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回忆录《1979对越战争亲历记》
2008年12月,正值对越自卫还击战30周年前夕,星克尔出版有限公司推出了一本《1979对越战争亲历记》,一时引起各界关注。作者王志军,1979之战时曾在广州军区陆军55军163师487团7连“狼牙山班”当兵,参加过攻打越南同登和谅山的战斗。其父是香港一家中资媒体的负责人,文革期间将王志军送回内陆上学参军。因缘际会,作者参加了这场中国自朝鲜战争后规模最大的对外作战,在其生命中刻下了深深的一笔。正如作者在此书前言中所说:“过去30年来,每当夜深人静,我常常想起那似乎十分遥远,但又好像近在眼前的烈士陵园。每当雷电交加的夜晚,我常常想起30年前的2月17日早晨那隆隆的炮声。就是那一场战争,从此改变了我们的一生。”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对越作战题材多年来在境内的各种媒体上已近绝迹,相关资料没有解密,缺乏研究,不能出版,甚至在网络上也多加限制,令人遗憾而无奈。《1979对越战争亲历记》的出版,为共和国的历史研究填补了一块空白,是对历史和后代的负责,有一定的标志性意义。同时,也是对那些曾为共和国浴血奋战的军人献上的一份深深怀念——历史没有忘记他们。
《1979对越战争亲历记》成书前曾在网上连载过,名为《青春无悔1979》,当时就吸引了一大批读者。作者以其亲身经历娓娓道来,对当年参加的战役战斗如数家珍,点评精当,且文笔爽快,感情真挚,间杂些许粗语,不脱军人豪放本色,给人以深深感染。
作者当年所在的陆军55军163师487团是我军一支赫赫有名的功勋部队,号称“红一团”。其前身是红一军团第1师第1团,杨得志当过团长,长征中过大渡河就是红1团17勇士抢渡的安顺场。抗日战争时为晋察冀第一军分区第1团,黄土岭战斗时正是配属1团的82迫击炮连击毙了敌“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中将。著名的“狼牙山五壮士”,就出在1团7连6班。解放战争时为热辽军区部队,后改编成东野11纵31师91团。平津战役时先遣入关打密云,91团5连率先突击,与敌白刃格斗,打到只剩一个排,战后荣获“密云尖刀连”称号。整个解放战争中,这支部队涌现出了1059名全国战斗英雄和一等功以上功臣。建国后几经改编,于1969年12月编成广州军区55军163师487团。
《1979对越战争亲历记》主要讲述了广西前线我军东集团的作战过程,同时对1979对越作战的大背景进行了分析研判,加上作者亲身经历的战斗轶闻,不仅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回忆录,也是一本相当好看的战史读物,有助于历史学者和军事专家对那场战争加以研究。
从书中能知道,1979之战最初的作战方案是广州军区前指提出的,其指导思想是“全线展开,同步推进,浅近纵深,分割包围,稳扎稳打,各个歼灭”。其战役设想是:第一阶段全线突破越南边境防御,首先歼灭位于边境的12个越南公安屯。第二阶段集中兵力分割围歼位于中越边境广西段的6个越军守备团。第三阶段转移兵力寻歼越军主力第3师、312师和346师。上报中央军委后,邓副主席作出指示:“我认为是个稳妥的方案,但不符合军委的意图。”中央军委和***也有作战方案,要求集中优势兵力,进行长途纵深的迂回穿插,打歼灭战。许世友和广州军区前指遵照中央军委的精神重新制定了作战计划,即是后来以41军和42军长途穿插,南北对进合围高平的战役计划。实战进程中,长途穿插问题多多,伤亡大而战果小,打得很不理想。战后很多人将之归责于许世友的“瞎指挥”,从史实上看,这是不公平的。
东线作战主要围绕打高平来进行,以55军为主的东集团力压同登,从书中描述来看,就是“声东击西”之计,使越军误以为我军主攻方向是同登和谅山,从而将预备队放到这个方向。此时在高平一线发动猛攻,使越军陷于被动。当越军预备队转向高平方向时,以54军前出七溪方向打援,东集团则打下同登,威逼谅山,让越军首尾不能相顾。实战进程中,越军并未大举增援高平,而高平方向也打得不顺利,54军被急调救火,162师加入复和地区打通4号公路,160师去高平以西担任清剿,只余161师协助55军作战。因打越军援军未成,加上高平战役歼敌不多,这才在谅山方向加强攻势,一举打下谅山,重创越军有“金星”师之称的步兵第3师。
