的地缘政治格局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
(0)

相关推荐

  • 港口堵塞严重、空箱持续紧缺、海运成本翻了三倍!

    全球至少有37%的集装箱被延误! 空箱短缺导致海运成本翻三倍! 据咨询公司Ocean Insights的分析显示,集装箱航运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供应链挑战,货运延误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全球至少有37%的 ...

  • 尼日利亚港口运营效率低下,出口货物运不出,出口商损失900亿

    据<卫报>报道,因港口运营效率低下且持续存在,尼日利亚出口商2020年损失约900亿奈拉. 2021年第二季度,尼日利亚非原油出口达到10,012.3亿奈拉,占出口贸易总额的19.71%. ...

  • 窒息!全球120多个港,堵得一抹黑!

    自2021年以来,航运业的黑天鹅事件一桩接一桩,各种天灾人祸,像一个个塞子似的,结结实实堵住了航运业的一根根大动脉,当前除了疫情这个"钉子户"持续作祟,亚洲.美西.欧洲等地区的港口 ...

  • 海运集装箱的发展史

    今天,全球都在使用海运集装箱,它被我们用来装几乎一切东西,60年代后期的这个创新,改变了港口运营方式.工厂区位,并且影响了全球经济格局.那你知道,集装箱的出现一度的不被人们接受吗? 海运集装箱到来之前 ...

  • 远洋运费其实和同城快递差不多,为什么?因为有集装箱

    "进口商品自然是要贵一点的,毕竟人家是从那么远的地方运过来的",这句话还真是说错了,远洋运费其实和同城快递差不多. 你可能想象不到,将一瓶法国红酒在敦刻尔克装船,从北海过直布罗陀海 ...

  • 中外视野 | 一次妙想改变世界储运史

    (原载<百家讲坛>202011期) 二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迅速发展,航运业的发展却很缓慢,且效率低下.虽然航运业有保护政策并没有感受到直接的变革压力,但有位年轻人却担负起改造航运业的使命. ...

  • 集装箱的前世今生

    关键词:外贸.海运.集装箱.变迁 点击文末"在看",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自从一个40英尺集装箱从中国运到美国的海运价格,从2000多美元涨到了20000美元后,集装箱就频频成为海外 ...

  • 海运集装箱运输车的发展

    集装箱运输起源于英国.早在1801年,英国的詹姆斯·安德森博士已提出将货物装人集装箱进行运输的构想.1845年英国铁路曾使用载货车厢互相交换的方式,视车厢为集装箱,使集装箱运输的构想初步应用.19世纪 ...

  • 读《全新思维——决胜未来的6大能力》

    <决胜未来的6大能力>这本书放在购物篮里很久了,但是一直没有下单.没有下单的原因很简单:在这之前我看过了太多类似的励志书籍,感觉对自己的生活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只是凭空的口号多了起来.后来, ...

  • 在《全新思维:决胜未来的6大能力》这本书...

    在<全新思维:决胜未来的6大能力>这本书中,作者丹尼尔·平克 提出未来人们需要具备的6大能力:设计感.故事力.交响力.共情力.娱乐感和意义感. 作者在书中指出: 在概念时代,我们还要掌握6 ...

  • 《全新思维:决胜未来的6大能力》| 张凯解读

    关于作者 丹尼尔·平克,是著名的未来学家,趋势专家,他被称为21世纪商业思潮的拓荒者. 前言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要说的书是<全新思维>,这本书非常重要,是一本可能会改变你奋斗方向的 ...

  • 副标题:决胜未来的6大能力

    左手职场.右手采购 有故事.有方法.有工具 这是2019年第118篇原创文章 总269篇原创文章 全文2760字,阅读时间约6分钟 今天我们如果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未来我们将生活在过去. --著名未来学 ...

  • 陈嘉虎:运筹帷幄 决胜未来——《2019白皮书》深度解读之一

     增员!增员!增员!  业绩!业绩!业绩! 近年来,无论是从业队伍的快速扩张,还是资本规模和产能持续增长,保险业站在国家政策红利的风口得以快速发展. 2019年,全球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持续积累,保险业 ...

  • 未来属于另一类人,他们拥有全然不同的思维 |《全新思维:决胜未来的六大能力》

    如何拥有决胜未来的6大能力| 第1707期 今日豆瓣评分7.4分,947评论 简介:<全新思维>标志了一个时代的转折,改变了我们看待并体验这个世界的方式.平克残酷地将人人为之奋斗的专家之路 ...

  • #早读#324《全新思维:决胜未来的六大能力》

    世界是一本书,共享阅读之乐 ♥ 今天是小一大书建群的第594天 #早读#324  2016年12月22日 周四 <全新思维:决胜未来的六大能力>丹尼尔·平克 著  一.背景介绍 <全 ...

  • 66思维模型:全新思维一决胜未来的六大能力

    作者:老范 人类的历史发展经历了5个时代. 第一是狩猎时代 人类主要靠采集植物的果实和狩猎来维持生存,主要依靠体能和团队协作来获得食物,这个时代体能比较强壮的人比较受欢迎. 第二是农耕时代 人类驯化了 ...

  • 《全新思维》决胜未来的六大能力

    趋势对一个人的发展,有多重要? 我有一位赵老师,他的亲身经历,刚好能回答这个问题. 赵老师有个学渣同学,就曾借势逆袭,这位同学姓张.张同学不是普通的学渣,大学四年没考过四级,还频频挂科.眼看就要毕业了 ...

  • 《智能商业》:决胜未来30年的新商业思维

    运营的小事,用心听运营 我(曾鸣)从1999年开始研究互联网,2003年成为阿里巴巴的战略顾问,2006年全职加入阿里巴巴,负责战略工作,一口气干了12年.这12年,我参与了阿里巴巴.淘宝.支付宝.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