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玉虎:探花郎帅承瀛联话七则

邓玉虎:探花郎帅承瀛联话七则

帅承瀛,1766年生于黄梅雷池边的下新镇(注:有人说出生大河广文冲,有人又说五祖洪楼,但他的祖人之墓在下新,他这一支说其出生地为下新),字士登,号仙舟,乾隆48年(1783年)中举,嘉庆元年(1796年)中进士一甲第三名,即探花。由编修累迁中允祭酒,太仆侍郎、通政使、左副都御史以至侍郎。历任兵、礼、刑、工部官职,并任经筵讲官,还多次任钦差,代皇帝查办案件。他公正廉明,人心帖服。道光元年,巡抚浙江锄奸剔弊,兴利举废,政声极佳。晚年因眼疾告老还乡,在家十余年,布衣蔬食,并肃教子弟“不可恃势欺人”。道光二十年(1840年)病逝,享年74岁。死时留下疏章,向皇上极力推荐山左杜受田,闽中林则徐,国事以外竟无一语谈及家事。道光称他为“一代名臣”。帅承瀛不仅官德极佳,而且其文章亦佳,能诗善对,流传了不少有趣的联话。现择取七则分述如后。

    一、“父抱子”与“母怀儿”

帅承瀛自称三岁开始认字,他聪明绝顶,五岁时即可以属对。据传,在他五岁那一年的四月,与他同村的一户人家请人插秧,众人坐在秧马上边扯秧边谈故事。一个人说:“我有一出句不知谁人能对?”随即念道:

稻草捆秧父抱子

七八个扯秧的人,想了多时,皆不能对。这时,一个扯秧的人说:“还是等帅二宝的儿子帅承瀛来对吧,这孩子很聪明的,很少难得住他。”

正说着,小承瀛正好走过来了。他一听这上联,眨眨眼,即刻对上:

竹篮提笋母怀儿

大家一听都拍手称妙。妙在哪里?看此联,妙就妙在利用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并用恰当的动词将二者连接成联句,使联语不仅形象生动,而且语顺趣浓。你看,出句讲明了稻草与秧的关系:秧长成熟了就为稻草,稻草结成稻谷又生成秧苗,稻草不就是秧的父亲吗?用稻草捆绑秧苗,不就象是父亲抱着儿子吗?用动词捆和抱将他们联结起来,使联语顺理成章,更显得生动形象,更具有情趣。对句也以同样的道理讲明了竹子与笋的母子关系。当然,这一副对联有很多版本,在全国各地都有流传,而且都说是本地的某某所撰写的,至今,也不知真正的版权属于谁。但是,我们黄梅人都认为其版权当属帅承瀛,这是不争的事实。

  二、“二更半”与“八月中”

帅承瀛中秀才后,一路过关夺魁,十七岁即乾隆48年(1783年)就考中了举人。中举后,他踌躇满志。然而,天不遂人愿,在三年一次的京试中,数次不第,不免生出遗憾之感,不时吟诗作对,以抒心中之不快。某夜他泛舟游于雷池之上,高吟诗句:“月白风清夜若何?”此句一出,不想远处便有人续句道:“谯楼鼓打二更多。”他听后,立即接着吟唱一句:“有诗正好联佳句,”和者紧接着又唱和:“无酒焉能发浩歌?”帅承瀛想到数次京试未上黄榜之事,自叹道:“黄榜无名空辗转,”和者以鼓励口气吟道:“青云有路莫蹉跎。”帅听罢非常惊异地问对方:“先生今夜归何处?”对方答曰:“采石矶头路不多。”此句一出,帅承瀛方知与他和唱诗句者,乃诗仙李白。李白因醉酒泛舟,溺水死于安徽当涂的采石矶。原来,今夜李白以诗句鼓励他,开导他只要不灰心,勤努力,一定会步青云之路。自此,帅承瀛更加发奋攻读四书五经,终于在清嘉庆元年丙辰科(公元1796年)中了进士一甲第三名即探花。当然,这一传说,充满着神秘的色彩,我们姑且听之。

殿试结束后,三鼎甲者打马跑考场。此时,主考官要出对联相对,其出句是:

半夜二更半

帅承瀛只打马跑考场一圈即对道:

中秋八月中

主考官点头称“妙”。为何?你看,以“中秋”对“半夜”、“八月中”对“二更半”这是时令对时间,“中”对“半”、“八”对“二”又是数字相对;而“二更半”即“半夜”,“八月中”正是“中秋”,字字处处对得公正、自然,除此别无他对,自然称“妙”,真是妙不可言也。状元赵文楷跑到第二圈、榜眼汪守知在第三圈时也只能以帅承瀛的“中秋八月中”句相对,因为难以找到其他的句子与出句相对。

三、“探花手”与“摘星人”

帅承瀛金榜题名后,春风得意地返回黄梅,到县城儒学拜孔子牌位。此时,县学官下阶相迎。这位学官曾听邑人称帅承瀛有状元之才时,就有些不服气。现在见他只钦点个探花,还春风得意的样子,就想难难帅承瀛,于是他一边拱手迎接这个新科探花,一边念道:

春牡丹,夏芙蓉,秋菊冬梅,谁是探花手?

