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一己之力挽救大明,最终却惨遭冤杀,留下一首绝命诗让人落泪
众所周知,当今娱乐圈有一位很有名气的表演艺术家,那就是郭德纲的老搭档——喜欢“抽烟、喝酒和烫头”的于谦。不巧的是,明朝也有一位名叫“于谦”的民族英雄,他曾在明朝遭遇“土木堡之变”——皇帝被俘,几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灭的情况下,以一己之力挽救了岌岌可危的大明王朝,最终却惨遭冤杀,不免让人唏嘘。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永乐十九年进士出身。于谦才能出众,出按江西时,平反了数百冤案。于是超迁为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于谦到任之后,遍访民生疾苦,采取了诸多改革措施,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而他的主要贡献就是打退了瓦剌的进攻,挽救了岌岌可危的大明王朝。
故事还要从明英宗宠信宦官王振说起。本来明太祖朱元璋严禁宦官干政,还在宫门中置一铁牌,上写:“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然而燕王起兵时,多靠宦官刺探宫中情报,所以燕王在即位之后,屡屡重用宦官。此后,宦官气焰熏天,甚至朝廷大臣也屈膝于宦官门下。
据说王振本来是一个学官,因为考核时缺乏功绩,于是自愿净身入宫,后来官至太监。英宗即位时只有九岁,当时有三杨辅政(三杨,即杨士奇、杨荣、杨溥),朝政尚且清明。七年之后,太皇太后驾崩,于是王振得以弄权。
正统十四年七月,瓦剌也先入寇,太监王振怂恿英宗御驾亲征。因为指挥失当,导致明军在土木堡被瓦剌围困,结果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王振死于军中,英宗也被俘虏,成为了阶下囚。
当时京城兵力不足十万,人情汹汹。侍讲徐珵主张迁都避难,尚书胡濙厉声反对,于谦主张:“速召勤王兵,誓以死守。”于是守议乃定。
九月,于谦率领百官,拥立郕王即位,是为明代宗,以明年为景泰元年,又遥尊英宗为太上皇。为了打退瓦剌的威胁,于谦临危受命,提督诸营将士,凡不用命者,先斩后奏。也先兵临城下时,于谦分遣将兵二十余万,列阵于九门外。于谦与石亨、范广等将帅身出城门督战,下令:“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斩其将;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
这次北京保卫战,于谦率领军民,同仇敌忾,沉重打击了瓦剌的嚣张气焰,瓦剌内部也因为内讧而主张议和。瓦剌派遣使者请求送回英宗,代宗却始终不准。于谦从容劝说代宗:“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英宗),万一彼果怀诈,我有词矣。”于是,代宗决定迎回英宗。
景泰八年,代宗卧病不起。石亨因与都督张軏、左都御史杨善、太监曹吉祥等密谋,迎立英宗复位。英宗复位之后,石亨诬陷于谦、王文入狱。王文抗辩不屈,于谦从容说道:“这都是石亨之流的奸计,何必浪费口舌?”于是将于谦、王文判为谋逆罪。英宗曾犹豫不忍道:“于谦实有功”,但徐有贞又说:“不杀于谦,这次举动恐惹天下议论。”于是,英宗将于谦弃市,抄没家产,家属戍边。
于谦是大明朝的功臣啊!如果不是他临危受命,忧国忘身,明朝的气运将不堪设想。然而,也正是因为于谦刚正不阿,所以皇亲国戚皆对于谦有怨望之意。待到夺门事起,于谦遂被小人陷害。
于谦死后,陈汝言代为兵部尚书,未及一年,就因为贪赃落马。英宗召集大臣时说道:“于谦生前死无余资,陈汝言为何赃累巨万?”
史载:于谦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帝赐第西华门,辞曰:“国家多难,臣子何敢自安。”固辞……及籍没,家无余资,独正室鐍钥甚固。启视,则上赐蟒衣、剑器也。死之日,阴霾四合,天下冤之。
据说于谦临终前还写了一首绝命诗《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一代忠良就要被冤杀,临终前却没有丝毫的害怕,至今读来,都不免让人落泪。一直到成化初年,于谦一案才被皇帝平反。
参考资料:《明史·列传第五十八》
明朝历史相关故事:
明朝这个皇后被废,结果因祸得福不但不用殉葬,还熬死了四位皇帝
此人是明朝最牛锦衣卫,没有之一,曾让锦衣卫权势第一次盖过东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