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书笔记(14.2)——”一“指引了道的方向
帛甲本:“一者,其上不,其下不”;
帛乙本:“一者,其上不谬,其下不忽”;
汉简本:“參也,其上不杲(gǎo),其下不沒”;
通行本:“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帛甲本:“呵不可名也,復歸於无物”;
帛乙本:“尋尋呵不可命也,復歸於无物”;
汉简本:“台台微微,不可命,復歸於無物”;
通行本:“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无状之状:没有形状的形状;它的形状一定存在,但这种“形状”在未知状态中。
无物之象:没有物质的象;象是一种物质在其他物质上的映射。
《韩非子·解老篇》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按其图以想其生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
忽恍:客观存在又虚无。说它没有,它好像有,说它有,又无法证明。忽,好像没有,恍,又好像有。
【名与谓的差别】
“名”是对具体事物的具体命名,物和名是一一对应的。
“谓”是对事物特征的描述。所以异名可以同谓。
比如,“微”“希”“夷”异名,却同谓,同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解析“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忽恍”】
“微、希、夷”归结为“一”。
“一”虽然有形状,却不是我们知道的所有形状的形状;
“一”也有“象”,却不是我们知道的所以象的象。
“一”的状和象都在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
这种“无状之状,无物之象”,也可以称为“忽恍”,也就是,说它没有,它好像有,说它有,又无法证明它的存在。
帛甲本:“是胃无狀之狀,无物之象。是胃。”;
帛乙本:“是胃无狀之狀,无物之象。是胃沕
。”;
汉简本:“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沒芒。”;
通行本:“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御:驾驭。
道纪:纪,丝的头绪;道纪,道的开端。
【解析“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
随着“一”,往后研究,没有尽头;
比如,我们向后去研究最小的粒子,永远没有尽头。
迎着“一”,往前研究,没有源头。
比如,我们向前去探索宇宙的起源,也永远都找不到最初的开始。
帛甲本:“隋而不見其後,迎而不見其首。”;
帛乙本:“隋而不見其後,迎而不見其首。”;
汉简本:“隨而不見其後,迎而不見其首。”;
通行本:“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
帛甲本:“執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胃道紀。”;
帛乙本:“執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胃道紀。”;
汉简本:“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智古以,是謂道紀。”;
通行本:“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
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
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
三者不可至计,故而为一。
一者,其上不,其下不忽。
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忽恍。
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
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
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一”也有“象”,却不是我们知道的所以象的象。
它的状和象都在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
这种“无状之状,无物之象”,也可以称为“忽恍”,说它没有,它又好像有,说它有,却又无法证明它的存在。
随着“一”,往后研究,没有尽头;
迎着“一”,往前研究,没有源头。
研究道有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随着一”,根据现有理论,去驾驭万物向前发展,并且努力探索发现新的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