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欣:绝句结尾十六法(二)

       发布于2018-08-13 16:55点击:1005 评论:0作者:西门吹雪

(2)移情入景  深注感慨

与以景結情稍为不同的另一种结尾手法是移情入景。虽然二者均以自然景色为收結,但写作手法完全不同。前者是写情正浓、势如奔马,忽勒马回首,转以风景入眼,思绪万千。后者则是既写景又写情,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惜景生,景依情现,诗人融情于景后延长而去。

且看韦庄的《台城》诗: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即是南朝六个政权更替轮番建立的都城旧址。诗人因六朝的兴衰更迭生发往事如梦的历史沧桑伤感,一下笔就把这挥之不去的伤感融入景色之中,“江雨”“江草”“啼鸟”幽如梦愁顿生,首联既是景又是情。尾联诗人即移情入景,原本一向被人当作春天正面形象言必称誉的“楊柳”,因诗人的情感指向,遂变成令人厌恶的最最“无情”之物,竟然可以忘却先前的悲痛而无动于衷、无改于颜,依然在蒙蒙細雨中扭动那碧绿的身姿,象当年一样如烟似雾地笼罩着十里长堤,你说可恨不可恨!显然,这种結尾的好处在于:因了诗人的移情,无知的楊柳被人格化,被赋予灵性,而楊柳的无情正反衬人之有情,诗人的无限感概,便溢于诗外。

再看李白的《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也是移情入景,将敬亭山人格化,赋予情感。

有趣的是,韦庄是以物之无情衬人之有情,而李白正好相反,是以物之有情衬人之无情。首联似写眼前景,实则通过“鸟”的“飞尽”和“云”的“去闲”把诗人孤独与寂寞之情呈露出来,是景中情、情中景。尾联便以诗人与敬亭山脉脉含情独坐相视的情景收結。敬亭山被赋予灵性之后,得到诗人的喜爱。“相看两不厌”是说双方均认可对方的人格而乐于作伴。而結句的“只有”两字进一步提升了作伴的親蜜程度,大有“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之意谓。敬亭山的“有情”反衬了人的“无情”。那么,究竟是世人冷淡了诗人呢,还是诗人压根子就看不起世人?抑或两者均有之?总之,诗人那横遭冷遇、孤独寂寞的情感就这么深注于結句的景物之中,以致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对李白的这首绝句赞叹不己,誉为“传‘独坐’之神”。

唐人绝句中大多善写景又能写情,常常是情与景会,景与情合,情融于景,景立于情,景必实而情可虚,情己浓而景可止,景虽尽而情不尽,此正为移情入景結尾手法的微妙之处。

今人写绝句,这种移情入景、深注感概的结尾技巧,用得最多。这里略举几例。

上海诗人杨逸明有一首《咏白云》绝句,诗曰:

露怪藏奇纵复横,何甘散淡过浮生?

闲来出岫非无意,欲借东风化雨声。

这是一首咏物诗,但作者借刻画白云的多变形态及远大理想抒发自己的胸怀。首句是这种变幻无定、造像神奇的白云形态的描绘:或藏或露,藏有奇姿,露有怪相,飘忽纵横,形影易变。白云的这一情性或许也有诗人自身经历的影子。毕竟诗人经历了“二个三十年”的坎坷,尤其是头个三十年,政治气候多变,自然让那时的人呈现更多的色彩。次句以设问承接,直接把诗人自己的襟怀安在白云身上。第一句是景,第二句是情。也是人格化景物的手法。但又通过“散淡”、“浮”之字眼紧紧扣住云之特性,有了这些字眼才有“不即不离”之效果。第三句蓄势,为结句铺垫。云之“闲”是众目皆睹、人所皆知的,但云之“抱负”便少人能了解,经了诗人这一撩拨,便急切想知道白云有何理想了。结句应当是答案,但诗人没把答案明白说出来,只把答案、把自己的情感注入一种自然景象的势态之中。“借东风化雨声”不是理想的实现而是理想实现的途径,造福人间这才是白云也即诗人自己的远大理想。

这首绝句,作者写云,诗中有景,又有情,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化于物,物借景生,景依情现,最后诗人融情于景,白云与诗人的形象,便显得朴实而可爱。

再引一首笔者的绝句《玉龙雪山6首之一》:

