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写《过零丁洋》这首诗的前前后后
公元1278年(景炎三年),在广东潮州坚持抗元的文天祥,正和士兵们在一个名叫五坡岭的地方吃饭,元军大将张弘范率军突然“从天而降”,文天祥被元军抓了。
文天祥早就做好了不成功便成仁的准备,当元军突然出现在眼前时,他急忙取出一直带着自杀用的龙脑(冰片)吞下,却没有死成,他成了俘虏。
元军带文天祥去见张弘范,张弘范左右命他行跪拜礼,文天祥坚决不拜,令张弘范肃然起敬,用宾客之礼相待。
张弘范要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抗元名将,民族英雄,与陆秀夫、文天祥并称“宋末三杰”)。
文天祥便写了一首诗“交差”,这就是那首名垂千古的《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廖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国势飘零如雨打浮萍,我辈不能挽救社稷和百姓,所能做的只有不愧对祖先的英名。这哪里是招降信啊,这明明就是一封坚决不投降的宣言啊!
当张弘范看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竟然笑了,然后把这首诗作为藏品收藏起来。随后押解文天祥北上进京见忽必烈。
在被押往进京的路上,文天祥再一次试图自杀,绝食八天未死。
到了京城后,文天祥被囚禁在大牢里,他写下了名垂千古的《正气歌》。忽必烈找来南宋的降臣,让他们去劝说文天祥投降。
第一个来劝降的是留梦炎,此人与文天祥都是南宋状元,官至丞相。他在临安(杭州)危急时弃官逃走,降元后,任元朝礼部尚书。文天祥见到留梦炎便厉声斥骂,留梦炎只得窘然退下。
第二个来劝降的是一个叫王积翁的南宋降臣,文天祥答道:“假如我能得到释放,回故乡做个道士,今后以出家人的身份给你们做个顾问,还可以考虑,但要我做你们的官,万万不能。”
王积翁很理解文天祥的心情,既然是忠臣,当然在这方面不能与他们这些卖身求荣之辈看齐,他自己虽然做了可耻的卖国贼,但却很佩服文天祥的节操,想保住文天祥的性命。
据《宋史·卷四百一十八·列传第一百七十七》记载,王积翁产生救文天祥想法后,就约上降元的谢昌元等十个原宋官,一起请忽必烈放了文天祥,满足他回故乡做道士的心愿。
《宋史》还记载,在长达三年的时间里,忽必烈逐渐了解了文天祥的为人,明白他铁骨铮铮,一生不事二主,想要他屈服是不可能的,便“与宰相议释之”。
也就是说,忽必烈已有释放文天祥之心,并且还和宰相讨论过这件事,但后来又打消了这个念头。
为什么会这样?
使事情发生逆转的,是这个留梦炎的家伙,他一句话就使忽必烈改变主意了
——“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
——若是把文天祥放出去,他又在江南号召人民抗元,将置我等十人于何地?
经留梦炎力劝,公元1283年1月9日,忽必烈杀了文天祥。留梦炎为什么如此恨文天祥,要置其以死地呢?原来文天祥和他有一段交恶史。
留梦炎,浙江衢州人,1244年的状元,在从政时期为人奸诈,见风使舵。
1275年,元军南下攻打南宋,朝廷任命留梦炎为同知枢密院兼参知政事、右丞相兼枢密使,总督诸路军马。他贪生怕死,竟然装病在家,让朝廷另请高明。太后亲自来到他家去“请”,他才答应出任左丞相,但不久就投降了蒙元。
当时身处抗元前线的文天祥,得知消息悲愤地写道:
“悠悠成败百年中,笑看柯山局未终,
金马胜游成旧雨,铜驼遗恨付西风。
黑头尔自夸江总,冷齿人能说褚公。
龙首黄扉真一梦,梦回何面见江东。”
诗是专门为留梦炎这种无耻之人而写的,充满了讥讽和厌恶。自此,留梦炎就对文天祥怀恨在心了。
留梦炎被后人称为“宋末第一败类”,他是直接导致文天祥被杀害的罪魁祸首,其臭名永载史册。他的后人也跟着他遭殃,明朝时期,凡是他的正宗后代,朝廷都不准参加科考。
文天祥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他的伟大不仅仅是为了国家而英勇就义,而是他坚守的“天祥深受宋朝的恩德,身为宰相,哪能侍奉二姓,愿赐我一死就满足了。”的志恒之心。
上战场要喝壮行酒,一时英雄主义上来,生死置之度外了,这个不难,难的是给你足够的时间细思量细权衡。洪承畴被俘,也默写《正气歌》,皇太极说让他想想。然后洪写《正气歌》的字迹就越发凌乱了,看到庄妃白花花的大腿就彻底想通了,投降了。
文天祥没有贪恋世间,明知必死而义无反顾,他有五年的被囚岁月,忽必烈给了他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大宋国亡了,继续抗争徒劳无功,死了毫无意义,活下来还有很多事可做,还有生活可以享受。文天祥想了很久,然后他留下一段话,从容赴死。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唯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
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古往今来,能有几人?
坚持原创,欢迎转发,请尊重付出,注明出处
小调查
如果大家对此文章有兴趣,请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进入“若森知道”(梓健讲历史)微信圈子中可以与我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