在攻打同登和谅山的战役中,55军共歼敌10509人,为东西两线参战的9个野战军之冠,战后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的英模单位和英模个人也居参战各军之首。其中163师表现最为出色,共毙敌5293人,伤敌530人,俘敌38人,歼敌人数为东西两线参战的29个陆军师第一。而全师官兵无一被俘,无一失踪,无一连队被打散。作者所在的163师487团突破前沿内层穿插,四打探某高地,攻占扣马山,可称一路血战。整个战役中,487团共毙敌1932人,俘敌17人,己方战斗减员638人。战后有1个营级单位、2个连级单位、4名个人被中央军委和广州军区授予荣誉称号。无论是歼敌战绩还是战后受奖的数量,487团都已超过了半数以上的参战陆军师。
18年后,以“红一团”487团为主体组建的解放军驻港步兵旅正式进驻回归祖国怀抱的香港。此时已经定居香港的作者再一次近距离接触自己曾生死与共的老部队,想必心中的激荡已不可言喻。
在回忆往昔辉煌的同时,作者也饱含深情地回忆战友:488团7连7班长朱志威,挺身趟雷身受重伤;487团100迫击炮连6班副班长罗永荣,面对越军扫射,为掩护步兵进攻,只身扑向炮位继续发炮,中弹牺牲;487团4连8班副班长何志光,身负重伤仍爬向敌阵地,用集束手榴弹炸毁敌掩体;487团8连排长甄平,带领尖刀排冲锋,壮烈牺牲;489团7连3班长李寿进,带领敢死队突进敌人堑壕,与敌搏斗英勇牺牲;489团1连9班长农辉兴,掩护战友挺身挡住枪弹而牺牲;489团3营步话机员丘长安,为掩护连长扑向了爆炸的手榴弹;487团1营2连(著名的“大渡河连”)卫生员吕志经,为抢救伤员放弃自救英勇牺牲;163师侦察连班长陈守全,曾持枪卫立于谅山市委大楼前,被摄入镜头上了当时的解放军报。陈守全后升至广西军区边防3师副营长,1986年3月11日在法卡山前线执行任务时触雷牺牲。他的妻子身怀遗腹子来到陈守全的墓前筑屋而居,为其守墓上香20余年。其子长大后继承父志也参军报国,后进入军校深造……
整个战役中,163师连级军官伤亡率为37%,排级军官伤亡率为33.3%,正副班长伤亡率则接近50%。是这些人军事技术不行吗?不。在平时的军事考核中他们大都成绩优良。是他们运气不好?也不是。战场上的枪口炮弹面前人人平等。他们伤亡只因为是兵头将尾,必须冲锋在前!
作者并不讳言越军也是一支顽强的军队,其作战技能、战斗意志都不可小视,也让我军遭到了较大伤亡。对于多年传说的我军的“三光政策”,作者认为越南全民皆兵,兵民不分,在付出血的代价后,我军官兵不得不予以严厉打击,只有消灭敌人才能保存自己。至于是不是有所误伤,在严酷的战争面前,那也只能难免了。而破坏越南的战争资源,摧毁其侵略据点,本也是战争目标之一,烧光,抢光,炸光,毁光自然是应有之义。打仗就是打仗,假装什么仁义!
在全书最后的附录中,还收录了1979对越自卫反击战大事记、中央军委授予163师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的英雄模范单位和个人荣誉称号通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通令)、1979年对越作战参战部队减员情况统计(东线)、步兵55军163师1979年对越战争阵亡将士名单。这些都是以供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对于《1979对越战争亲历记》的评价,见仁见智。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本书的出版,对于当年那场战争的研究确是一个里程碑,随着岁月流逝,将更能显出其重要意义。
2012年,作者又推出了《1979对越战争亲历记》增订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增加了战友们提供的资料和照片,篇幅增加约100页左右,书的装祯封面也更加精美。和第一版一样,此书的一切销售利润全部捐赠给了有需要和有困难的参战战友,展示出了一名卫国老兵的拳拳之心。
想看更优质内容的朋友,欢迎入驻我的知识星球
请新老朋友关注上面备用号“沈听雪之江东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