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隋朝建国的第一功臣,却被杨坚罢官贬为庶人,年近古稀惨被杨广处死

他是隋朝建国的第一功臣,他辅佐杨坚统一全国,使隋朝国立迅速增强,成为当时东北亚地区的新霸主做出了卓越功勋。但却被杨坚罢官贬为庶人,年近古稀惨被隋炀帝杨广处死。

他是谁?他的人生究竟都发生了什么?他是怎样一步步从小官吏到位极人臣,又是怎样被两代帝王都厌恶的呢?今天我们就讲讲这位隋朝首任丞相高颎的故事。

高颎出生于东魏兴和三年(541年),出身于渤海高氏,和北齐皇室是同宗。高颎少年聪明敏捷,很有度量胸襟,读了一些史书,特别擅长辞令。当初,在孩童时,家有一棵柳树,有百尺多高,繁茂挺拔如同车盖。乡里的老年人说:'这家要出大贵人。'

他的父亲也曾经在北齐当官,后来被奸臣陷害不得已投奔北周,高颎随父亲一起投靠在独孤信门下。因此,当北周要求大臣将姓氏改回鲜卑姓的时候,高颎被赐为独孤姓。高颎当时在官场已经小有名气,他精明强干,计谋丰富,只是一直在等待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所以,时任丞相杨坚派人来招揽他时,他毫不犹豫地决定追随杨坚,摩拳擦掌准备干一番大事业,那时高颎三十九岁。杨坚为显示对其器重,不直呼其名,只亲昵地叫他“独孤”。

从叛齐归周到武帝灭齐、从征讨羌胡到北周衰败,高颎经历了南北朝最后的乱世,同时也成为了结束这个乱世的重要参与者。公元580年,杨坚预谋篡位,高颎主动投诚,在杨坚跟前表忠心“纵令公事不成,颎亦不辞灭族”。高颎说到做到,同年,他在接下来的平定尉迟迥之乱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杨坚作为丞相,为了平叛,调兵遣将。可惜选了好几个将领,他们都畏战不出,就在杨坚一筹莫展的时候,高颎自告奋勇,愿意去前线指挥平定叛乱,杨坚十分高兴,于是派高颎统一指挥。

高颎到前线后,先是详细了解敌情,然后因地制宜,巧妙躲过了叛军的前线防御,背水一战大败敌军,然后率军到达城下,先是制造敌军混乱,然后趁乱攻进城,随着尉迟迥自杀,这场叛乱仅仅维持了两个月就宣告失败,高颎在这次平乱中将他的军事才能展现无遗。

内乱平息后,高颎开始和杨坚一起铲除朝中的敌对势力,经过不断的政治斗争,终于将朝堂掌控在自己的手里。眼看时机已到,周大定元年(581年)二月,总揽北周大权的丞相杨坚废周立隋,是为隋文帝。拜高颎为尚书左仆射,兼纳言,进封渤海郡公,在朝中的地位已是无人能及。

高颎深知功高盖主,水满则溢的古训,于是开始考虑退路。杨坚一开始也想成全一段君臣佳话,可是后来发现自己实在是少不了他的辅佐,于是又把他召回朝中做事并授予大权。古代王朝最重视的就是孝,所以父母去世后都要回家守孝三年,可是高颎母亲去世后,杨坚仅仅让他在家守孝二十多天就回到朝堂,可见在他心中高颎无可取代的地位。

开皇元年(581年),高颎奉命与郑译、杨素等修订刑律,他们大多参照《北齐律》进行删改和增加 ,以制定新律,奏请颁行。高颎制定的新律废除了枭首、轘身及鞭刑,减轻了徒刑,还取消了一些'楚毒备至'的讯囚酷法,如用大棒、束杖、车辐、鞵底、压踝之类。对旧律作了一定程度的改进。

开皇二年(582年),隋文帝杨坚因为长安旧城自汉朝以来,屡经战乱,凋残日久,在苏威、高颎等人的谋划和商议下,决定在龙首原创建新都。隋文帝以高颎为新都大监进行监制,新的长安称为大兴。大兴城的规划和建设大多出自高颎之手,为后来唐长安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在其他行政、官制等各种制度改革上,也大都在高颎的主持下,斟酌损益,建立新的制度,巩固了隋朝的统一局面。

如果说平定尉迟迥的时候高颎只是个监军,并非主帅,那么在接下来的灭陈之战中,则无疑是实际上的主帅。

高颎向杨坚建议灭陈之策:一是时常骚扰南陈边界,耽误陈国农时;二是放火烧毁陈国房屋,损耗其经济财力。不得不说,高颎这两招是低端了一点,但效果还是不错的,采纳他的策略后,“陈人益敝”。

