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青少年自然研学活动? | 社工课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卢钜燊

    单位 | 东莞市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

在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城镇社区,绿化面积减少,自然娱乐面积的缩减,青少年儿童繁重的兴趣培训生活,电子信息产品融入生活。成年人与青少年儿童的自然环境中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少,自然环境感染的缺失也使得青少年儿童对环境感知力的降低。

结合社会青少年儿童发展需要,社区资源整合,我们可以通过利用阳台以及社区周边绿化悠闲公共区域,设计并开展社区青少年儿童自然环境体验活动。

本人在结合社区阳台花园资源的情况下,针对社区青少年儿童设计自然研学体验路线,在经过多次活动的开展及活动形式调整,总结出以下几点反思进行分享。

1.科学知识科普的必要性

在开展活动时,让青少年儿童掌握一定的知识基础有利于他们在探索观察中有更好的指向性和目的性,而在开展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也要注重趣味性。基础知识主要可以包括生物分类以及植物结构,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加入动物的相关知识。青少年儿童其实在分辨植物方面是有一定基础的,能够分辨常见的蔬菜,但对雷同的蔬菜植物则分辨能力较低,我们可以从这一点切入学习生物分类,也解答了青少年儿童从小的疑问“为什么猫和老虎这么相似”。

另外就是在观察植物前需要了解植物基本结构,结合一棵小植物进行讲解效果会更好,同时也可以提出一些例如“西瓜属于植物的什么器官”“花生属于植物的什么器官”之类的问题一起探讨,增加思考性。

2.植物观察记录实践中的形式设计

在组织开展游览花园观察植物的环节中,我曾尝试多种引导方式。一种是基于五官体验让青少年儿童观察植物,了解不同植物的区别。大家摸到黄瓜的叶子会有毛毛的感觉,触碰番薯叶感觉有些滑溜溜……在五官上给予了孩子震撼感,会引起他们探索的好奇心,从而达到较为良好的培养效果。

同时这也需要在良好的引导带领下,社工需要结合五官的感受进行提问,引导孩子进行对比探索,将感觉认识转化为思维认识,更深入了解不同植物结构区别背后的环境适应及其他知识层面问题。这种形式比较适用于参与人数较少或是有较多具有引导能力志愿者的协助下开展。

第二种则是结合植物信息卡让参与者进行观察。这是基于所学基础知识,让参与者利用知识进行观察,根据信息卡要求填写植物名称,种类,外貌形状特征,生长环境等信息。比较适用于参与者较多的情况。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体验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简单的信息卡形式提示让参与的青少年儿童较为迷茫,参与者填写积极性不高,人数较多情况下社工无法给予较好的引导支持,体验学习效果并不显著。

基于第二种形式的经验,在督导的指导下,结合参考了《环境教育教师指导用书——打工子弟版》中自然观察笔记表格,设计出具有问题引导性的记录表格。表格分成语言描述、细节绘画以及诗句联想。

通过列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参与者找到观察的指向性,减少了社工和志愿者的引导压力,年龄较大的参与者能够独立完成观察记录,年龄较小的根据提示能独自完成大部分的观察记录,记录完成度较高,效果相比第二种更好。

在结合三种形式的开展效果,第二种形式虽然效果并未达到理想,但信息卡的这种环节形式有植物名片相似,通过一定的改良设计,结合第三种形式开展,能让参与的小孩发挥自己的美术能力,制作成植物信息卡片,总结第三种形式记录表的内容,可作为展品对其他社区孩子进行展示,提升自然知识传播面。

3.自然环境教育不至于植物的观察学习

在最初的活动设计中,本人将活动目标集中在提升对自然环境知识的认识和对自然植物的了解认识,提升其探索自然的兴趣。但经过阅读关于环境教育的相关资料后,基于社区环境资源,对整体的活动设计方向进行了修改,将目标侧重于青少年儿童的环境感知的培养上。

“环境教育是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核心,以解决环境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和有效参与能力、普及环境保护知识与技能、培养环境保护人才为任务,以教育为手段而展开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过程。”

从青少年儿童培养发展的需要,环境教育的概念更加贴合整体发展需求。因此我将整体自然知识的学习和体验作为整体感知培养的起点,从观察植物到观察身边环境过渡,在引导下结合情绪感受感知身边环境中让自己不舒服的地方,如堆放垃圾的地方、对孩子自身不安全的地方等等,以及一些自己让自己舒服友好的地方,通过绘制简易地图的方式,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标记。

这一环节可以设计在室外开展,通过游览观察社区周边环境进行地图绘制。如果考虑到安全原因无法到户外开展,也可以引导参与者通过回忆的方式对自身生活动线进行描绘,例如回忆平日从家到学校路上的环境,或者是自己经常会走的一段路。

社工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动线绘图示范,有利于参与者了解环节内容和开展形式。分组进行分享,参与者通过倾听其他人对生活动线的描述,可能会引起共鸣,分享者也能在分享过程中进行思考,以更好地补充完善地图上的内容。这个过程对于青少年儿童环境感知力方面的培养有较为良好的帮助。

在基于环境感知力得到培养的情况下,我们针对青少年儿童开展更为深入的环境教育就更有可能,从感知认识到实践尝试对身边环境进行改造,充分发挥青少年儿童的潜能。在这个过程当中,自然知识的学习更多是作为整个大环境感知中的一个小部分,也是青少年儿童更容易引起兴趣参与的部分。在已有的自然教学资源中,结合社区整体环境学习,达到环境教育所提到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和参与能力,是整个自然环境体验活动设计更值得探讨的方向。

新入职社工如何做?

新手主管如何做好社工管理工作?

新手督导如何解惑?

来看看这个3本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