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将士出征,怎么解决生理问题?勾践有个高招,后人延续千年

古制,正常情况下,当兵的年龄在二十三岁至五十六岁,虽然其后上下浮动,但主力大体就在这个年龄档之间。

这个年龄的人身强体壮,精力旺盛,当兵打仗自然一个个龙精虎猛,可问题是,年轻人打仗固然厉害, 但,虽然普鲁士军事家克劳塞维茨说,将士是战争的机器,但实际上呢。

将士毕竟是人,他跟机器还是有区别的,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有七情六欲,有各种欲望,尤其是年轻人该有的欲望,有了这种欲望怎么办?

古代战争比较频繁, 将士常年征战在外,军法又讲究“军中无女”,不许眷属从军,这一不允许眷属从军,时间一久,因为生理问题的缘故,年轻人理所当然的就会产生些花里胡哨的想法,这种想法要不要紧?

春秋齐襄公时,齐襄公因为文姜气死王姬,气死王姬之后就跟周庄王产生了点矛盾,产生矛盾怎么办?

为防止周庄王纠合其他诸侯报复,齐襄公呢,特地派连称、管至父带兵驻扎葵丘,所谓“以扼东南之路”。

葵丘就是现在的河南民权一带,现在当然是好地方,可在古代,尤其是春秋时期,有名的鸟不拉屎的地界。

因此,连称、管至父受命之后就发了愁,愁什么,这一驻扎可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问题的,时间一长,将士想家怎么办?

当时, 齐襄公正在吃瓜 ,所以就给答应了个“瓜代之期”,明年瓜熟就让你们回去,连称、管至父也当了真,回去就给将士做工作,别太想家,忍一忍也就过了。

将军都这么说,将士们自然也当了真,纷纷掰着指头等回家的日子,然而到了第二年,大约是西瓜成熟的时候,齐襄公忽然说话不算,一个个年轻小伙子,外边生生憋了一年,都指望着瓜熟之后回家,但临了呢,希望忽然落空,将士们忍得了吗,忍不了,忍不了怎么办?

一个个群情激奋,非要连称、管给个说法,爆发了带兵之人人人恐惧的“营啸”,最终结果呢,连称、管至父因势利导,把齐襄公给弄死了。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古时候又没有政治思想工作,将士们不知道为什么打仗,为谁打仗,因为七情六欲的缘故产生那种情绪,尤其是那种花里胡哨的情绪,倘若不及时安抚,那肯定是要出大问题的,然而,该怎么安抚呢?

孙子说过,兵者,国之大事也。既然是大事,那自然没人敢怠慢,本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略,后人也一直寻找实用可行的办法,就这么一直到了春秋末,到了勾践十年生聚,狠狠的厉兵秣马, 准备跟吴国过不去的时候,办法还真让他给想到了。

当然,勾践不是唯一一个想解决这个问题的人,不过他的办法很有代表性,从而一直被后世沿用而已。

这个办法,《越绝书》当中说的很详细,很清楚,曰“践将伐吴,徙寡妇致独山上,以为死士示,得专一也。”

什么意思?

精选国中寡妇送到将士们驻扎的独山之上,以鼓舞士气。为什么寡妇一送到山上,就能鼓舞士气呢?

就因为这些个女人,肯定会有点别的工作,而不是上山跟将士们谈心。

而这种女人,正因为有效,所以延续下去,到汉武帝时期更有了点发展,也就是非但有了专有名词,而且还安排了具体工作,汉武帝时期是怎么说的?

《汉武帝外传》当中说“至汉武始置卒妻,以待军士之无妻室者”,很显然,这些个女人称之为卒妻,士卒的妻子,需要说明的是,不是某一个特定士卒的妻子,而是所有士卒的妻子。

选择范围呢?

勾践选的是国中寡妇,汉武帝呢,放过了寡妇,除俘虏之外,还专门选择罪人妻女,需要说明的是,是重罪、死罪囚犯的妻女,主要职责有三条:献技、呈身、侍宿。

至此,古代将士出征,生理问题终于有了办法解决,大约非常管用的缘故,这个办法就一直延续下来。

一直到魏晋时期,都还是“死罪重者,妻子皆以补兵”,这个时候呢,虽然事情可以这么办,但话还是说的遮遮掩掩,将”卒妻”演化出很多名词,有的浪漫,有的电视台不让播,也懒得一一整理,唯独到了浪漫的唐,边塞大诗人岑参,就在《玉门关盖将军歌》当中明目张胆的说:

五千甲兵胆力粗,军中无事但欢娱。

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

这是史上唯一一首写“卒妻”的诗,写的如此明目张胆,这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暂且不说,如此一直发展到元,卒妻的范围扩大到所谓的贱民,地位很低很低的老百姓。

至此所谓的卒妻制更加盛行,都盛行到朱元璋看不下去,看不下去怎么办?

《明史》当中说,朱元璋掌权以后,“乃搜军中所掠妇女纵还家”彻底废除了卒妻制,于是,许多孤苦无依的卒妻全部得救,终于可以幸福的生活了。

参考文献:《汉书》、《元史》、《明史》、《中国婚姻史》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