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康养 将养老变为享老!
康养产业要创新,要突出区域比较优势
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20年,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我国养老事业也从最初的慈善救济、有限福利慈善救济,发展到老龄事业、福利制度、慈善救济,再到如今加速迈入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的局面。
康养产业并非简单的'健康+养老’。康养是以健康和养生为中心兼顾养老。康养产业涵盖健康、养老、养生、医疗、旅游、体育、文化、绿色农业等多种业态,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备受瞩目的新兴朝阳产业。
康养产业的发展模式应该是康养+,包括传统药业的延伸、旅游合作、商业地产合作、政府合作、高端养老社区、社区综合健康服务、医疗合作、医疗房地产投资等模式。
康养的意义在于健康,产业需要创新。该创新应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突出地区优势,建立产业合作机制,实现业态相互关联。医疗保健设备、远程医疗、物联网、大数据、健康体检、保健食品、保健旅游、适老产品等保健技术产品将成为保健产业的下一个增长点。
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2.6亿,占总人口的18.7%,加快人口老龄化应对迫在眉睫。近年来,我国着力加强制度设计,优化政策环境,扩大服务供应,全国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服务质量显着提高。
发展康养产业应处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关系,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处理部门合作的关系,解决老年护理人员的差距。中国的康养产业刚刚开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建设康养城市,养老将成为享老
与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相比,养老产业刚刚开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经升级为国家战略,政策文件对养老的基本定调也是大力发展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
在老龄事业中,我们政府在保险基本、兜风基础、提供基本养老服务等方面做得很好,但老龄事业还处于刚开始的阶段,这是一项宏伟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参与。社会力量应该积极投入老年人群体,这种投入不是消费而是投资。
我国老年人不仅数量上快速增长,而且结构也会发生巨大变化,大批“60后”低龄老人的加入,展现出全新的特征和消费需求,他们更时髦、更有想法,也更有消费能力,对信息化适应程度也更强,因此对促进银发经济、带动康养产业发展有颠覆性的意义。新时代、新养老,将由生存必需型向享受型、发展型、参与型转变,养老终将变'享老’。
发展康养产业还要从很多方面努力。例如,构建老年人友好环境社会。老年人的友好环境既是事业也是产业。
我们现在的社会环境大部分是年轻社会的配套设施,要应对老龄化,从社会环境方面来说,要加大适老化设施的投入,为老人营造一个安全、舒适、方便的生活环境,从而减少出行的磕磕碰碰。为了促进康养城市的发展,康养城市是以康养产业为中心、多元化融合、生态友好的新城市。
长三角地区成为康养产业龙头
根据国际经验,中度老龄化社会,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时,康养产业进入爆炸期。中度老龄社会的测量标准是65岁以上人口占总数的14%到20%。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调查数据,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5%,去年中国人均GDP达到72447元。这意味着中国康养产业迎来爆炸期,长三角地区是康养产业发展的领导者
未来实现区域养老一体化过程中,还要注意从经济的视角看待区域养老一体化,尽快构建区域养老一体化协作协商机制,实现区域养老政策有效对接、养老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