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如今很多人选择离婚,更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结婚了?
新年刚过,一个朋友和妻子离婚了。原因的结点是因为男方嫌弃女方过年回家太懒,没有帮自己的爸妈干活,女方是因为回男方家过年,家里来亲戚时女方不能同桌吃饭,受到了歧视。
从过年回家一直吵到了假期结束回城上班。然后上班第一天就去民政局办理了离婚。
然后这个朋友便打电话邀请几个朋友相聚,名曰庆祝,但是酒至一半后,却突然开始诉说妻子的各种不是,从结婚时如何追求对方的刁难,到婚后女方各种挑剔,以及每年回老家的各种心酸往事都一一借着酒劲一吐为快。
说着说着突然就哭起来了。一个大老爷们在饭店里当着其他几个男人哭哭啼啼,的确让人觉得尴尬,但是听完他的故事后,我能感受到的更多的则是无奈和不舍。
虽然他们离婚的理由是因为回家过年遭遇的民俗不同的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琐事,但是如果这是最后一根压死骆驼的稻草,那么之前一定有无数的稻草在他们的爱情和婚姻中承载了诸多的负能量,也最终将他们的婚姻压得喘不过气来。
于是,离婚就成为了解脱的唯一方法。
而在大城市中,离婚如果是一种经历过后的无奈,那么,身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结婚,则已然成为一种常态和普遍现象。
2017年民政局官网最新数据显示,2017上半年全国各级民政部门和婚姻登记机构共依法办理结婚登记558万对,比去年下降7.5%;依法办理离婚登记185.6万对,比去年同期上升10.3%。
中国经济网记者通过计算,我国男女人口差在2015年已经达到3366万,这意味着约有3000余万的男性人口在面临“打光棍”的局面。
而比打光棍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主动打光棍,也就是宁愿当一个单身狗,也不愿意步入婚姻的“牢笼”。
知乎上有一个关于“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想结婚了?”的大讨论,得到了2000多条评论回复。
其中,网友“马丁.Success”说的非常明白:除非婚姻对你是避风港,输血管,ATM,阶层升降机,基因改造器,否则婚姻对现代人确实没有什么吸引力。
网友“青岚”指出,到了我这个年纪,周围的同龄人别说结婚,基本都有娃了,就连身边的九零后弟弟妹妹结婚的也不少,但观察了一下他们的婚后生活质量,和一些狗血剧情片(出轨、争家产、无性婚姻、利益结合、无休止的争吵、刚结婚没多久就离婚)之后,我更加觉得婚姻需谨慎,我现在的想法就是,如果碰不到一个我特别想跟她组建家庭的另一半,自己一辈子我能接受,并且没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起码自己过没人给你添堵吧。
显然,第一种观点是把婚姻和爱情物化了,用等价交换的法则来度量婚姻或者说结婚的对方能够给自己带来什么直接或者间接、等价或者溢价的利益交换。如果婚姻是一块跳板,那就结;如果只是增加负担和约束自由,那还不如单身更让人觉得快乐。
第二种观点,就是典型的自我为主和利己主义。当然,这本身并没有什么错,结不结婚都是当事人自己的事情,除了父母,别人真的无法强加干涉和拿着道德的大棒妄加评论。因为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与痛。也许,很多人的婚姻本身已经形同陌路,又有很多人的维系只是为了孩子而已。
所以,网友“渡边纯二”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父辈们的婚姻相对更长久,并不都是因为幸福,很多时候是因为不知道不幸福,当然不知道不幸福也是幸福。
这一观点,得到了5000多人的点赞。
身边很多步入婚姻的亲朋和同学也感叹,原来以为结婚是一件美好的事情,现在有了孩子以后才发现,即使婚姻已经成了火坑,但是依然要往里跳,幸福早就成了一件奢侈品。
当年很火的一部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讲述了几对年轻人在大城市的爱情、友情以及打拼的故事。现在看来,很多情节真的是一语成谶。
有评论指出,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以浮夸,或者说狗血的手法,重现了都市年轻人的世界。爱情,友情,背叛,奋斗,富二代,凤凰男。就算它是对早一年的《奋斗》的模仿,至少看观众反馈,《北爱》赢了。
如今已经是30亿票房加身的导演陈思诚也在采访中直言不讳:“我在这部剧里提到了一个所有的电视剧电影都会涉及,但没有明确归纳出来的关键词,安全感。我们青年人,其实正处于一种渴求安全却缺乏安全感的状态。”
所以,你会看到剧中的几位来自不同背景、不同地区的年轻人,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和物质的恋爱中,想要选择一段真挚的爱情,显得是多么的可笑可叹!