帅承瀛是聪明之人,已知学官之意,也就拱手还礼,并一边走向大堂一边与学官谈笑说:

东紫微,西长庚,南垣北极,我乃摘星人。

出句从春夏秋冬四季名花入手,提出你也不过只是个采摘四季名花者,别无他用。

对句却以东西南北四方的著名星宿相对,道出自己不仅是“探花手”,还是“摘星之人”。

为什么帅承瀛自称“摘星人”呢?据坊间传说,呈皇帝审阅的试卷中,他是第一名,而赵文楷为第三名。历来,皇上按所呈试卷顺序朱笔点元。这次,嘉庆帝却将顺序颠倒了一下,从第三份卷开始倒点,于是,第三名变成了第一名状元,而第一名就成了第三名探花了。所以,帅承瀛在对句中自称本是“摘星人”。学官十分佩服他的敏捷才思和凌云志气,不敢再为难这个探花使者了。

 四、“广济人”与“长安客”

帅承瀛不仅以联句之才压服了学官,还以联句之才规劝经馆先生。

相传,广济县有位经馆先生出对子为难游馆先生。他为了不让游馆先生进其经馆,便在校门口贴了一比反复重字的极其难对的上联,并说:凡能对出的才能进入经馆大门。此上联贴出两年多无人对出,许多读书人包括游馆者,都望而却步。

某年,帅承瀛在回梅省亲的途中听说此事,决意亲自到这家经馆将出句对出,一则为穷苦的游馆先生出口气,二则当面规劝这位经馆先生,使他善待贫穷的读书人。于是,他将自己打扮成一个游馆先生,并分咐两个随从人员换成书僮模样,引他向这个经馆而来。到了馆堂,他令书僮放下包袱雨伞,同他一起先向堂上供奉的孔圣人像三跪九叩,接着,再拜经馆先生。经馆先生见这个游馆者气派不凡,又彬彬有礼,马上让坐。帅承瀛客套一番后,就在这位经馆先生的椅子上坐了下来。按游馆的规矩,敢坐在先生椅子上的便有篡馆之意。这位先生见状,十分生气,恃才傲视游馆者,摇头晃脑地念道:“天做棋盘星做子,谁人敢下?”帅承瀛听后心中暗想,这不是明朝大学士解缙小时候与邻居尚书戏对的联语吗?我且照解学士的答联对之。于是对道:“地作琵琶路作弦,哪个能弹!”

此时,经馆先生便亮出自己的“王牌”,强作笑脸说:“先生进门之时,可曾看见门上贴的那比上联?”帅承瀛答:“未曾看见”。经馆先生心想,量你充其量只会背几句名人的联语罢了!想到这里,就冲着帅承瀛说:“今天你对得出便罢,若对不出,就得按我的规矩打两百板子屁股后,再扫地出门。”帅笑着反问道:“如果对出了又当何论?”经馆先生答曰:“如能对出,要么我让馆,你在这里教书;要么封纹银二百两作为酬金。”帅承瀛听后说“可以试试,请先生出对。”

经馆先生说,这一联已贴出两年无人对出,你听清楚了,联文是:

广济人,人广济,广济广济广广济

帅承瀛听后,便命书僮“取纸笔墨砚来。”只见他挽袖润笔写道:

长安客,客长安,长安长安长长安

这一对句,其意境比出句高远,书法也刚劲有力,真可谓字字珠玑,笔笔遒劲,不仅引得围观的学子和群众的声声喝采,也使经馆先生佩服得五体投地。他立即分咐摆酒,并封二百两纹银,真心地请帅承瀛上座。帅承瀛见经馆先生已认输,便爽快地说:“一切不必了。愿先生往后真正做到广济他人,再不要为难那些穷困得无法生活的游馆先生了。”说完,命书僮背起包裹雨伞,向经馆先生拱手而去了。事后,经馆先生得知这位“长安客”,就是大名鼎鼎的探花郎、黄梅的帅承瀛,深为他的劝人义举所感动。

