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的能人(下)
本文作者:高喜林
上篇链接:
察右中旗七苏木村中,老一辈那倒不用说了,像年轻一代也涌现出很多能力不凡的人,他们遍布各行各业,尤其像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家成云,他奋斗的足迹几乎遍布了祖国各地,甚至世界的很多国家。
成云,从小就思想丰富,有时“想入非非”,经常会冒出一些特别的想法。那时小小年纪就已经是家里的小帮手,而且非常懂事。
风华正茂(本文主人公成云与作者分别在第一排与第二排左一)
我和成云家住得很近,小时候大多时间在一起玩耍,记得上小学三年级时,他已经懂得照父母的样子给家里喂猪、喂鸡、洗锅、拔草喂兔子、担水、铡草等。当母亲出门不在时,留下他一人蹬个小板凳做饭,并且把家里照常收拾得干干净净,安排得井井有条。到了晚上常叫上我和他作伴,我们躺在一条被子里无所不谈,那情景现在还时常想起来。
上了初中后,他更是思想活跃,作文写得也好,还写的一手漂亮字,班里的黑板报大多由他设计和抄写。有一次下校后,在晚自习上边抄板报,边和另一位同学唱起了二人台戏,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被老师发现训诫了一顿。但这并不影响他对音乐的爱好。因为喜欢听歌,初三那年暑假,他就做买卖贩录音磁带自己赚学费,每次回来都带好多的磁带,那时很多最流行的如《黄土高坡》《我热恋的故乡》等歌曲,我会哼几句还是在他家录音机上学会的。他也是当时我们周围最早懂得做生意的同学之一。
他平时在家也不闲着,一次我去他家串门,正赶上他帮他父亲筛簸粮食,他父亲回家喝水时,他拿起筛子就开始筛粮食,你别说,筛子里的麦子被他转得像水里的旋涡一样,一会就把杂粮给筛在了中间。这让我大吃一惊,这种活有的大人都做不了,当时在我们同龄人中他可是第一个能做如此巧妙活的人,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我慢慢地也开始学着能筛选粮食了。
那年回到七苏木中心学校(成云与作者分别在第二排右六与第一排右四)
初三那年,他也预选了中专,可能是因为偏科,没考上,他说看见父母很辛苦,不念了,不想给家里人添负担了。他和村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外出开始打工,当时谁都想挖空心思多挣钱,他也去过煤窑,跑过砖厂,当过盖楼房小工,喂过猪,慢慢地他觉得,像这样什么时候才是个出头日?于是他有了和其他人不一样的想法,正好有个养鸡厂招工,他就去了最苦最脏的养鸡场,工资不高,一般年轻人受不了那股味道。他写信给我说,虽然累点脏点,单位比较正规,只要能学到本事,还能有自己学习的时间已经很满足了。他一边努力工作,一边暗下决心,自学高中课程,赚了工资别人谈对象,他却用节余下的钱买了好多书,学习企业的管理经营之道。业余还不断写作,经常在内蒙古和呼市两级报刊发表一些文章,这种学习精神,当时令我非常震撼,后来事实证明,他二三十年来坚持学习,是他不断成长的砝码,也是不同于别人的杀手锏。
199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听说伊利公司招秘书,他毛遂自荐。人家公司问他要毕业证,他说只有初中毕业证,还丢在家里了,其实是从家出来就把那个证扔在大灶烧火了。人家一听连个毕业证也没有,直接拒绝了他,眼看应聘就要黄了,他鼓足了勇气说,我上班不要工资,什么时候感觉合适了再给发工资,干一段不行直接走人。人事部说还没有看见这样来应聘的,就答应他试试,推荐给一个部长当秘书,没干多久,正赶上伊利大学生分配,人家部长说,能力还不错,但还是要个女的吧,他就自动失业了。他来伊利时就把自己原来做生意的东西都卖了,不留后路是他的一贯风格,他恳请在伊利留下来,干什么都行。后来人事部把他带到车间,说缺少卫生工,问他干不干,他看过之后,说干。要知道那是一厕所附近的地方,改造车间挖下水道,找社会人包日工才有人干,别人都不愿意干,他接下来干了。别人干八小时,他就干十六小时,其中八小时不要工资,就是这种不同寻常的做法。他在伊利经历了卫生工、操作工、小组长、班长、副主任、主任、副处长、处长,不到三年干到部长。最厉害的是在当时近万人的伊利,他作为七个部长之一分管了伊利最吃香的供应部,并在人民大会堂主持了中国第一家乳业上市公司在人民大会堂供应招标发布会,当晚出现在央视晚间新闻。后来他和我说,当时他去车间参观,听说班长年薪好几万,又看见班长骂人,他说这个水平的人能当班长,如果努力了,他感觉到自己当班长只是时间问题。那时他出来做生意亏了三万元,还上就不是问题了,事情也完全按着他的目标实现了。
2017年七苏木村民联谊会(成云与作者分别在左一与右一)
后来,伊利蒙牛分割,兼任伊利团总支书记的他谁也没有选择,而是自己去了中山大学用攒下的钱上学,后来娃哈哈和华龙面同时向他投递橄榄枝,最后去了华龙面,也就是现在的今麦郎。做了两年副总,蒙牛在创业最关键的年头,牛根生老总亲自点名邀请他回到蒙牛,在蒙牛做副总,一呆就是六年。后来他以家乡七苏木名字创业,他的公司和当时的中国首富刘永好公司组成战略联盟,他出任新希望执行总裁,2008年获得中国创业年度人物。摘取人生又一个里程碑。
成功后的他,一直心系家乡,经常回村看望乡亲们。2004年就自掏腰包给村里上了自来水,后来给乡亲们捐赠白面大米 。其实平时的他却很节俭,有一次我们一起吃饭,他把不小心掉在桌上的饭捡起吃了,吃完饭后别人都走开了,他又把剩在盘里的菜都打包拿上,他说咱们是饿着过来的。现在" 知天命"的他,走起路来还是健步如飞,热情洋溢的脸上时常荡漾着信心十足的样子,炯炯有神的眼晴里闪烁着独到的光芒,聪颖的头脑总会让他有一些不同于常人的看法,宽广的胸怀使得他的朋友遍布天下,常怀一颗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感恩之心接济家乡。现在经验丰富的他,常常把自己的一些经验分享给村里的年轻人,总是想让年轻一代少走弯路,尽快成熟。带着希望,带上梦想,插上翅膀早日腾飞。
成云,功成不居
从一个普通的初中毕业生,经过在外坚持不断的学习,到现在已经取得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博士学位。一般人都不会相信这些,但我是从小和他一起长大的,亲眼见证了这一奇迹。他这些骄人的成绩,也许有人会说,这是机会把握得好,对的,我觉得这只说对了一部分。当时正是国家改革开放初期,这其实就是留给我们那一代人的机遇,但能把握住的又有多少人呢?当初同样出去打工,他的想法和思路就和别人大不相同,最后得到的结果自然是相差十万八千里。还有更关键的是,他的睿智头脑,敏锐的眼光,雷厉风行的办事效率,井井有条的工作安排,一丝不苟的办事风格,不间断的给自己充电,再加上他认准了目标,就会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这一切都是他奋斗得来的。他今天的事业不仅局限于中国,而且走向了世界。
在我们村以及方圆几十里提起成云,人人羡慕,个个佩服。现在的他,还是没有一点架子,大家都评价他特别接地气!像这种榜样的力量,一定能带动起更多的年轻人奋发有为。
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该文作者从小生长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现居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
【本期幕后】
策划:小超
编辑:小超
校对: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