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开读——非美国人眼里的美国Americanah|2013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获奖小说

十年前,Bunny有次坐动车,二等座票卖完了,就买的一等座。邻座是一个成功人士一样的大叔,有一搭没一搭聊起来。他知道我是英语专业之后,说他也让儿子好好学英语,以后要出国读书定居。我问:如果你儿子不愿意出国读书和定居呢?大叔斩钉截铁地说:他没得选择。

后来我才知道,出于很多原因,很多中产阶级家庭,都对孩子有这样的安排。也许是为了让孩子实现自己年轻时对西方文化的憧憬,也许是为了方便通过孩子移民,也许就是为了面子,因为旁边的人都在这么做。

后来我才知道,出国留学/工作的人来自各种不同的背景,出国有着不同的原因。或是因为愤世嫉俗,或是为了更高的收入,或是纯粹为了学习、见世面,这里面第一种人,在出国后多会“梦碎”——原来国内国外都不好混啊。第一二种人,为了生存,也许都需要把自己的美德和灵魂拱手让出,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方能站稳脚跟。“国内”多指的是发展中国家的国内,“国外”多指的是发达国家的国外——Americanah也是这种情况,第三世界国家,去到发到国家——这也是Bunny读完之后觉得它窥探到我国“移民,海归,留学生的一百种生活形态”的原因,感觉自己和周围的人们被跟踪,被肢解,被放在放大镜下研究,就这么真实。

作为一个成长在英美文学家庭然后又学习英美专业的人,出国前,西方在我脑海里是抽象的,西方是《荷马史诗》,是《神曲》,是《亨利五世》,是《了不起的盖茨比》。同时,西方也是《罗马假日》,是《绯闻女孩》。而我,在过去,不是站在作者角度,就是站在人物角度,去感受西方世界,说白了,就是站在白人的角度。几乎所有中学英语老师和英语培训机构,也是这样想的。他们在教我们英语的时候,会强调“地道”的口语发音,“地道”的用词。Americanah里的国内老师、长辈、高校老师,也是这么想的。在小说里,他们认为,一定要用英式的用词、口语,一定要听BBC,这样生活才优雅,殊不知,他们说出来的英语,不管怎么拗造型,都带着浓浓的本国口音。

出国后,很多人才开始思考——我是谁。作为一个兼职教口音出身的英语专业的学生,初到国外,人们会说:你英语说得真好,你英语说得不像中国人呢,我以为你英国的——开始会高兴,后来会反思这是夸还是啥:我又不是英国人我为啥要说这口英语?2016年到现在,公众号一直在更音频,大家也会发现我的口音变化,现在我的口音仍然在寻找着“我”的身份,但它决不会刻意模仿任何口音。Americanah的女主角,也从改变语音,模仿当地语音,到坚持自己特有的口音。当她在美国待了13年时,有人问:哇你为啥没有当地口音?她说:I tried not to。我懂她的意思,被当地口音影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现在我旁边很多朋友的口音都有这个趋势,要不被同化,就要try not to。有做过这方面努力的人,一定是寻找到了自己的身份,或者还在寻找的路上。

跟当地华裔聊到身份问题,也有好玩儿的经历。比如有人说:白人同事知道自己heritage之后呢,就说,你们华人融入这里很棒。像是夸吧?但是转念一想,不对呀,华人在这里这么多代了,什么叫融入这里很棒,华人本来就是这里多元文化的一体好嘛?融入?什么叫融入??!对于这样的发问和对话,Americanah的女主选择杠所有,她清醒而敏锐,能准确嗅到这背后的滑稽逻辑。什么叫融入?也有些华人,选择只说英语,只吃西餐,只看英文新闻,只谈西方的新闻电视剧生活方式,否认自己会用筷子。其实除了最后一项,国内家长把孩子送出国时,也是希望孩子会全身心地“融入”英语文化,但是融入和背叛,几乎是同时间发生的,如何平衡呢?这是个非常有趣的、操作性比较有难度的任务。

出国的不仅是中产家庭送出来的留学生。留学,只是出国之路里的一条小路。看了Americanah里的一百种出国方式和生存形态,我才发现其实我知道,但只是不愿意去多想这残酷的一面。Americanah里,女主的姑姑是被情夫妻子的家人撵出国的。女主去的理发店里,理发妹儿是假结婚去的美国,结果她不仅得养对方,还得被打,脱离关系后,开始打黑工,父亲去世都不敢回国。女主很多同学是因为国内大学全部罢工,为了拿学位,学费生活费都没凑齐,也不得不申请出国留学。在陌生国度,他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做一些不愿意做的工作。女主在打工经历中,见识了美国白人富人的虚伪,美国人的种族歧视,不停思考着自我身份问题。女主的文艺青年前男友,有着一个教授母亲,在母亲的建议下,跟她去英国开学术会议时,拿了旅游签,然后打黑工,因为旅游签没有资格工作,便冒用别人的身份证,上贡45%的工钱,去清洁厕所,或者做搬运的体力活儿,最后签证过期,想通过假结婚留下来,却被移民局抓进牢里,然后被遣返回国。他们都有朋友亲戚在同一国家站稳脚跟,这些人都经历过这一切,熬了下来,他们对一切残酷和法律边缘的事情感到冷漠和麻木,在Americanah的作者看来,仿佛他们的灵魂已经被出卖。

