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草脱贫致富纪实 | 新疆:菌草为乡村振兴“赋能”,让“土饽饽”成“金疙瘩”
新疆作为全国畜牧业生产基地和五大牧区之一,由于气候干燥、人多地少,发展特色畜牧业成了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然而饲草料不足和利用效率低下成了制约新疆畜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譬如,2019年仅和田地区饲草缺口就达150余万吨,饲草料短缺严重年份(2012年),麦草价格高达4元/kg,甚至超过小麦价格,出现了农民向麦草里掺小麦卖草的现象。
为了解决饲草料不足的困境,新疆地方政府、企业充分发挥地区特色,调整种植业结构,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积极倡导种植巨菌草,让沙漠戈壁上的“土饽饽”真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疙瘩”。
1
新疆
规模化发展菌草特色养殖
新疆昌吉市佃坝镇土梁村以前主要以种植棉花、鲜食玉米、白菜等为主,投入大,经济效益不高。2019年,昌吉市行政审批局、村“两委”邀请农业专家对土壤情况进行详细分析,根据当地无霜期长、土质肥沃疏松、砂质壤土的实际情况,决定带领村民发展巨菌草种植。
推广种植巨菌草成功并不是个例。榆树沟镇牧业村毗邻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主要以养殖业为主。
榆树沟镇党委争取援疆项目,积极与福建农林大学对接,成功引进了产量高、粗蛋白含量丰富的牧草——巨菌草,在牧业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引领下,老陶成为第一个参与种植的老百姓。
陶剑波说:“2019年我入股村级合作社种了1000亩,由于巨菌草亩产高,可多茬收割,收入就在160万元左右。
有了2019年的经验和示范带动,2020年果断扩大种植面积达到了2700亩。为了满足收割需求,还投资600万元购置了2台青贮收割机、6台真空打包机、2台粉碎揉丝打包一次成型设备。
有了这些设备后很多本地牧民和外地收购商早早就跟我签下了收购意向合同,2020年种植的2700亩巨菌草相比去年收入翻了一倍,带动30多名牧民增收致富。
在榆树沟镇,除牧业村的陶剑波种植的2700亩外,昌吉市保丰农业专业合作社也种植了2300亩的巨菌草。
2020年,榆树沟镇种植的5000亩巨菌草除满足当地和周边养殖户需求外,还将销往阿克苏、和田等地区。正是看中了巨菌草的良好效益,该镇计划进一步延长巨菌草产业链,为当地农牧民趟出致富新路子。
2
新疆
因地制宜土刨金加快菌草产业化
除了昌吉市榆树沟镇,2020年3月喀什地区在喀什市、岳普湖县、英吉沙县、叶城县的盐碱地、荒漠地和农户庭院试种了5350亩巨菌草,喜获成功。按鲜草市场价每吨320元计算,每亩年收入可以达到3200元,比玉米、苜蓿高出1000多元。
岳普湖县铁热木镇山格力齐村村民阿卜来提·亚库普说:“2020年我们村现在这边种了850亩巨菌草,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现在是大丰收。
我们这个巨菌草每年可以收割三次、粗蛋白大概在15~18,粗纤维在30左右,比普通的草料粗纤维和蛋白还有糖分都比较高。牛、羊吃了毛比较好、比较顺,品质也比较好。”
在叶城县,江格勒斯乡古勒巴格村村民吐尔逊江·艾买提说:“江格勒斯乡的土质非常好,我们2020年在这里种了3219亩巨菌草。国家菌草中心海南基地(儋州牧春)为我们运来了苗子,还配了一名技术人员为我们提供种植技术及经验。
巨菌草长势非常好,从七月份第一次收割到现在每亩地产量平均在15吨左右,按一公斤四毛五的价格,就有5000~6000元的收入。”
畜牧业是新疆最具特色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对于新疆的农牧民来说,常年牲畜饲草料处于短缺不足的已属于常态,牲畜掉膘冻死屡见不鲜,冬春季节更为严重。
通过以上新疆各地成功试种巨菌草案例可知,巨菌草是能在新疆恶劣的气候条件、砂质土、盐碱地、荒漠地下生长,且产量、粗蛋白含量都比苜蓿、玉米、苏丹草等传统牧草高。
从水分利用效率与土地利用效率来看,巨菌草具有节水、高产、收益高等巨大优势。这正是对气候干燥、干旱少雨、可利用土地资源、水资源都比较紧张的新疆来说,是最适宜当地农牧民种植的牧草。
种植巨菌草不仅能为农牧民提供优质的草料,保障全年充足的青贮饲料供给,还能有效的把畜牧养殖业与农业种植相结合,逐步实现种养业一条龙发展模式,拓宽自己增收致富渠道的同时,力促传统畜牧业向现代化养殖业“靓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