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中的通感艺术

 红杏枝头春意闹

——古典诗词中的通感艺术

在日常生活里,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等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力量。在写作当中,通感就是指以此种感官感觉写彼种感官感觉,增强了语句的感染力和生动性,使读者获得耳目一新的审美感受。

一、形象之美

运用通感,可以使形象丰满有神、真切感人。通感多方面诉诸人的感觉,因而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宋祁《木兰花》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此词起首一句泛写春光明媚。第二句以拟人化手法,将水波写得生动、亲切而又富于灵性。“绿杨”句写远处杨柳如烟,一片嫩绿,虽是清晨,寒气却很轻微。红杏枝头春意闹”,以杏花的盛开衬托春意之浓。“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它通过通感的艺术手法,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下阙从词人主观情感上对春光美好做进一步的烘托,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春天的珍视,对光阴的爱惜。作者宋祁因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而名扬词坛,被世人称作红杏尚书。

二、意境之美

运用通感,可以突破人的思维定势和语言局限,从而创造出美妙隽永、情趣盎然的意境,使读者得到丰富而全面的艺术感受。这是视觉、触觉、感觉的复杂作用所产生的一种似幻似真的感觉。

王维《山中》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这首小诗以诗人山行时所见所感,描绘了初冬时节的山中景色。首句写山中溪水,天寒水浅,山溪变成涓涓细流,露出磷磷白石,显得特别清浅可爱。次句写山中红叶,在一片浓翠的山色背景上,点缀着几片红叶,引起诗人对逝去绚烂秋色的遐想。后两句展示山中景色的全貌,原来空明的深山是那样的浓翠,仿佛浓得可以溢出翠色的水分,在这样的一片翠雾中行走,整个身心怎会不受翠的滋润,从而有种细雨湿衣的清凉!这里视觉上的“翠”与触觉上的“湿”相交通,带来一种心灵上的快感,早已使诗人超脱了冬令寒色带来的萧瑟寂寞。

三、语言之美

运用通感手法能使语言创新。因为通感手法,可以打破常规,从另一个角度去刻画描摹事物,因而不落俗套,显得新颖、别致和生动,语言能给人新奇之感。

王维《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诗的首联,正面写人入云峰,实际映衬香积寺之深藏幽邃。颔联写古树参天的丛林中,又飘来一阵隐隐的钟声,使得本来就很寂静的山林显得越发安谧。颈联仍意在表现环境的幽冷,而手法和上二句不同,写声写色,逼真如画,堪称名句。诗人以倒装句,突出了入耳的泉声和触目的日色。“咽”字在这里下得极为准确、生动:山中危石耸立,流泉自然不能轻快地流淌,只能在嶙峋的岩石间艰难地穿行,仿佛痛苦地发出幽咽之声。诗人用“冷”来形容“日色”,粗看极谬,然而仔细玩味,这个“冷”字实在太妙了。夕阳西下,昏黄的余晖涂抹在一片幽深的松林上,这情状,不能不“冷”。视觉又与触觉相融会,给人以丰富而全面的感受。诗采用由远到近、由景入情的写法,从“入云峰”到“空潭曲”逐步接近香积寺,最后则吐露“安禅制毒龙”的情思,其间过渡毫无痕迹,浑然天成。

四、感情之美

运用通感,可以使那些不易言谈的抽象的情感具体形象化。其实,这种通感方法,就是为抽象的情感寻找具体的形象。大凡意觉的东西,多为抽象的、虚幻的,化为视觉形象,就具体可感了。

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篇一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个句子中运用通感创造出的境界更具艺术魅力,致使后人千古传唱。“溅泪”,是因为诗人心中悲伤;心中悲伤,是由看到花开而引起的;悲伤,是内心感觉;花,是视觉事物——这是视觉与内心感觉的沟通。诗人“惊心”,是由听到鸟的叫声引起的;惊心,即心惊,是内心感觉;鸟的叫声,是听到的——这是听觉与内心感觉的沟通。诗句运用通感,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在战火纷飞、身陷敌手的逆境中的深沉家国之情。“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读者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这是一个感人至深、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

(0)

相关推荐

  • 境界全出是啥意思?诗人笔下的石头里,住着一个孙悟空

    前言 还是<诗词例话>,随意翻,翻到了"写作"篇中的"境界全出". "境界说",出自于王国维, 在<人间词话>中,王 ...

  •  古典诗词中顶针连环艺术手法

    [诗艺花蹊] 古典诗词中顶针连环艺术手法 艺术手法 顶针是古典诗词常见的修辞艺术手法,其基本格式是用上句末尾的字词移作下句开头的字词.若用一连串的顶针的句子首尾相连,就构成了连环套般的结构形式.更有在 ...

  • 古典诗词中的抒情艺术

    一.触景生情法 赏花花有语,触景景生情.景是情的母体,写景中蕴含情意,情是景,抒情中不失景趣. 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上诗首句 ...

  • 古典诗词中的想象艺术手法

    古人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所谓想象,就是再现记忆中的印象或是对印象加以扩大或组合.诗词创作要有独创性,必须有出人意表的想象. 一. 追忆 周邦彦<兰陵王·柳> 柳 ...

  • 古典诗词中的时空的交错艺术手法

    广告 诗词曲格律新释 作者:李方 京东 广告 诗词曲格律讲话(典藏本) 作者:吴丈蜀 京东 古典诗词在处理时空变化的艺术手法,往往是同时存在或交错进行的,一首诗中既有时间的延展.凝聚或变形,又有空间的 ...

  • 【诗艺花蹊】 古典诗词中“反常合道”艺术手法

    古典诗词中"反常合道"艺术手法 苏东坡云:"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所谓反常合道,就是超乎常规,违悖常理,却合乎情感逻辑,使人感到新颖奇突,别出心裁,以取 ...

  • 古典诗词中“反常合道”艺术手法

    苏东坡云:"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所谓反常合道,就是超乎常规,违悖常理,却合乎情感逻辑,使人感到新颖奇突,别出心裁,以取得独特的艺术效果. 一.语象的组合 就是在诗词中把相 ...

  •  古典诗词中的离合艺术技法

    古典诗词中的离合艺术技法 古典诗词中的离合艺术技法 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太切题则粘皮带骨,不切题则捕风捉影,须在不即不离之间."诗词要要处理好"离& ...

  • 古典诗词中的十种衬托艺术手法

     古典诗词中的十种衬托艺术手法 在诗词创作中,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 ...

  • 古典诗词中的时空交错艺术

    诗艺花蹊 古典诗词中的时空交错艺术 古典诗词在处理时空变化的艺术手法,往往是同时存在或交错进行的,一首诗中既有时间的延展.凝聚或变形,又有空间的扩展或浓缩,两者或先后.或并行,或交错进行,形成特色的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