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苏秦列传》(节选)文言知识点梳理
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胡适
逐字解读
【原文】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曰:“夫士业已屈首受书,而不能以取尊荣,虽多亦奚以为!”于是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
【译文】苏秦,是东周洛阳人。(苏秦)向东到齐国求学,在鬼谷先生那里学习。(他)在外游历了好几年,非常潦倒地回到家里。(他的)哥哥、弟弟、嫂子、妹妹、妻子、侍妾暗地里都讥笑他,说:“周人的风俗,(向来是)以做买卖,致力于工商,取得十分之二的利润为本务。如今你放弃本务而从事口舌之事潦倒,不也应该吗!”苏秦听了这些话感到惭愧,暗自伤心,于是闭门不出,把书都翻出来重读了一遍。说:“一个读书人已经埋头读书了,却不能凭借(自己的知识)取得高位和荣耀,即使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于是找到一本周书《阴符》,伏案苦读,二年后(他)从书中找出了揣摩(君主心意的方法),说:“(我)可以凭此去游说当代的国即使书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于是(他从这些书中)找君了。”(他)请求游说周显王。显王的近臣们一向熟知苏秦,都轻视他,不相信(他的话)。
【注释】
1.东事师于齐:侍奉老师,意译为“拜师求学”。东,向东
2.出游数岁:在外游历
3.大困而归;艰难,窘迫,意译为“穷困潦倒”。
4.夫士业已屈首受书:埋头读书从师受教 士,读书人。 业已,已经。夫,发语词,不译。
5.而不能以(之)取尊荣:凭借(它) 尊荣,高位和荣耀。
6.期年:满一年
7.以出揣摩:揣摩(君主心意的方法)
8.求说周显王:游说
9.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一向,向来
10.皆少之:轻视 (多:赞美)
【原文】……去游燕,岁余而后得见。说燕文侯曰:“夫燕之所以不犯寇被甲兵者,以赵之为蔽其南也。且夫秦之攻燕也,逾云中、九原,过代、上谷,弥地数千里,虽得燕城,秦计固不能守也。秦之不能害燕亦明矣。今赵之攻燕也,发号出令,不至十日而数十万之军军于东垣矣。渡呼沱,涉易水,不至四五日而距国都矣。故曰秦之攻燕也,战于千里之外;赵之攻燕也,战于百里之内。夫不忧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计无过于此者。是故愿大王与赵从亲,天下为一,则燕国必无患矣。”文侯从之。
【译文】……(苏秦)离开前往燕国游说,一年多以后才见到(燕文侯)。(苏秦)游说燕文侯说:“燕国之所以不遭受敌寇的进犯,不受战争摧残,是因为赵国在南边做屏障。况且如果秦国要攻打燕国,要越过云中、九原,经过代郡、上谷,穿行几千里,即使能攻下燕国的都城,秦国也会考虑到无法守住(而放弃攻打)。秦国不能攻打燕国(的道理)也很明显了。现在如果赵国要攻打燕国,发布号令,不到十天就可以有数十万的军队进驻到东垣一带。(接着)渡过滤沱河和易水,不到四五天便直抵燕国的都城了。所以说,秦国攻打燕国,是到千里之外去作战;赵国攻打燕国,是在百里之内作战。不担心百里之内的祸患,却看重千里之外(的敌人),没有比这更错误的计策了。所以希望大王能和赵国联合,天下结为一盟,那么燕国就一定没有祸患了。”燕文侯听从了(苏秦的建议)。
【注释】
11.去(秦)游燕:离开 游,游说
12.说燕文侯曰:周代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13.被甲兵:被,遭受。 甲兵,代指战争。
14.以赵之为蔽(于)其南也:以,因为。之,取独,不译。为蔽,意译为“做屏障”。
15.弥地数千里:意译为“穿行”。
16.秦计固不能守也:考虑 固,本来
17.秦之不能害燕亦明矣:妨害,意译为“攻打”。
18.不至四五日而距国都矣:至,抵达
19.计无过于此者:(更)错误 定后,状后,正常语序为“无于此过之计”,译为“没有比这更错误的策略了”。
20.是故愿大王与赵从亲:是故,因此。 愿,希望。从亲,合纵相亲。“纵”
当堂自测
1.东事师于齐:
2.出游数岁:
3.大困而归:
4.夫士业已屈首受书:
5.而不能以(之)取尊荣:
