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传统建筑民居的特色有哪些?

 来源:《百科知识》
核心提示:畲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浙江南部、福建北部,在江西、广东、安徽等地也有部分散居。他们自称“山哈”,意为山里的客人,显见他们的居住环境与大山有关。长期以来,畲族先辈以游耕为主要生计方式,历尽艰险,不断迁徙,从其祖居地广东潮州凤凰山四散迁徙到浙江、福建、江西、安徽等地,最终形成今天的分布格局。

  畲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浙江南部、福建北部,在江西、广东、安徽等地也有部分散居。他们自称“山哈”,意为山里的客人,显见他们的居住环境与大山有关。长期以来,畲族先辈以游耕为主要生计方式,历尽艰险,不断迁徙,从其祖居地广东潮州凤凰山四散迁徙到浙江、福建、江西、安徽等地,最终形成今天的分布格局。

  历史上,畲族人过着刀耕火种、游移不定的生活,为了适应这种生计方式,他们“结庐山谷,诛茅为瓦,编竹为篱,伐荻为户牖”。即在山谷间搭建简易的山棚,称为“草寮”或“草厝”,用竹木当作支柱与支架,用茅草编制草帘作瓦片,用小竹片、芦苇秆编制篱笆,用荻条编制门窗……一切建材皆取自于大自然。明清之后,畲族人逐步趋向定居农业,也开始建设适宜定居的民居建筑式样,由茅草屋向土木结构民居过渡。

  民居选址

  畲族人称呼自己的屋宇为“寮”,根据建筑用材又分为“草寮”“木寮”“瓦寮”等。他们一般选择离县城不远的大山建房,然后形成村寨,多以山坡、向阳、避风、有水源为佳地。在村寨周边种植松树、枫树、榅树、青栗、苦槠等树,在自己的房前屋后栽种果树或毛竹,这样可以实现“村口有树能挡风,屋后种树能蓄水”的畲族人的环境观,既净化了村寨空气,也实践了畲族谚语“造成风水画成龙”的意境。

  屋宇布局

  现行的畲族屋宇多以土木结构瓦房为主要式样,分为平房和层楼。

  平房布局基本为方形,房顶呈金字状。屋内分厅堂、厢房,即中间厅堂、两侧厢房。中间厅堂又分为前后庭,中间用木制屏风隔开,两旁留有出入小门,左门顶上设有神龛,右门顶上设祖神位,后庭用于放置日用杂物。左右厢房分别隔开,计四间,其中右厢房后段为厨房,其余三间为卧室。

  层楼多为两层,上层用于储存粮食和杂物,下层用于住人,楼上有出廊到平台。下层的空间分布与平房布局基本一致。

  畲族民居,小则住一至两户人家,大则“房即村、村即房”,形成大房子村寨。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位于福建省霞浦县崇儒乡樟坑村的大房子。这座房子坐落于海拔400多米的高山上,建成于1850年,俗称樟坑大厝。大厝建筑面积为3266平方米,由三座整体衔接的大厝连在一起,长52米,深6米。大厝里有99根柱子,9厅44间房,大厝外墙上砌有7.5米高的马鞍形防火墙。厝内柱子、门窗、神龛上雕刻有花鸟鱼虫和五彩装饰。厝内世代居住的蓝姓畲民,同根同源,人丁最旺时有150多人,相当于一个自然村的人数。现在厝内还住着十几户人家。

  畲族古民居以深宅大院居多,厅堂高大宽敞,神龛、窗棂都有木雕、浮雕装饰。大门与天井用石雕装饰,前有照墙,后有回照墙。大厅、台基、墙体用三合土筑成,两侧高出屋面的山墙为防火墙。每座民居就是一个小庄园,别有韵味。

  屋宇营造

  畲族人营造屋宇,一般是“一户建屋,户户帮工”,帮工者只用酒饭,不要工钱,体现畲族人互帮互助的良好传统。他们营造屋宇的基本做法是,先打地基、立柱、上梁,搭好架子,然后在屋顶铺瓦,最后是砌墙、建灶、铺地、装饰屋内。屋宇营造一般不会一气呵成,会选择农忙时少干或不干,农闲时多干。

  营造屋宇时,有些关键环节也要遵守畲族的民间习俗传统。如营造前要选择黄道吉日奠基,以做好房屋地基,然后就可以开始劈料、立柱等各种建造工作了。

  上梁是畲族人营造屋宇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同样要选择吉日,然后备好肉、酒、菜,以及草鞋、木屐、雨伞、笔墨砚、镜子、胭脂、头梳、花线、红带子等物品,以祭祀鲁班仙,请紫微銮驾。上梁时辰一到,即刻鞭炮齐鸣,木匠师傅将缠有红布的正梁架好后,屋主用亲朋送来的稻米与红布压梁,将备好的馒头分馈众人,以示好彩头,并在当晚宴请工匠和亲戚朋友,以示感谢与庆祝。

  房屋主体架构建好后,砌灶要选吉日。畲族厨房多设在墙角,灶台的墙上是灶王、灶婆的神龛,灶台上串联3口小铁锅。两个灶膛可同时烧火,做饭、炒菜两不误。最里面的锅装着热水,木板锅盖中央再开一个小圆锅盖,既方便取水又保温。