剧中,这句台词还记忆犹新:“现在终于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了,可是这些东西你给不了。但是我爱你。但是现在这三个字给不了我安全感。”
还有石小猛对着依然爱他,但是他却给不了对方面包的女友沈冰说,“我想要的太多了。你什么都不想要,你可以什么都没有,你连梦都可以没有,因为你是女人,你可以活得很轻松,你只要嫁一个男人,你什么都有了。但是男人不行啊,我是男人,男人必须得成功,他要不成功的话就没钱、没车、没房子,只会被人看不起,最后只会被你们这些无情的女人抛弃。”
如今看来,这是多么痛的领悟!
其实,归结到一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结婚了,还是因为缺乏安全感。
这种安全感的缺乏,一是来自对自身不自信的焦虑,随着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养自己都变得勉强度日,更何况结婚后要养妻子儿女,还要照顾日渐衰老的父母;一是对另一半能否一辈子相伴到老的怀疑,在一个接一个的诱惑面前,结婚后需要房子、车子以及物质生活的保障,早已将人到中年的每一个人压得喘不过气。
弗洛伊德早期的理论认为,焦虑来自被压抑的利比多(性本能)。
弗洛伊德早期认为焦虑通常有三种情况,即客观焦虑、神经焦虑和道德焦虑。
与焦虑相对应的,就是一系列的心理防御机制,如:压抑、投射、升华、认同等。
这一系列防御机制,其实和内心深处渴求的安全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它们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而一个社会人,一旦缺乏或者不具备以上五种需求,就会产生一种无法自拔的失落感和孤独感,即没有爱人、朋友、社会、金钱带来的安全感,所以他们才会自我封闭,看似傲娇,实则孤独地拒绝一切不牢固的关系,唯有金钱是能够给他们带来安全感的,所以他们宁愿拼命工作多挣钱,也不愿意付出更多的情感和另一个陌生人搭伙过日子,变简单的生活为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
这就是现代生活,尤其是大都市中,出现越来越多的单身以及很多单身只愿意恋爱,不愿意结婚的深层次原因。
都市女性代言人亦舒说了独立而冷漠的宣言:“我要很多很多的爱。如果没有爱,那么就很多很多的钱,如果两件都没有,有健康也是好的”。
既然,对于独立女性和男性来说,什么都可以通过自己一个人的努力获得,为什么还要找一个陌生人管着自己,尤其是对于女性来说,婚姻就像是一个牢笼,等到有了孩子以后,自己就会做出全部的牺牲,成为这个家庭的“老妈子”和“全职保姆”,这又是何必呢?
易卜生说过,婚姻是人生的一大考验。
维持婚姻从来都不易。所以结婚就变得更不敢轻松对待,因为结婚从来就不是两个人的事,你不仅要面对对方的三观是否一致,还要考量对方的家庭背景,考虑地域、环境、性格以及应对来自生活、工作、学习、教育等方方面面、大大小小的事件,还要纠结于爱情和激情变淡乃至消失后如何度过索然无味、相对无言的漫漫长夜。
如果男方出轨了,女方还要和小三争斗;要是女方变心了,男方还要为分割家产和孩子弄得焦头烂额。
这样的人生想想都可怕,更不用说在如今竞争激烈、诱惑巨大的现实社会中,生活的繁琐与冷漠远比电视剧中的桥段残酷而真实的多。
所以,婚姻不仅仅只是累,更多的则是来自于社会、身心、精神、经济和环境等多方面的叠加压力,将婚姻中的双方紧紧锁住,压得喘不过气来。
如果一个有稳定工作和收入,能够独自应对生活中的琐事,有自己的交际圈和喜好,那为什么还要找一个陌生人变成“累赘”呢?
不敢结婚,不想结婚,就变得顺理成章和理所当然。一个人生活岂不是更好!
当然,你爸妈得同意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