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海洋科学能力几何?
海洋科学研究成果对于各国采取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具有直接影响,已被转化为诸多可产生社会效益的政策措施
海洋科学研究论文产出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增幅最为显著
海洋科学从业者结构有待优化,欧洲国家研究人员占总人口比例最高
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存在巨大差异,体现在南半球和北半球国家之间的差异,以及各国用于开展深海大洋研究的船舶、设备的差异
海洋科研经费投入普遍不足,仅占各国科研经费预算比重的1.7%(平均值)
航行中的美国“决心”号大洋钻探船
近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以下简称IOC)发布了第二版《全球海洋科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对全球海洋科学能力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评估,强调提升海洋研究水平、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为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和其他利益攸关方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对我国提高海洋科研能力和成果转化、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全面评估海洋科学能力
根据2014年IOC执行理事会第47届会议和2015年IOC大会第28届会议通过的相关决定,发布报告评估全球海洋科学能力是其重要的工作任务。2017年,第一版《报告》发布,首次对全球海洋科学研究能力进行了全面评估,明确提出各国在促进海洋科学技术国际合作领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020年是IOC成立60周年,也是各国即将迈入“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2021~2030年)(以下简称“海洋十年”)的重要时间节点。为此,IOC发布了第二版《报告》。为做好第二版《报告》编制,有45个国家直接提供了数据和信息。在此基础上,该版《报告》对全球、地区和国家等层面的海洋科学研究能力开展了分析评估。
据介绍,今后各版《报告》以及新推出的《报告》在线门户网站上载列的数据和信息,将跟踪“海洋十年”愿景落实的进展情况,为全球海洋科学研究发展提供指导,为所有参与“海洋十年”的国家提供支持。
按照计划,第三版《报告》将于2025年发布。届时正值“海洋十年”进程过半,获取的资料将使分析评估更加准确可靠,有助于各方评估海洋科学发展对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的贡献度,探寻具有创新性和变革性的方法,以满足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
发展短板有待补强
据了解,《报告》根据收集的数据,对科研队伍、基础设施、设备仪器、经费、投资、出版物、数据流和相关政策等进行了分析,进而评估全球海洋科学研究能力。
第二版《报告》在蓝色增长、人类健康和福祉、海洋生态系统功能和演变过程、海洋地壳与海洋地质灾害、海洋和气候、海洋健康、海洋观测和海洋数据、海洋技术8个研究主题基础上,扩充了4个主题:海洋科学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蓝色专利的应用、性别平等问题的分析、海洋科学能力建设,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
一是海洋科学研究成果对于各国采取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具有直接影响。海洋科学研究成果已被各国转化为诸多可产生社会效益的政策措施。海洋科学研究成果在加强气候变化应对和制定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等一系列国际法律法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助于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的实现。
二是海洋科学研究论文产出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过去18年来,大多数地区的海洋科学研究论文产出数量有所增加,其中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增幅最为显著,论文产出量增加了10%,增幅最快的国家是中国、日本、韩国。欧洲和北美地区的海洋科学研究论文产出数量增幅有所降低,论文产出数量比重从约占全球的2/3降至1/2,相对降幅约达17%。
三是海洋科学从业者结构有待优化。《报告》认为,人员要素在海洋科学技术创新价值链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其中欧洲国家研究人员占总人口比例最高。例如,挪威、葡萄牙等国每百万居民中有300多名受雇研究人员。在人力资源方面,《报告》认为海洋管理等领域迫切需要开展人员技术培训,海洋科学研究人才队伍有待年轻化。
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存在巨大差异。有42个国家为《报告》编制提供了有关开展海洋科学研究所使用的技术设备信息。相较于美国、德国、挪威、日本、加拿大等北半球国家,南半球国家用于服务海洋科学研究的基础设施和设备仪器数量明显不足。而且,各国用于开展深海大洋研究的船舶、设备也存在巨大差异。《报告》显示,全球共有1081艘船舶为海洋科学研究提供服务,包括924 艘主要服务海洋科学研究的船舶和157艘执行机动作业任务的船舶,其中1/3以上的船舶由美国支持。从已掌握35个国家的920艘科考船数据来看,有24%的科考船主要用于近海研究、8%的科考船可在地区范围内开展作业、5%的科考船可在国际范围内开展作业、11%的科考船可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作业,仅有23个国家的科考船定期执行环球海洋调查任务。
五是科研经费投入普遍不足。当前海洋科学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但科研经费短缺成为重要难题。当前,海洋科研经费预算占各国科研经费预算比重为0.03%~11.8%,平均仅有1.7%。在各国科研经费支出中,海洋科研经费明显低于其他主要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领域。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期,海洋科研经费预算占比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对比2013年和2017年的数据发现,有14个国家增加了海洋科研经费预算,其中俄罗斯增幅最大(超过10%),其次为英国、保加利亚;有9个国家削减了海洋科研经费预算,包括日本、厄瓜多尔、土耳其、巴西、意大利等。
强化支撑引领作用
《报告》显示,我国参加与海洋科学研究有关的国际行动程度较高,2017年我国海洋科学研究出版物数量在全球排名第二位。但从事海洋科学研究人员占总人口比例较低,人员结构有待优化,海洋科研经费支出不足。“十四五”时期,我国应继续提升海洋科学技术研究水平和能力,强化海洋科技创新在促进可持续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一是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以联合海洋科学考察、共享基础设施等形式积极参与国际合作计划,扩大我国海洋调查和研究的广度,降低实地考察成本,提升海洋科学研究专业水平,提高海洋科研成果产出数量和质量。
二是促进全球海洋数据交流。我国应采纳并执行国际认可的海洋数据管理和交换标准,加强海洋数据开放管理,进而促进海洋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三是探索多样化资金支持机制。加强政府部门、相关机构、慈善组织和企业等对海洋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资金支持机制建设,把海洋科学研究摆在优先位置。
四是加强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壮大海洋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大对海洋领域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力度,强化海洋专业正规教育。
五是评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应评估新冠肺炎疫情对海洋研究和海洋观测带来的影响,包括经费支持、科学生产、会议举办、海洋观测、研发趋势、就业和海洋科学性别层面研究等方面,为我国参与第三版《报告》编写提供支持。
(作者为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副研究员)
i自然全媒体
作者: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