人生难得越巅峰,今在玉龙飘雪中。

放眼寻无春气息,老妻身影入朦胧。

这是笔者的一首旅游诗,其时与妻子游历云南丽江的玉龙雪山时已逾65岁,可以说人生已不再有高峰,是以攀上7769米高的山腰(当天因雪下得大再往上的栈道已被警卫人员封住不给走)时,心情格外兴奋。放眼望去,漫山遍野尽是厚厚的积雪。因而这首诗既写登山时的快感,又写漫山飘雪的景色,首句是情中有景,次句是景中有情,第三句更是景与情糅合在一起,结句便移情入景。老伴到了4350米处便不敢再往上走,于是留在下面歇息。本来相距不到500米,倘在平时当可以看得清楚,可当时雪下得大,妻子身影朦胧的画面正是大雪纷飞所致。用一个画面一个场景收结,传递的依然是一种攀越巅峰的那种喜悦之情,但比直接说出来更加含蓄委婉而藴含不尽。

(0)

相关推荐

  • 《唐诗鉴赏辞典》第四百八十三首《寒食寄京师诸弟》(韦应物)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赏析一~~赏析三]      寒食寄京师诸弟      [中唐·韦应物·七言绝句]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 ...

  • 千家诗(一百四十七)——独坐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 李  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大家好,我们将继续一起来欣赏千家诗的五言绝句部分.今天我们要来鉴赏的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一位诗人,"诗仙"李 ...

  • 李有根——李白的孤独(随感)

    李白的孤独(随感) 铁二师     李有根 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曾经出过这样一道题:在"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和&q ...

  • 阿雷吟诵讲堂(中)第三十三课《独坐敬亭山》

    阿雷吟诵讲堂(中)第三十三课<独坐敬亭山> 吟咏诗词经典,传承中华文化!欢迎走进阿雷吟诵讲堂.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倾听与陪伴!今天我们要吟唱的这首诗,是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语 ...

  • 绝句结尾十六法(笔记十九) | 明哥

    明哥的图片日志  绝句结尾十六法 (笔记十九) 绝句是近体诗的一种,要写得好写得耐人寻味,工夫全在结尾. (一)以景结情,浑含不尽  诗的灵魂,一在情一在景.情由景生,景与情合,情景交汇,景情相融,诗 ...

  •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译文 山中群鸟一只只高飞远去,天空中的最后一片白云也悠然飘走. 敬亭山和我对视着,谁都看不够,看不厌,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敬亭 ...

  • 说说绝句结尾十六法(2)

    (2)移情入景,深注感概 与以景結情稍为不同的另一种结尾手法是移情入景.虽然二者均以自然景色为收結,但写作手法完全不同.前者是写情正浓.势如奔马,忽勒马回首,转以风景入眼,思绪万千.后者则是既写景又写 ...

  • 绝句结尾十六法(16)流水对结,也出风韵

    (16)流水对结,也出风韵 周啸天先生在<唐绝句史>中提到:"初唐七绝,多以对仗作结",形成一种"初唐标格".但著者接着指出,对仗作结因对仗的句子平 ...

  • 绝句结尾十六法(6) 节外生枝,另造类比

    有时,诗人正在描写的景物或叙述的本事一时难以找到一个能让自已满意的结尾,此时若草卒了事平铺直叙信手收结,则可能前面的苦心经营立马泡汤,坏了一腔诗思.有写作经验的诗人,此时会绕一个圈子,抛开本事,脱出话 ...

  • 绝句结尾十六法(4)设问反问,故留悬念

    绝句是一种善于捕捉特定埸景和瞬间情感的吟咏艺术.绝句虽然短小,却要求韵味悠长.情意绵远.这个艺术效果一般都通过高超的结尾技巧来实现.以问句作结,是一种普遍使用的方法.问句作结,可以是疑问.设问.诘问. ...

  • 绝句结尾十六法(3)案而不断,玩味无穷

    绝句虽然限于体裁和容量,难以表现纷纭复杂的世事,难以刻画丰富多彩的人生,它只能在空间上截取某一个角落,在时间上摄取某一个片断.就象一幅国画,一张照片,定格的只是局部而非整体,更难得有过程.但也不是说绝 ...

  • ​绝句五十六法

    ​绝句五十六法: (1) 一晃光阴五十秋, 红尘闯荡志不酬. 无端忆起来时路, 却看光阴似水流. (2) 身患大病奈何天, 千金洒祛病依然. 求神拜佛难消病, 靶向惊奇治病痊. (3) 春风暖日著繁华 ...

  • 【格律诗词周刊】第328期//张慧杰绝句五十六法

    主编 北极方舟  编委 董  峰      张绍文   赵仁波 刘柏林      笔墨初心  言一寺 孙亚君 本期制作:绛珠草   店小二 千 家 诗 词 邓世广   清  雪   王聪颖  董    ...

  • 雨季:绝句五十六法之(一)

    遠山之巔,星穹之下. 邂逅君子,温其如玉. 雨季绝句五十六法之(一) 一 倚看秋空凉彻梦,一钩弦月为谁归. 银河若是忘情水,乌鹊何须对对飞. 2018.8.13 二 [望月] 望月三更到五更,深更人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