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老人期盼的陪伴是什么样的?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荆志花
单位 | 汶川县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在去走访少数民族地区山区老人的过程中,发现了这样一些老人:他们或听力不好,或是说话困难,或是残疾老人……
因为听力不好,他们几乎无法听到别人的语言,他们无法顺畅的与他人交流;因为说话困难,他们听到别人的语言但却无法言说;因为残疾,他们无法主动找别的同伴一起聊天……无法顺畅的与他人沟通交流,他们慢慢的开始活在自己的世界,过着孤独的生活……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
将需求分为五种,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陪伴的需求是情感和归属需求的一种。人是群居的动物,每个人都希望有人做伴,都希望有情感的归属,特殊的老人对陪伴的需求更大。
1.陪伴不是问候老人的家人,而是直接问候老人
(探访场景)
工作人员走访老人的家中,告诉老人:“杨婆婆,我们今天来看你了。”说完这句话之后,工作人员找到老人的家人开始询问老人的情况,并且在家中坐了达一个小时之久,出门之后,工作人员说:“我今天去看了老人,也了解了老人目前的情况。”
当回访老人的时候,老人说:“确实来了一群人,但是不知道是做啥子的,跟我们儿子他们说了一会儿话就走了,至于说的啥子我也不晓得。”
2.陪伴不是简单的看一眼老人是否安好,而是平心静气的和老人说说话
(一个50多岁的儿子与80岁的父亲的对话)
儿子:“爸爸,现在妈妈没有给你煮饭嘛?”
父亲:“她每天知道自己煮好饭,吃了之后就出去耍。你去看看她给我煮饭没有?”
儿子:“我让你跟我一起去住,你又不肯。再说我们的吃饭习惯又不一样,你喜欢吃很软的饭,我们又不喜欢吃,你说咋个办吧?”
父亲没有说话,恨恨的瞪了儿子一眼。
儿子大声的说:“我还有工作要做,还有孙子要养,又不是你说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你看你看,现在孙子那边又打电话催了。”
父亲跟无奈的说:“每次说不到两句话就开始这个样子,我不想跟你说了!你看看你啥子态度!”
……后来老人对儿子说:“我其实就是希望你平心静气的听我说话、和我说话,想办法解决我目前遇到的困难!”
3.陪伴不是一味的帮老人做家务、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而是让老人感受到心贴心的温暖
一位70多岁的坐在轮椅上的婆婆如是说:"感谢你们来看我,谢谢你们关心。我们孩子都不孝顺,他们有些一年回家一回,有些就住在附近,但是他们都不来看我……"说着说着婆婆泪流满面……
婆婆的邻居说:“他们两个女儿跟老人住在同一个村,因为要照顾老人,两个女儿轮流去上班、轮流休息,去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如果不是两个女儿,她哪天就没在了……”
在老人的认知里,社工一次的探望,竟然比过了女儿长期的照顾,其实社工是在看望老人的过程中,直接面对老人进行交流,并且向老人宣传了对老人有益的知识……
陪伴是不简单的,因为它需要用心的去做一件倾听的事情;陪伴是简单的,因为它只是需要用您的耐心就可以完成……对老人来说,陪伴就是陪着说说话、陪着倾听老人的生活故事和家长里短、陪着老人同步的做一件事儿……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
陪伴有时候很简单,有时候又很难。你有什么关于“陪伴”的故事想与大家分享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