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猥亵女童案:性教育缺失,到底有多可怕?

今天在后台回复[猫叔晚安],我送你一个锦囊。

1

“南京火车站公然猥亵女童”的案件已经水落石出,受到侵害还浑然不知的女童,竟然是家中的养女,18岁的嫌疑人正是她的哥哥。

除了愤怒、震惊、谴责,也许我们还应该看到,当事情发生的时候,女孩神情麻木,根本不知道自己受到了侵害。

有人说,公共场合就敢这么明目张胆,在家里还不知道怎么样呢!

没错,女孩明显没有接受过相关的教育,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没有人告诉她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可以接受的。

目击者清楚地提到,一旁的父母明明看到这样的行为正在发生,却同样视若无睹。

而她这个18岁的哥哥,恐怕也是性教育极度缺失。否则,再怎么无耻,也不会胆大妄为到在公共场合当着陌生人的面对妹妹下手。(请注意,这里绝不是为他辩白)

——所以,这个事情除了可恨,还很可悲。

因为我们对未成年人的性教育意识,真的差到无可复加。

一方面,我们口口声声说不给孩子性教育是为了保护;另一方面,成千上万的孩子又因为没受过这样的教育而遭到侵害。

2

从小就没有受过性教育还会有什么后果?

——怀孕、人流、分娩、甚至性疾病的低龄化。

2006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年度《世界儿童状况》报告中,统计了全球未成年女子生育现象。

报告指出,中国少女妈妈的数量占全世界的1%.

10年过去,我们还是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新闻:

联合国人口基金支持开展的“中国青年生殖健康可及行的政策开发研究”显示:

在中国,每100名15到24岁的未婚女孩中,就有4名怀孕,几乎90%会选择人工流产。

为什么孩子们害怕谈论“性”?难道他们不知道要使用保护措施?为什么即使出了事,他们也是自己一边心惊胆战一边胡乱处理?

因为大人们从来不谈。

这让孩子们觉得羞耻。

所以他们一直无知,无知地好奇、无知地尝试、无知地出错、无知地处理,最后甚至因为无知,对自己造成了二次伤害。

清华大学一位开设了性教育课的社会学教授说:

“据我所知,我的学生中大部分人是第一次上这种课。”

华中师范大学人类性学教授彭晓辉更是干脆地指出:

“99%的中国年轻人是性盲,在中国的人口基数下,中国目前的性教育基本为零。” 

3

就在今年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一套《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在网上引发了热议。

不断有家长吐槽说,这书尺度太大,自己都看不下去,小孩子怎么能读?

热议的最后结果是,试点的学校迫于压力收回了教材。

北师大儿童性教育小组只好无奈地严肃回应:

希望广大父母向他们提出意见,共同努力编出更完善的儿童性教育读物。

其实经过培训授课的老师谈到:

“三年级学生基本没有性欲望,都当普通知识学了。

当然,他们是很好奇的,于是争着传阅二年级的书(讲人的诞生)。”

让人想起初中的时候,生物课上讲到男女生理构造,老师的脸都有点僵,急匆匆地一笔带过,学生们懵懵懂懂根本什么也没学到。

可是,我们记住了老师的态度。

如果大人都觉得尴尬、觉得羞耻、觉得是禁忌,孩子们只会更加好奇,不要说保护自己,还可能会伤害到自己。

4

你以为对“性”这个话题的公开讨论和友好,会鼓励更多的过早性行为吗?

拿世界上最开放、最自由的国家荷兰举个例子。

他们对孩子的性教育从4岁就开始。

幼儿园的小朋友,就会从插画里学到基础的亲密行为,比如一些正在拥抱的小动物。

老师:“它们为什么拥抱呢?”

孩子:“因为他们喜欢彼此。”

老师: “当那个人拥抱你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孩子:“我感到从内散发的温暖,就像我肚子里有许多小小的蝴蝶。”

孩子们开始思考和谈论亲密的行为,老师引导他们了解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早早地建立起身体意识,了解不当的行为发生时他们应该如何表达。

到了7岁时,他们能正确地画出男孩和女孩的身体、说出各部位的名称。

他们的课程目标是,当孩子们11岁接近性成熟时,可以自在地讨论繁殖、安全性行为和性虐待等话题。

实际上,孩子们提的问题大多跟“性”无关:

“大多数时候他们对爱感到好奇。比如,‘如果我喜欢某个人该怎么办?’或者‘如何邀请别人和我一起约会?’”

上完小学后,荷兰还有一门叫作“爱情永存(Long Live Love)”的通用课程。

把性和爱放到台面上大大方方地交流,让荷兰的孩子们觉得这是件不应该随便的事,而是需要理性对待、负起责任。

数据显示,荷兰少女的意外怀孕、堕胎和性病感染,是全世界最低的。

而荷兰青少年首次发生性行为的平均年龄,在2006年的调查中显示为16.7岁,而且还在不断延后。

5

美国的性教育问题也比较严重。

美国性健康研究机构格特马彻研究所2011年的报告显示:

少女的生育率为3.1%,如果构成单亲家庭,贫困率高达42%,每年给美国带来109亿美元损失。

美国社会学家艾米·斯嘉丽曾谈到和荷兰的性教育差异:

“在美国,成人倾向于把年轻人看作一触即发的荷尔蒙。

在荷兰,人们坚信年轻人可以相爱和建立亲密关系”。

在她的“你会允许孩子带男/女朋友回家过夜吗”问卷调查中,同样是16岁左右青少年的家长,美国人和荷兰人的回答完全不同。

90%的美国家长说,天呐,不可能。

而90%的荷兰家长说,他们允许这样的情况,或者至少会考虑一下。

结果是什么呢?荷兰少女怀孕的几率,几乎是美国少女的五分之一,流产的几率仅为一半,而且大部分人会征求父母的意见。

艾米·斯嘉丽说:

“如果你将爱和亲密关系视作性的锚点,那么你与孩子,甚至是与更年幼的儿童谈论起性都会容易得多。”

性教育本身就远不止是性行为。

对于自己性别的认知、身体的意识、亲密行为中的意愿和界限,都是孩子们从小就应该知道和学习的。

“总有人以为闭上眼睛捂住耳朵,世界就不存在了。”

对性问题盖上一层又一层遮羞布,只不过是掩耳盗铃,甚至还可能起到反作用。

中国孩子们因为性教育的缺失受到的伤害,真的还少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