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嘏:自幼成名,德行卓绝
人生转眼荣枯易,未必金章胜绿蓑。每个人的成长环境都不尽相同,尤其是古时候,能获得知识的途径也较少些,最终所学也有差异。本篇就来聊聊任嘏gǔ,字昭先。
任嘏是青州乐安博昌人,翻翻史料在汉末时期还能找到一些乐安人:徐和、司马俱、国渊、孙炎、廉昭、任燠yù、王模、周宣、任嘏,其中最知名者当属国渊。任嘏的表字还有些矛盾,《三国志·王昶传》记载的是“昭先”,而《后汉书·郑玄传》注解提到的是“昭光”,可能是传抄过程中有衍文。
任嘏所在的任氏也是名族,《三国志·仓慈传》提到了一个清河太守任燠,这位就是来自乐安郡,应该也是出身于任氏,符合“世为著姓”这个家族背景。任嘏的父亲任旐zhào以德行卓绝著称,汉末黄巾之乱爆发,随之而来的是饥荒,是百姓相食的惨剧,但贼寇也不愿意进入博昌作乱,因为他们都知道任旐是天下贤人。
“宿闻任子旟,天下贤人也。今虽作贼,那可入其乡邪”——《三国志·王昶传》注解
任嘏年少成名,乡人都认为他早慧,并且为他扬名“蒋氏翁,任氏童”,夸赞他是神童。因为任嘏在8岁丧母时表现得极其哀伤,与成人无异,所以人们认为他早熟且品性卓绝。任嘏14岁开始学习,有疑问不会问第二遍,三年内就贯通五经,并且博览群书,所以有学问的人都夸他是神童。
“年十四始学,疑不再问,三年中诵五经,皆究其义,兼包群言,无不综览,於时学者号之神童”——《三国志·王昶传》注解
不过任嘏虽然出名,但家境贫寒,只能通过卖鱼补贴家用。官府要收取卖鱼的税赋,再加上汉末乱世物价飞涨,连鱼价都上涨了数倍,不过任嘏依然坚持自己的操守,只按涨价前的价格卖鱼。此后他有与人合买“生口”,每人都付出了八匹布帛,等到生口家来赎人的时候“生口”的价格已经涨到了60匹。
本来与任嘏合资的人准备按最新行情索要赎金,但任嘏就只要回了自己的本金,这也让合资者感到惭愧,最终都只要回了自己八匹布帛的本金。还有擅自占据任嘏家田地的,有人问起这事任嘏还替人遮掩“这是我借给他的地”,因此任嘏又一次感动了擅自耕地者,将田地还给了任嘏。
人们都信服任嘏的德行,所以乡里有争讼时都找任嘏评理。有个不孝顺长辈的人,他的父亲、兄长多次在私下里劝他“你的作为怎么能让任君知晓呢”,言下之意是不希望让任嘏对自己家失望,这也是任嘏教化地方的结果。
任嘏后来作为“至德”被曹操征辟,担任临菑侯庶子、相国东曹属、尚书郎。他在曹丕时期担任黄门侍郎,每次有群臣进谏忠言,任嘏都要亲自向曹丕传递。曹丕也很认可他的贤良谨慎,让任嘏历任东郡、赵郡、河东太守,每到一处就教化一方。
任嘏平易近人且虚怀如谷,王昶在《诫子书》中还特地夸赞了他。任嘏著有《任子道论》,《三国志·王昶传》提及他有38篇文章,共计4万多字,在任嘏逝世后,他的故吏程威、刘固、上官崇等人还将他的生平及著述上奏朝廷。
“乐安任昭先,淳粹履道,内敏外恕,推逊恭让,处不避洿,怯而义勇,在朝忘身”——《三国志·王昶传》
修身履义,推逊恭让。
时苗诗词:时苗:留下牛犊这事迹被众多诗词提及
夏侯儒:夏侯儒:都督荆豫,声名未显
鄱阳贼:浅析汉末鄱阳贼叛乱的原因
看官如感兴趣,关注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