安定下来的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移民最常见的问题就是阶级的直下下坠。不管是移民圈子还是当地圈子,又是一轮鄙视链,一轮厮杀。女主姑姑的孩子,妥妥在美国长大,还在中学时尝试过自杀——女主国内的亲戚听到,都感到奇怪,在美国长大的孩子那么幸福,怎么会自杀呢?其实发达国家的自杀率一直偏高,哪里的生活会绝对幸福呢?在白人为主的国家,少数族裔面对的歧视,渗透在生活方方面面。女主的姑姑在国内众星捧月衣食无忧,在国外打五份工还得带娃、准备考试,在国内都正眼瞧不上的男人,到了国外却去跪舔,最后还得养对方。在经济和人际的重压下,移民和留学生中,抑郁症是萦绕在小说里的幽灵,几乎每个人都得过,但是他们不愿意承认这是抑郁症——因为他们拒绝被别国文化定义,抑郁症是美国疾病,国内没有。

回到出国人员阶级和阶级变更问题。有次Bunny在淘宝直播间闲逛,买一样东西的时候,主播怕我退货,我便说在国外,不会退货的(主播们呢,大多初中毕业)那个主播就恍然大悟地下了一个结论:哦!你是不是出国去肉厂打工的?她问得那样肯定,后来我明白了,她的圈子里,很多人出国,是在工厂打工。这些工厂,我了解一二,如果是华人的工厂,很多只是打黑工而已,领不到最低时薪。工人怎么去的,也许跟Americanah里大多数人相同。海外华人由一个什么样的群体组成,他们经历了什么,也许我们身在其中,却永远不知道,但这样的获奖小说,能揭开一点面纱。

出国站不稳脚跟,或者对国外失望的人,或者学成归来的人,回国了,他们叫海归。Americanah里的海归们,有点玛丽苏,但作者让他们的成功,充满死亡的腐朽的意象。女主的前任,是被遣返回国的,然后像盖茨比一样变成了巨富。他不为自己致富的手段骄傲,但也享受着成功——但他并不幸福,因为他是个文艺青年,他仍然想着民族身份自我身份的问题。Americanah里的女主,是留学生中的幸运儿,又是网红,又有正式工作,还有耶鲁大学教授为男友,最后她选择回国时,有着自己的房产,还在普林斯顿大学有着fellowship。但她不幸福,她放弃了这光鲜的一切,回国了。回国后,她陷入一个死循环——就像现在的海归们经历的一样。

刚才说到女主、前男友之类的称呼,大家应该会猜到Americanah是以感情为主线的。校园恋情,这对恋人和同学、家人一起憧憬美国梦,出国后的异地恋,有始无终的分手,成人之后交往的白人男友、美国本地同民族男友,女主身边的姑姑、朋友、同事跟有权力之人的情人关系,或为了安定的委曲求全,还有她前男友为了假结婚跟一个下层女孩惺惺相惜,出名后为了装点门面找的完美花瓶,还有数不清的恋人未满,或安定下来的婚姻生活,这些感情线都延展出不同的人际交往圈,不同的社会图景。

在叙事上,Americanah也很有意思,最开始部分,像《尤利西斯》一样仿佛整本书都会发生在24小时内,女主在回国前几天,从家搭乘地铁,走进理发店,坐下来做头发,外在的环境是美国同民族的理发店,但一幕幕往事就这样在她脑海里闪回。当Bunny认为小说结尾会是以她走出去理发店就结束,寓意着在美国待了13年,有着稳定生活的女主,只能靠回国才能找到自我时,结果小说后半部分,她回国了,工作了,跟朋友们联系上了,又开始开博客,Bunny才明白,写海归的生活,“归”才意味着开始,新的生活,新的工作,新的感情,新的厌恶。

这部小说写了上流、中产、下层阶级在不同年龄区间,在西方或富裕或挣扎的生活,也写了英美不同阶级对移民和外国人的看法。除了掀开面纱供猎奇的或自我解剖的人窥探,它还有学术层面的分析——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是女主在美国后期的生活圈子,她跟学者们交谈,她也把观察到的美国种族现象po到twitter上,所以这部小说里的谈话片段和网文帖子片段,也非常出彩。这部小说的作者是一位少数族裔女性学者,这也注定它有着女性的敏感——对人心理细节的描写,真实细腻赤裸的程度,简直让神经大条直男癌的Bunny震惊,原来一句话,一个表情,背后可以有这么多原因,读了情商大涨,也有了看透人心的哲学家那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一定适合学者把玩,也适合好奇者窥探,适合相关人士了解自我,也适合喜欢情节的人过故事瘾,它既是畅销书也是文学作品,所以不管是进行文学批评还是进行生活分享,都是可以做到的,Bunny就考虑再读一遍,把它分享出来。

Bunny的计划是我们每天读2章,一个月读完,每天Bunny发200字以上的导读,或侧重于文化和生活,或侧重于文本批评、解读、吐槽,并分享一些原文片段。

Bunny希望从读友身上看到还有文本上各方面的解析能力提升,并希望你们能有生活上见闻的分享,听到你们的心里话。

这部小说只有英文原版,期待高中及以上英语水平的读友加入共读哦。

共读时间:9.1– 9.30

共读内容:Americanah

导读人:Phoebe

共读形式:

1提供英文的书籍,每天2章

2每天共读群内发送200-1000导读内容+分享原文片段

4大家每天在群里自由交流讨论

共读费用:89(20人开读,不满20退费)

加Bunny前必读:
爱的宣言:共读说明和共读规则更新
感兴趣的读友,就➕Bunny微信-发红包-领书-进入共读群聊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