公元588年,隋国以杨广为元帅、高颎为元帅长史分八路、共计五十一大军大举伐陈,而真正节制诸军的人是高颎。在整个伐陈过程中,既有杨素从水路顺流而下,又有韩擒虎、贺若弼等渡江作战,甚至有燕荣浮海绕道进攻建康城的后方,在灭陈之后更是发生了韩擒虎、贺若弼争功的事情。可想而知,要不是有功勋卓著、深受杨坚信用的高颎坐镇中央、节制各军,灭齐之战会比实际上艰难得多,不可能仅用十余天就占领建康城。

因为功勋卓著,平陈之战结束以后,高颎晋封上柱国,齐国公。但他依然像早年那样谦虚低调。当时有规定,三品以上的官员,可以在门口列戟。高颎位居宰相,完全有资格享受如此待遇,可他却没有这样做。

高颎铭记为臣之道,深知自己已经招来了很多人的嫉妒,于是要求退位让贤,躲开风口浪尖。可是杨坚坚决不许,还处罚了上告高颎的大臣,这让高颎在朝中惹来更多的非议。

既然没办法退下去,高颎只好继续前进。面对北方突厥的威胁,隋炀帝决定坚决打击,以除后患。于是派高颎等人分兵几路,主动出击。最终大获全胜,突厥远遁,无力骚扰隋朝,高颎再次立下大功。

此时,处在风口浪尖上的高颎真的遇到了大麻烦,他的身边出现了一名忘恩负义的无耻之徒,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曾经被高颎举荐给杨坚的内史令,杨素。

杨素这个人确实有才,也为隋朝建国立了不少战功,但他德行亏缺。起初,杨素对高颎的举荐还是感恩的。但日子久了,他发现隋文帝习惯于首先听取高颎的意见。杨素心中不平衡了,他想:无论文治,还是武功,我都不比高颎差,他凭什么一直身居高位,他决心要取代高颎。他找到了一个利益同盟,而且是能够绝杀高颎的人,她就是杨坚的老婆独孤伽罗。

独孤伽罗是独孤信的女儿,按理说高颎应该算是独孤家的家臣,她和高颎关系本来是很好的,但是高颎后来的一句话得罪了她。

杨坚是个妻管严,好不容易宠幸了尉迟迥的孙女,结果被独孤伽罗发现,二话没说把这女的杀了。杨坚又生气又委屈,只好跑到没人的地方大喊发泄,高颎急忙赶马追上去劝“陛下岂以一妇人而轻天下”。正是这句话让独孤皇后和高颎之间产生隔阂。

之后高颎与独孤皇后的儿子杨谅率军讨伐高句丽,两人在军中产生矛盾,杨谅回来后就在独孤皇后跟前告状“儿幸免高颎所杀”。独孤伽罗对高颎又增添了一份记恨。

此外,高颎的原配死后,杨坚想给他续弦,但高颎说自己和原配感情深厚,坚决辞让。结果高颎的小妾怀孕了,独孤皇后立马说他坏话:你不是和原配感情好吗,怎么又和小妾好上了?你这不是欺君么!

最要命的是在立太子问题上,他把杨坚和独孤伽罗都给得罪了。立太子是头等大事,这关系到国家稳定。虽说长子杨勇很早就被立为太子,但是杨坚慢慢地有了换人的想法,可是高颎却坚决反对,因为高颎的儿子娶了太子杨勇的女儿,很自然的,高颎就站在了杨勇的一边。加上杨广善于伪装自己,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德才兼备的大孝子,深得独孤皇后的喜爱,不断地吹枕边风希望立杨广为太子,同时她派人密切注意高颎的言行举止,一有不合适的地方就大题小作。

几个回合下来,杨坚对高颎慢慢的疏远了。再加上隋文帝执政后期猜忌心越来越重,接连杀掉几个重臣,这也让高颎不满,说了很多牢骚话,这些都被人传到杨坚的耳朵里,于是杨坚大怒,免除了高颎的职位,贬为庶人。

不久之后,隋炀帝杨广即位。登基后便撕下了伪装的道具,露出了自己的真面目,大肆追求奢华享乐,沉溺于酒色犬马,这让高颎十分忧虑,于是便和他人谈论此事,这让隋炀帝很不高兴。再加上高颎是支持杨勇即位的,并不是支持自己。他作为老臣,位高权重,这些都让隋炀帝心里不痛快,于是便借口他诽谤朝政,把他杀了,死时六十六岁。

可怜高颎,虽有文武之才,通晓世事。可还是难逃伴君如伴虎的古训,虽尽力避免兔死狗烹,却还是没有逃脱鸟尽弓藏的轮回宿命,真是忠臣、能臣的悲哀。

坚持原创,欢迎转发,请尊重付出,注明出处

如果大家对此文章感兴趣,请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进入“若森知道”(梓健讲历史)微信圈子中可以与我互动交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