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就有经济战?看管仲是如何玩转经济学帮助齐桓公称霸诸侯的
买点布料就可以把别的国家征服?是不是听起来有点像天方夜谭,您还别说,历史上还真的确有其事,下面且听小可给您讲讲到底是怎么回事。
齐桓公,名叫姜小白,春秋“五霸”之首,但故事发生的时候,齐国还没有当上霸主,齐桓公一心想征服旁边的鲁国和梁国,一代名臣管仲建议说:主上不用急,按照我说的做,不用一兵一卒就可以灭了这两个国家。
怎么做呢?首先,自齐桓公开始,穿一种叫做“锑”(古代的一种可以做成布料的农作物)的布料做成的衣服,并要求王公大臣们都穿这种材质做成的衣服。一时间,齐国上下都以穿“锑”的衣服为荣,对“锑”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大,其价格迅速飙涨。管仲便向鲁国和梁国的商人说,只要你们能弄来“锑”,一千匹给你们三百金,一万匹就给你们三千金。鲁国和梁国的商人们高兴坏了,回去报告鲁国和梁国的国君,两国国君便下令鼓励老百姓种植这种“锑”,老百姓也觉得有利可图,纷纷表示要靠种“锑”来发家致富。令人奇怪的是,齐国这么缺“锑”,却不允许本国老百姓种植。
第二年,两国的老百姓便专门种“锑”,别的什么都不种。等到年中,粮食已经无法再播种的时候,管仲悄悄的将这两个国家市场上的粮食全部收购,这时他又建议齐桓公改穿“帛”(古代另一种可以做成布料的农作物)做的衣服,不再穿“锑”,同时还向全国颁布禁令,禁止穿“锑”做的衣服,于是市场上的“锑”的供应远远超过了需求,再怎么低价贱卖也卖不掉,鲁国和梁国的老百姓种的“锑”一下子就变成了废物!更为可怕的是,这两个国家的老百姓突然发现自己已经没有粮食吃了,只能到市场上去买,但是自己国家的粮食都被齐国收购走了,没办法,只能到齐国买,可价格还要一千文一石,算起来是齐国国内价格的一百倍。后来,鲁国和梁国为了得到齐国的粮食,以防自己国家的老百姓饿死或者造反,不得已只好选择归顺了齐国。
后来,管仲又用类似的方法忽悠莱、莒(jǔ)两国砍柴,忽悠楚国抓鹿、代国抓狐,忽悠衡山国制造器械,齐国自己则大肆收购粮食,就这样管仲不用一兵一卒,让这七个国家都归顺了齐国。
管仲如此厉害,难怪孔子都说:“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可以说管仲基本上以一己之力让齐桓公成了春秋首霸,他的这种经济战模式恐怕直到现在还有人模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