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就冲这名字,还用起标题?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是时候追一波热点了,《军事联盟》细节做得用心,剧情需要的相应改动更显精心,但还是该给他一个说法,司马懿,字仲达

司马渊源

有人问过为什么找不到司马懿传,不要惊讶司马懿在《三国志》里没有列传,因为他的记载在《晋书》啊!《晋书》是真·胜利者之书,各种强行改名,还有擅自加戏的。导演,这批演员以后不要请了。

司马这个姓以前是个官名,主要是负责军事,有个担任此官的人立下大功就被赏来当姓了。后来想给司马懿加封大司马的人一定有恶趣味,大司马司马懿?大司马懿?顶着这个官职头都得大了。

再跟先人套套近乎,司马家自认是司马卬,就是当初和项羽并列的十八路诸侯之一,祖先里还有个征西将军。这么盘下来,司马懿也是将门之后,然而尴尬的是东汉更认士族,将门后人只能说是世家里的寒门了。

初入曹营

司马懿真不是不受曹操重视,只是第一个举荐他的人有点寒酸,索性装病躲过去了,至于什么刺客笑笑就好了。第一个举荐他的人叫做魏种,就是那个光速打脸曹操的兄弟,这样的大腿谁敢抱?司马懿拒绝也是合情合理。

7年后的第二次征辟就不一样了,这次伸出橄榄枝的可是荀彧大佬,曹操的第一文官,这次的引荐分量太足了,颍川系的大腿一定要抱紧,这时候孩子都出生了也装不了风湿病了,于是司马懿就出仕了,他这相当于一毕业就给总理当秘书去了,这个节奏,完美!

再说曹操还是司马懿老爹司马防给举荐的孝廉,不看僧面看佛面,曹操对司马懿还算不错,他们的出身也算有相似之处吧,曹操是公公的孙子,荀彧老爹和公公联姻,他们可能也为此苦恼过,这次又来了个小兄弟司马懿,相视一笑吧。

不过曹操再重视司马懿,在那个时期也没有司马懿什么位置,他只是曹丕的伴读小书童,或者说司马懿不属于曹操时代

太子四友

到了曹丕时期就不一样了,司马懿也是挑了条粗大腿,他和曹丕搞得关系极好,“太子四友”就有他一个,曹丕也是个念旧的人,对老兄弟们都不错,曹丕在位的时候司马懿是一路高升,不能否认司马懿的能力,也不能否认曹丕的厚待。

司马懿只用了5年,从尚书就升级到了可以“录尚书事”,这可是参与重大决策,司马懿这一路真是比打怪升级还容易,分分钟就从萌新变成了大佬。在此期间司马懿也第一次带兵上阵,还碰上孙权和诸葛瑾两个经验包,顺便展示了下将门之后的风姿。

此后司马懿还有8日1200里的机动操作,一周之内拿下孟达,简直是将门血统在觉醒呀。再往后游戏体验就有点差,连续两次被诸葛亮“教育”,也让司马懿领悟了属于他的奥义“龟缩”,一开始司马懿是真的打不过诸葛亮,主帅不行,兵马素质也不行。

蜀国又是诸葛亮的一言堂,司马懿的权限达不到诸葛亮那样的SSS级,前期的时候还会被部下当面质疑他的决策,简直威严扫地。直到诸葛亮的四伐、五伐,攒够了经验的司马懿和郭淮才和诸葛亮打得有来有回,最后耗死了诸葛亮,打完收工。

冢虎下山

曹丕去世后,司马懿作为托孤大臣,到了曹叡时期,司马懿用兵之道就很成熟了,他回来亲自收拾的公孙渊、朱然、诸葛恪和王凌,除了公孙渊打得比较艰苦,剩下三个都属于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才是兵法的最高最求嘛。

时间只会加重司马懿的权柄,等到曹叡过世,顾命大臣就剩俩人了,一个曹爽一个司马懿。这时候司马懿年事已高,曹爽做事又肆无忌惮,并且越来越膨胀,甚至想自己专政,连司马懿都不得不装傻才躲过猜忌。

在这时期曹氏和士族的矛盾也很尖锐,士族们是想保住自己权力的,但是曹氏要收回他们手中的权力,在这种情况下,就发生了一件大事“高平陵之变”,其实这件事的关键不在于司马师暗中养的那几千死士,主要是曹魏的一票大佬给司马懿背书“只要兵权,不伤人性命”,大佬们都发话了,曹爽也就信了。

只是所有人都想不到,司马懿居然翻脸不认人,直接下死手了,曹爽就这么没了,留下一段“司马懿病赚曹爽”的笑料。至于那些被司马懿“背叛”的人,各个心里都不好过,比如蒋济拒绝接受加封,并在同年过世。心里想着的是内部清洗,谁知道你要搞政变?

司马懿在这段历史中的腹黑是怎么都洗不掉的,《晋书》倒是给他粉饰了很多,诸如险恶的处境呀,曹操的忌惮呀,但是司马懿有曹丕担保,曹爽对司马懿也不错,还给他封了太傅,把他儿子司马师调到中军来。最离奇的是《晋书》记载司马懿大败诸葛亮,没错司马懿是大败了,败的人就是他自己....

政治嘛,重要的还是结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