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贤 | 大学生活中一些往事的回忆
我是1965年秋季以社会青年考上陕西师范大学的。现己到了暮年,每每回忆起五十年前的青春往事和大学生活,不由得抚今追昔,感慨多多。
一
当时党和人民政府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问题也是十分关心的,因为这些问题关乎着祖国的未来和发展。我清晰地记得上级传达文件说,当时毛主席听到基层一些反映,譬如,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睡眠时间不足,学生体质下降,伙食费偏低等等问题。据说毛主席了解了这些情况以后,就果断地及时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有关部门把教育的事情办好,把各科的教学内容砍去一半,要下死命令让学生睡足九个小时,还把大学生的伙食标准提高到15.50元。当时毛主席在全国人民群众中的威望是很高的,他的指示是最高指示,一旦下达,下面就毫无犹豫地雷厉风行地不折不扣地自觉地贯彻落实,没有哪一级或哪个领导敢怠慢拖延或“偷工减料”,他老人家的重要指示“不过夜”,可以一杆子插到底,其效率之高、速度之快、执行之彻底,也是前所未有的。
二
那时,毛主席发出了“教育要革命”的号召,要求学生要主动地学习,生动活泼地学习,课堂教学要废止注入式,填鸭式,要提倡启发式。我记得上学后第一学期,除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外,也还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在讨论会上,同学们学习积极性很高,学术气氛很热烈,大家争先恐后地发言,畅所欲言,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老师则巡回于各小组,听取各方意见,最后老师再集中总结。
大一第一学期马上要结束了,各科开始期末考试了。考试形式不是采用闭卷形式,而是釆用了一种别开生面的充分“相信群众”的方法,即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同学们可以互相研讨,可以随便翻阅书籍、讲义和作业。
《毛泽东文艺思想》课考试题目于一周前已经公之于众了,印发的资料,出自刚刚出版的还散发着浓浓油墨味的《人民文学》开卷第一篇短篇小说《开顶风船的角色》,我记得其作者为任斌武。考试题目就是分析这个短篇小说中主人公鲁牛子的人物形象。要答好这份试题,是很不容易的,只有自己去开动脑筋,除此之外,再无它法。你即使到汗牛充栋的图书馆去查找参考资料,也是瞎子点灯白费油蜡。因为根本就没有有关这篇小说的参考或抄袭的评论文章,因为各报刊还未来得及发表对这篇小说的有关评论。在这种“山穷水尽”的情况下,要看到“柳暗花明”,你只有在老老实实反复阅读钻研原文的基础上,用文艺理论课上学到有关论述去具体分析鲁牛子“这一个”(即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人物形象。
这次考试因为我是下了功夫的,大约用去了近一周的时间。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成绩不错,我记得考了92分,为全班最高分。老师在课堂上还说,我的答卷已达到了报刊发表的水平了。这下炸开了锅,私下有的同学戏称我是某某老师的得意门生云云。
再说说哲学课的考试,其题目为“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原子弹。”这个题目也已经公布一周多了。为答好这道试题,同学们不论在教室里,还是宿舍里,也不论食堂的餐桌旁,还是在图书馆旁的花园里,到处是同学们激烈的辩论之声,有时还争得面红耳赤。我的观点是,一分为二的观点同样适用于分析原子弹。对待原子弹,首先要战略上要藐视它,不怕它,因为有了矛以后,人类必然会发明出对付矛的盾;但在战术上要重视它,因为它有极大的杀伤力,因而要提前做好各种防御准备。
考试结果出来了,哲学考试成绩为5分(这一科老师采用的五分制),为此我高兴极了。说心里话,这个满分的获得,不能仅仅归功于自己的深入思考,也与同学们的大辩论是分不开的,是众多同学智慧的结晶。
这种新奇的考试形式使我深刻地体会到,这可以培养我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可以逐步培养独立思考开拓创新能力。
现在回想起这些往事,当时釆用开卷考试这种形式,是与当时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学生的良好的道德素养水平相适应的。当年,同学们如果有谁偷看或抄袭他人的答卷,那是非常丢人的一件事,可以说与小偷窃贼无异。这种事一旦被人发现或揭发,那会身败名裂的。我想现在是万万不能采取这种形式的,因为有相当一些人是非观念模糊,荣辱不分以辱为荣的现象还屡见不鲜。现在考试形式与当年相比可复杂得多了。过去是一桌两人,试题一样;现在是单人单桌,还要实行AB卷。过去一个试场一个监考老师;现在是两个老师,还要一前一后睁大眼睛盯着,听说有条件的话还安装有摄像头。
三
当时学校领导对体育课也很重视,要求学生要加强体育锻炼,提出的口号是“四年为四十年”,即学生在体质方面,大学四年要为今后工作四十年打好基础,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记得同学们每天起床后,自觉地到操场去锻炼身体。我也不例外,每天早晨绕足球场跑几圈后,才到食堂去吃早饭。再者由于提高了伙食标准,伙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同学们的身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
四
那时的社会风气十分良好,没有可指责的。当时学校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是不允许谈恋爱的。男女生之间关系十分简单,十分正常,就是同学关系。那时的学生的思想意识与现在比较起来,单纯得多,朴实得多。下面我举几个例子。每当开饭时,因没有饭厅,同学们就蹲在食堂外的空地上吃饭,并围成大小不一的若干个圈。有的女生饭量比较小,两个馍吃不完,就把剩余的一个顺手随意地放到了饭量大的男生饭碗里。节假日,争学雷锋做好事的风气很浓,女生给男生拆洗缝制被褥。我记得我们中文系六九级有一位高个女生,对人热情大方,经常给男同学义务理发。这些事情在当时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的。这些事情若出现在现在,其闲言碎语早己满天飞,炒得沸沸扬扬了。
五
说老实话,我家当时因弟妹多,还很贫穷,但我却轻轻松松上完了大学。为什么呢?因为师范院校的伙食是免费的。大学期间,我总共只花费了家中二十元钱。每临寒暑假,我回老家参加生产队劳动,挣些工分,给家里减轻些负担。开学后,学校允许返还学生假期的伙食费,再加上每月有三元助学金,这下我手头可有钱了,有一二十元可以自由支配。平时花销很小,看个电影或洗个澡或看病挂个号或乘车到市区去,也就是五分或一角。平时的费用,也就是买牙刷牙膏,或买书或买回家往返火车票而已。到了晚年回忆起这些琐事,认为在上学期间经济上倒不怎么紧张,而是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虽然有工资了,但因上有老下有小,反而其经济状况经常捉襟见肘,入不敷出了。
(2021年1月11日写于凤翔家中)
周志贤,教育战线的一位老园丁,坚持教学第一线,1972年起依次在宝鸡市38号信箱(即宝成仪表厂)子弟中学和凤翔县三所高中(即凤翔中学、彪角中学、西街中学)任教。爱好文学、爱好读书、爱好写作,毕生写书14册。梦想是成为一位学者型、作家型的优秀教师,但穷其终生大部分时间也未能完全达到,这不免令人有点遗憾。
▼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