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道之器,无言之教

“抛却自家无尽藏,沿街托钵效贫儿。”王阳明《咏良知示诸生》,生动描述了很多国人的文化不自信。

而刘卫兵先生所谈的文化自信,是他从“知行合一”的建筑实践中体会而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为曾师从梁思成的弟子罗哲文先生从事古建筑保护,刘卫兵深知传统建筑的价值。

每次从欧美考察归来,“抢救”民族建筑的理念无时不在敲打他的心。“与国外相比,我们的民族建筑基因消失的速度让人心痛!”他介绍,美国的历史只有两三百年,但美国的许多大学建筑保护得很好。而中国的这类建筑已经非常少了, 一直呼吁保护旧城的梁思成,到后来自己的故居都被拆了。

梁思成先生没能保住老北京的城墙。比梁先生幸运的是,今天的刘卫兵先生几乎完整保住了川西林盘——这一毫不逊色于徽州民居、江南园林的川派民居建筑群落。

目前,“川西林盘聚落保护与更新”已成为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政府工程。2012年,凭此项目,刘卫兵创立的大卫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赢得全球人居环境规划设计奖。

项目由都江堰花溪村和徐家大院灾后重建组成,一为节约成本,二是保护林盘生态,刘卫兵一直倡导的可持续发展及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并重的理念在项目里得以贯彻:不砍树林,规整原溪流,原址修建,以旧变新,改善设施,通过旅游等形式实现可持续居住。同时,将中国园林元素融入其中,营造出雅致闲适的民居特色。

那么,这样的建筑与教育有关吗?

古建筑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且看得见摸得着,是文明的缩影,是无声的教育。川西林盘的修复证明了这一点: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刘卫兵先生的建筑理念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促进了当地经济,甚至成就了参与的施工者。

传统认为,建筑是载道之器,优秀的建筑师正是行无言之教的教育家。换言之,只有具备人文情怀的人,才足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建筑大师。

而刘卫兵先生,正是这样的建筑师。

作为政协委员,为了传统文化的体悟与践行,刘卫兵连续两年向市政协提交“国学进社区”提案。同时,大卫设计所属南山书院的老师,深入各社区开展国学讲座,深受欢迎。

大卫设计也成了人文教化的道场,刘卫兵将文化贯穿企业管理的始终,一方面通过南山书院,对员工进行文化引领;另一方面注重设计师的个性发展和专业素养,鼓励设计师到国外考察学习,为激励设计师的创造性,多年前即采用全新的经营理念,主动将利润更大让利于技术团队,体现出尊重人才、尊重文化、尊重历史、尊重自然的发展理念

为此,记者们多次实地参观刘卫兵先生的建筑作品,也走进了他的办公室。

办公室里,左侧墙体上悬挂的《正气歌》令我侧目,一般这是古代士大夫的标配。离开的时候,我才注意到,正前方还挂着一幅小篆所书的偈语: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

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这偈语岂非正是王阳明诗的前几句:“无声无臭独知时,正是乾坤万有基。抛却自家无尽藏……”

这“明珠一颗”,这“无尽藏”,是佛家所言的心镜,亦是王阳明所言“良知光明”。

新教育家

报道关注这个时代的教育家

原创保持教育新闻的原创性,和正在推动中国教育变革的关键人物在一起专业坚守教育媒体的专业性,善于发现和甄别这个时代有价值的教育人前瞻关注中国教育未来的走向,深度讨论教育未来多种可能性启迪站在人类智者的肩上,力求开阔读者的视野,启迪教育人思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