五、“无名野马”与“有角蛟龙”

下面一则楹联故事也是教训私塾先生的。相传,公元1808年,帅承瀛兼任浙江典试。所谓典试,就是主考。一日闲暇,他微服游查乡学。晌午,他挟着雨伞来到一祠堂前,见有塾师设馆其中。他先在门前树荫下小憩一会后,便登门入室,双手捧着雨伞向塾师施一见面礼。塾师见来者彬彬有礼,便请对坐。正当两人寒暄之时,学东来请先生吃饭。机灵好客的学东,看帅承瀛好似先生的朋友,便一起邀请。那位先生也就做了个顺风人情,拉帅同行。入席时,学东请塾师首座,塾师却挥手说:“应由来客坐首席。”学东本就认为来客是先生的朋友,见先生这样说,便拉帅承瀛坐首席,塾师二席对坐。帅承瀛也不推让,就坐于首席。此时,塾师有些不悦,又不便说出。当学东将杯中斟满酒后,塾师对帅说:“为助酒兴,我们先对一联以谢东家如何?”帅笑着答道:“好!请先生出句。”塾师说:

树大根深,不藏无名野马

此出句的原意是说,根深叶茂的大树林中,是不会让无名的野马藏于其中的。其影射的意思却是,我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大树”,不能容许你这个“无名的野马”在这里放肆。联中将自己比喻为根深叶茂的大树,而骂帅承瀛为“无名野马”。帅承瀛一听,便知来者不善,随口答曰:

河干水浅,难留有角蛟龙

对句的意思是说,这里河已干,水太浅,难以留住有角的蛟龙。帅针锋相对,将自己比作有角蛟龙。他说罢,起身拿起雨伞拂袖而去。其对句的时间之神速,对仗之工稳,内容之锋利,令人惊讶不已。塾师一听,便知游者不凡,就迅步出门追赶,连呼:“请公留名,请公留名……”等到他喊了五、六声后,帅承瀛回头答曰:“浙江大主考黄梅帅承瀛是也”。塾师一听,知是探花帅承瀛,正任浙江大主考,便跑步超前跪下,连声说:“请帅大人息怒,小人无礼!”帅公扶起塾师,对他说:“先祖有言,待人以诚,相守以礼,汝当切记力行。今日何故伤人?”塾师再次跪下拜谢,口称“请帅大人原谅,小人牢记教导。”此时,学东也赶上来了,再三乞求帅公回其寒舍便餐。

六、“淋(林)童子”与“晒(帅)大人”

相传,帅承瀛在浙江为官时,民族英雄林则徐之父在其衙供职。年幼的林则徐,随父在此读书。帅承瀛听说林则徐聪明伶俐,总想考考他。一个下雨天,林则徐从外进屋,屋檐的雨水正好滴在林则徐的头上。帅承瀛一见,口出上联:

雨滴檐前淋(林)童子

小林则徐一听,当即对曰:

日出东方晒(帅)大人

联中“淋”与“林”同音,“晒”日头的“晒”不仅与帅承瀛“帅”的“帅”同音,而且也与比“赛”的“赛”字同音,其有超过“帅大人”之意。

帅承瀛听出下联有“超过帅大人”寓意,深为林则徐的志向和才华而高兴,认为“此子将来必在我之上”,于是,他特意栽培林则徐,在遗表中向皇帝极力推荐“闽中林则徐”。

七、“虎去山还在”与“山在虎又来”

帅承瀛不仅联试才子,还以对联抒发公正廉明的正气。

帅承瀛任浙江巡抚时秉公执法,肃奸剔弊,兴利举废,大受民众欢迎。其中较大的事迹有:奏请盐政归巡抚兼理,停加课银五十万两,每年减少商捐外款银二十万两,对国库既无亏损,又减轻了商人的负担;在浙遭水灾期间,他申请拨国库钱,留住漕粮以作赈济;并奏请免除米贩关税,以便招徕远商;又捐费疏浚西湖,修建泫盐石塘,凡有刘于国计民生的事,无不尽心竭力地筹划经营,直到做得完美妥贴才肯罢手。道光皇帝嘉奖他是“一代名臣”。

在巡抚浙江其间,他还肃奸剔弊,打击豪强势力,因而得罪了当地豪强劣绅。这些豪强势力联合起来,用金钱铺路,打通了一言官,帅承瀛被言官弹劾而调离浙江。他离任时,豪强们大喜,在衙署旁竖一大匾,上面写着“虎去山还在”五个大字,大有青山长在,我们不倒的得意之状。帅承瀛见后,愤而不语,怒而还笑。他连向朝庭上了两道奏章,陈述情况。道光皇帝也觉得事有蹊跷,为什么一个政绩极佳的帅承瀛,会在浙江任上贪脏枉法呢?他派大员深入浙江杭州暗访,查明了豪强与言官勾结诬告帅承瀛之事,就查办了那个言官,并立即恢复了帅承瀛的官职,使他再巡抚浙江。到任后,他在衙署楹柱上贴出一联:

又过此禅关,见红叶飘零,一片黄花谁作主?