  灶台高至小腹,方便炊事,烧火的灶眼与灶台间有挡墙,既挡烟灰,又可放置调料。灶台左侧放置菜板,下面是倒脏水的小池,将脏水直排到外面。一个两平米左右的三角区域规划得合理紧凑。旁边摆着八仙桌和长条凳,吃饭、会客极为方便。

  入宅也要选吉日。入宅时,全家总动员,家庭成员各个手拿工具、火把、灯笼等,象征红红火火。户主肩挑祖公香炉、斗灯和火钵,一路不断往火里撒盐,发出爆噗声,表示兴旺发财。到新屋时,按辈分大小逐次入屋,将祖公香炉、斗灯移到厅堂桌上,点燃香、烛祭拜。当晚,在新厝内要宴请宾朋。

  畲族民居,从其营造初始的选址、选材、上梁,到后期的装饰、入宅,都饱含了畲族历史发展中所累积的民族智慧,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0)

相关推荐

  • 建灶时宜选择吉日避开忌日

    每当人们住一所新宅时,首先是建灶,但是,建灶必须要择日,建灶吉日宜选天德,月德,玉堂,成,定,平,生气等吉日,特别是要尽量避开一些忌日,如黑道,天瘟,朱雀,地瘟等这些日子,家中的灶五行属火,丙,丁,午 ...

  • 打灶台说四句吉言 潮汕作灶有什么讲究

    虽说现在,很多家庭做饭都使用电饭锅或是燃气灶,不过在农村还有部分家庭保留着用砖砌的灶台,很多自建房也会自己建火灶.打灶台在风水上可是非常有讲究的,下面信用家小编就来打灶台说四句吉言,潮汕作灶有什么讲究 ...

  • 客家民居,客家人的智慧结晶

    梅州客家民居种类繁多,除土围搂.围龙屋外,一字屋.列杠楼.府第式.山寨式.四角楼.混合楼等亦内涵丰富,各具特色. 一字屋  中间为厅堂,厅堂两侧各有相称的一房或两房.由于规模小,不需投入大多的资金,适 ...

  • 厝、 寮、埕、落、间张、庑架脚——闽南传统建筑中的特色名称

    闽南人以爱家爱乡土闻名于世,其中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莫过于闽南人对于在家乡盖房子的执着了.闽南人把在家盖房子视为"建江山",并称为"起厝".厝这个字是闽南传统建筑 ...

  • 中国少数民族-畲族的特色传统民居建筑

    畲族,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南方少数民族,从原始居住地--广东省潮州市凤凰山四散迁徙到福建.浙江.江西.安徽等省份,有的还到贵州和四川,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广大山区,其余散居在江西.广东.安徽等省, ...

  • 浅谈畲族的特色传统民居建筑

    畲族,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南方少数民族,从原始居住地--广东省潮州市凤凰山四散迁徙到福建.浙江.江西.安徽等省份,有的还到贵州和四川,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广大山区,其余散居在江西.广东.安徽等省, ...

  • 特色传统建筑——海草房

    中国邮电部曾经发行过一系列以各地特色民居为主题图案的邮票.在山东民居的邮票上,人们看到的是一处别具一格的屋舍:在原始石块或砖石块混合垒起的屋墙上,有着高高隆起的屋脊,屋脊上面是质感蓬松.绷着渔网的奇妙 ...

  • 粉墙黛瓦,传统的民居建筑回归自信的生活

    [房屋概况] 房屋尺度:16M×9.8M(单户) 房屋面积:157平方米(单户) 建筑层数:一层 结构形式:砖混结构 使用形式:居住 设计师:章工.陈工.楼工 院透视图 如今,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否认,传 ...

  • 中国最牛古民居微派建筑, 汉族传统建筑最牛流派,江南建筑代表

    导读:其实,很多小伙伴都不知道,中华文明最遥远绵长的根就在中国的民居中,因为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地理气候条件和生活方式都各不相同,所以,各个地方的人居住的房屋样式和风格也不相同.小旅今天给大 ...

  • 四点金和下山虎傻傻分不清楚?传统潮汕民居的建筑样式可有讲究了!

    作者 | 黄挺      图片 | 林凯龙著<潮汕老屋> 民居是最能体现地区特色和时代特点的文化景观之一,它把一个地区文化的特征和追求,用经济和技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潮汕民居具有鲜明的特色, ...

  • 中国传统古村落(第二批) 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青水乡沧海畲族村

    东南网三明10月15日讯(通讯员 魏兴谷)"小青瓦.白灰墙.坡屋面.翘屋脊"畲族建筑风格的居民住宅楼成群崛起,蜿蜒的小河穿村而过,悠悠绿水.杨柳依依.绿化井然--10月13日,走进 ...

  • 岭南文化︱岭南传统建筑特色

    岭南泛指大庾.萌渚.骑田.越城.都庞,广东为五岭之南,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岭南地区的生产.生活和居住方式,形成了区别于其他地区的建筑文化和建筑形式.任何一处地方的建筑物都离不开当地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