6.期年:
7.以出揣摩:
8.求说周显王:
9.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
10.皆少之:
11.去(秦)游燕:
12.说燕文侯曰:
13.被甲兵:
14.以赵之为蔽(于)其南也:
15.弥地数千里:
16.秦计固不能守也:
17.秦之不能害燕亦明矣:
18.不至四五日而距国都矣:
19.计无过于此者:
20.是故愿大王与赵从亲:
链接高考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于是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
B.于是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
C.于是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
D.于是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
1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鬼谷先生,即鬼谷子,战国著名思想家,纵横家之鼻祖,长于纵横捭阖之术。
B.周显王,谥号。在古代,朝廷用谥号来肯定已死王侯、名臣等地位很高的人的生平事迹。
C.侯,爵位的一等。周代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D.从亲,即合纵相亲,指六国联合抗秦。张仪游说六国共同事奉秦国的策略称为连横。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出游数岁,大困而归。(5分)
参考答案:
14. B "期年”意为“满一年”,为时间状语,故“期年”前后都应断开;且“以出揣摩”意为“(苏秦)从书中找出了揣摩(君主心意的方法)",意思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两项。“皆少之”意为“(显王的近臣们)都轻视苏秦,”意思完整,应在“之”后断开,排除D项。
15. B "用谥号来肯定….说法错误。谥号分为褒扬性的美溢、贬义性的恶溢和怜惜性的平溢三种。
16.(1)(苏秦)向东到齐国求学,在鬼谷先生那里学习。(他)在外游历了好几年,非常潦倒地回到家里。
(东:名词作状语,向东。习之于鬼谷先生: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鬼谷先生习之”。困:潦倒,窘迫。)
参考译文
苏秦,是东周洛阳人。(苏秦)向东到齐国求学,在鬼谷先生那里学习。(他)在外游历了好几年,非常潦倒地回到家里。(他的)哥哥、弟弟、嫂子、妹妹、妻子、侍妾暗地里都讥笑他,说:“周人的风俗,(向来是)以做买卖,致力于工商,取得十分之二的利润为本务。如今你放弃本务而从事口舌之事潦倒,不也应该吗!”苏秦听了这些话感到惭愧,暗自伤心,于是闭门不出,把书都翻出来重读了一遍。说:“一个读书人已经埋头读书了,却不能凭借(自己的知识)取得高位和荣耀,出一本周书《阴符》,伏案若读、二年后(他)从书中找出了揣摩(君主心意的方法),说:“(我)可以凭此去游说当代的国即使书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于是(他从这些书中)找君了。”(他)请求游说周显王。显王的近臣们一向熟知苏秦,都轻视他,不相信(他的话)。(苏秦)前往燕国游说,一年多以后才见到(燕文侯)。(苏秦)游说燕文侯说:“燕国之所以不遭受敌寇的进犯,不受战争摧残,是因为赵国在南边做屏障。况且如果秦国要攻打燕国,要越过云中、九原,经过代郡、上谷,穿行几千里,即使能攻下燕国的都城,泰国也会考虑到无法守住(而放弃攻打)。秦国不能攻打燕国(的道理)也很明显了。现在如果赵国要攻打燕国,发布号令,不到十天就可以有数十万的军队进驻到东垣一带。(接着)渡过滤沱河和易水,不到四五天便直抵燕国的都城了。所以说,秦国攻打燕国,是到千里之外去作战;赵国攻打燕国,是在百里之内作战。不担心百里之内的祸患,却看重千里之外(的敌人),没有比这更错误的计策了。所以希望大王能和赵国联合,天下结为一盟,那么燕国就一定没有祸患了。”燕文侯听从了(苏秦的建议)。
声明:以上内容由大海边看语文整理,转载请保留该说明。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