乍来登别墅,问梅花开未,半窗红日我重来!

横联是:山在虎又来。

“禅关”,指悟得禅机,佛教语。上联借佛家之言,以反问的口气,问“虎去山还在”的豪强们,将是谁作主。其意是说:我又过了一道禅关,现有正是金秋,只见红叶到处飘零,黄花正在怒放,不应该是红花作主而是黄花作主的时候了。下联则直说我今又来重登衙墅,我这位傲雪寒梅又要开放,将伴着冉冉东升的旭日,重新扑窗而来。帅承瀛意犹未尽,又针锋相对地以“山在虎又来”作横批,其意十分明确。那些豪绅权贵见状都缄口不语了。

从此以后,他倍加努力,出重拳整肃吏治,打击豪强,全身心兴修水利,造福民众。甲申年(公元1824年),他因亲丧回籍,有应入他名下的平时积余白银八万两。役吏告诉他,可依旧例提取。他拒绝说:“拿这笔款子何用?留下来一半作疏浚西湖之用,其余的用来救济贫苦的读书人和鳏寡孤独的受苦人。”据清丙子县志记载:“浙人感其恩,建生祠于西湖,名曰帅公祠”。浙闽总督刘韵珂在《浙江帅公祠祀产记》中开篇即记道:“吾师黄梅帅公之抚浙也,清而多惠政,浙之人于其去而……感为屋于湖上而祠焉。”帅的学生、著名文学家兼楹联大师梁章钜,在《西湖帅公祠联》记载:“西湖平湖秋月之左,有帅仙舟师生祠。盖师抚浙有遗爱,士大夫感不能忘,故立祠以报之。姚亮甫中丞题楹柱云:‘报国有同心,两地风波皆梦幻;还乡传旧德,千秋涕泪满湖山。’杭州众绅士还为生祠中帅的长生像题了一副联:‘两浙人来,岁祝选湖山胜境;双堤门外,风流继唐宋名臣。’”

帅承瀛守服期满,奉召回朝。不久,因眼疾辞官回归故里黄梅。归家十余年,布衣蔬食。并严教子弟,以乡亲要有礼貌,不可恃势欺人。还捐款置办琼林庄田,有以资助贫穷的读书人。庚子年(公无1840年)病逝。享年七十有四。死时留下奏章,向朝廷推荐重用“山左杜受田,闽中林则徐。国事以外,无一语谈及家事。”为此,时人撰写了一副名联,将帅承瀛和嘉庆四年状元姚文田的名字嵌入,以歌颂两个清吏:“姚文田号秋农,彭邦畴号春农,两个农夫,空想田畴之乐;帅承瀛字仙舟,何凌汉字仙槎,一行仙吏,同登瀛汉之天。”

作者:邓玉虎   湖北黄梅人  中国楹联学会会员  原县楹联学会会长

围炉编委会

曹锦军

总编

湖北省作协会员

湖北省摄协会员

魏鲜红

主编

黄冈市作协会员

唐亚红

执行主编

黄冈市作协会员

(0)

相关推荐

  • 淋雨也一声不吭的傻虎

    高兴的笑 这篇本来是上篇的第六条,后来因时间和篇幅的原因就取掉了,这两天比较忙,今晚整理一下放上来,不然再过几天就打入冷宫了. 上周五晚上,雨一直很大,十点钟,我洗脚时,帅虎还在脚边卧着. 洗完脚,见 ...

  • 一代名臣帅承瀛(清代探花)与黄梅商姓——文/商建明

    美丽富饶的黄梅县,自古"唯楚有才,鄂东为最".这里诞生了中国佛教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哺育了明朝哲学家瞿九思.兵部尚书汪可受.清朝探花.一代廉臣帅承瀛,走出了中国近代哲 ...

  • 王亚纯 | ​黄梅名人帅承瀛的故事

    ▲李正阳题 黄梅乡下人读音不准,经常把帅姓帅字读成锡壶的锡字,把帅承瀛读成锡承瀛. 帅承瀛(1766一1840),字登士,号仙舟,原籍黄梅下新,出生于大河广文冲:乾隆四十八年(1783)湖北乡试中举人 ...

  • 我看江山多妩媚

    昨天惊蛰. 说起惊蛰节气,我的脑海就浮出一副画面,平地一声春雷,冬眠的小虫虫们从睡梦中惊醒,伸伸懒腰,揉揉眼睛,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头从地洞里探出来,哇,外面的世界好暖和好热闹,大家赶紧出洞乐起来. 花儿 ...

  • 诗歌类:《盛世吟词》12 一斛珠·悼塾师徐聘三先生

    盛世吟词 (原创作品) 朱升 诗歌类:<盛世吟词>12       12.一斛珠·悼塾师徐聘三先生 徐聘三先生乃本县名儒,我有幸受教于师门,对我的一生影响极大,特填<一斛珠>- ...

  • 治愈系,花草和汪星人

    -好雨知我心- 昨天,回到家已经五点了.家里很干净,看来我出去学习后W先生把家里整理了一番. 前后阳台瞅瞅,这几天应该阳光不小,花草有点蔫,看看夕阳正浓,打算等太阳落山再浇水. 此番外出,睡眠不太好, ...

  • 黄梅六小杨帅:读《匆匆》有感

    读<匆匆>有感 黄梅县第六小学六年级 杨帅 读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后,我深有感触,感慨万分. 当我们还在慢悠悠地起床或在屏幕前贪婪的看着电视时,朱自清先生早已对自己以前没 ...

  • 诗歌类:《田园诗草》33 忆塾师朱和源先生

     田园诗草 (原创作品)        朱升 诗歌类:<田园诗草>33 34.忆塾师朱和源先生 往事如烟逝, 儿时记忆清. 越墙不肖举, 伴我忆先生. 注:1.先生家里有一大橘园,儿时结伴 ...

  • 黄梅习俗 | 邓玉虎:二月初一土地会 趣话土地神

    邓玉虎 | 二月初一土地会话土地神 又到农历二月初一土地会的日子.据传,古时黄梅民间每到此日,锣鼓喧腾,爆竹声声.村庄庙所管辖的村,以一人假装成土地神,安上胡须,翻穿皮马褂,左手持杖,右手执扇,摇头晃 ...

  • 【黄梅红色故事】邓玉虎:一腔热血尽情洒,化作梅花艳九州 ---记梅玉珂烈士

    投稿邮箱 在黄梅县革命烈士中,很多女中豪杰脱颖而出,她们为劳苦大众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献出了年青的生命,不愧为巾帼英烈,梅玉珂就是其中的一员. 冲破樊篱为自由,闺妆从此换吴钩. 一腔热血尽情洒,化作梅 ...

  • 【黄梅红色故事】邓玉虎:慷慨悲歌,强声振林木 从容就义,达气贯长虹 ——“ 怒掷头颅向国仇”的王达强烈士

    投稿邮箱 国事蜩螗民事忧,山河破碎令君愁. 无题诗咏从戎志,花月词吟亮剑猷. 古角山庄勤播火,江城街巷巧筹谋. 七歌就义悲声壮,怒掷头颅向国仇. 这是我参观黄梅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听了王达强革命烈士事迹 ...

  • 邓玉虎:咏秋诗一组

    投稿邮箱 秋(七律) 西风渐渐送清凉,云淡天高雁数行. 丹桂飘香辉皓月,黄花溢彩映斜阳. 经霜枫叶红如火,拂水烟岚美若棠. 最是教人心动处,丰收笑语伴歌扬. 秋  光(七绝) 严霜欲下八方寒,满目秋光 ...

  • 邓玉虎:梅花赞

    我家庭院中的蜡梅每年小寒初放,大寒盛开,暗香浮动满西园,甚是可人.更可人的是她不娇不媚.凌霜傲雪的铁骨品性.此时,想起我曾应<中华得雨斋>之邀,写了一篇不超过500字的"梅花赞& ...

  • 邓玉虎:黄梅的“数九”习俗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我国流行的民间节气."数九"从每年农历的二十四节气的"冬至"开始.此习俗在南北朝时就有记载.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 ...

  • 邓玉虎:黄梅历史上的长至节

    黄梅光绪<丙子县志·风俗篇>记载了古时黄梅的长至节,指出每年"十一月庆贺长至节--与他邑无殊."这说明,清及其以前,在四时八节中,黄梅有庆贺长至节的礼俗.但此一传统节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