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濯街:古洞乔木话本源 ——南北山中话本源(之一)
加关注
微信号:caojingjun19731216
因为爱听民间故事,所以从小便听说过黄梅古代十景中有“南山古洞”“北山乔木”两个古老景点,还有“先有南北,后有四五祖”等与南北山有关的传说。不过真正理解这句话和两个景点,却是从“屠夫变成作家”、从“卖药的变成了写作的”、从医药公司调进县委宣传部以后的事。在此之前,我一直是利用在食品公司当屠夫、在医药公司搞人事的业余时间,将自己,做学生、当通信员、学木匠、当战士期间从全国各地听来,并记在脑子里的民间故事一个个地记录下来,准备退休后自我欣赏,“百年”后传给子女看看而已。
没想到,当我的回忆记录达到三尺多高后,居然遇到位“一语点醒梦中人”的世外高人告诉我,这些都是珍贵的民间文学资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整理得法,报刊、杂志上是可以发表的。我麻着胆子一试,居然发生了,每投必发,每表必上“要目”,每上要目必被转载的意外奇迹。就这样一不小心我竟被民间故事推上了文坛、稀里糊涂地成了“作家”,且被县委书记直接点名调进县委宣传部。
进入宣传部后,我突然意识到,深藏于民间的中国传统文化太神奇了!于是,我便在那种神奇力量的推动下,开始深入农村找那些会讲故事的人采访,回到县城后,主动向有真才实学的老学究们请教,并在他们的指导下,阅读了大量的历史书籍……如此这般,这般如此之后,我便知道了所谓“南北山”,就是古角山脉的南山和北山的总称。而“南山古洞”和“北山乔木”并不是一般的古代十景,而是与老祖宗们的生命源头、生活源头、文化源头戚戚相关的黄梅地域之源、人文之源。
原来,万年前,黄梅境内,除了以南北山为代表的北部山区外,其他地方全都是汪洋一片——最早的黄梅山便是地,地即是山,当时的自然环境是“有山皆北向,无水不西流”。因此,黄梅是一个外来文化非常丰富的移民县,除北部山区外,大半个县的面积住的全是外来移民,只有北部山区的原居民,才是黄梅的“土著”,南北山是老祖宗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南山古洞”则是老祖宗们赖以藏身的洞穴,是最早为祖宗们遮风当雨的山崖“房屋”。同样的道理“北山乔木”也不仅仅是“乔木”,而是包括“柴米油盐酱醋茶”等必不可少的生活物资来源;包括“鸡蛋换盐,两不找钱”“猪狗牛羊猫”等人类必不可的家禽、家畜从野生到家养的源头和场所。
在远古时代,人类是从野猪那里学到了如何识别五谷、百草的。那便是人类迈向农业文明的上古时期,中国的农业文明是人类仿生自然的结果。因此,“道法自然”既是最为突出的文明起源,也开辟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因为,“农”与田有关,所以“田”由“囗十”组成,“古”同样由“囗十”组成,并且有“‘古’为辟地之时,‘田’是辟地成果”之说。正因为如此,所以远古时期炎帝治理天下的理论是:“民为邦本,食为民天,农不正则食不充”“耕不强者亡以养其生,织不力者莫以盖其形”。“南山古洞”与“北山乔木”实际上是黄梅农耕文明的本源。甚至包括黄梅人“穷不丢书,富不丢猪”的人文精神;“以渔樵耕读为本,靠耕读起家”等祖传家训;也无不与南北山人传承的农耕文明有关。
我们如果继续深入探究下去,便不难发现,本县的“黄梅挑花”“岳家拳”等四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至少有“黄梅戏”和“禅宗祖师传说”两项与南北山有关。而且“南山古洞”与“北山乔木”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见证者。
几乎所有的南山古洞,最早都是山民们的天然居住处,后来(唐朝之前)又大都成了道教修练成仙的道场,最后才演变成佛教僧人弘法的地方啊!其中“紫云洞”位于鼓角山的黑山洼上。洞顶是一块向南斜伸的巨石,石下空旷成洞。洞内空间两达丈方园。神龛上额横书“慈云广被”四个字,两边还有“誓愿冠古今,六道四生齐济渡;威灵著中外,八荒九野俱沾恩”的对联。紫云洞为道教徒供奉,曾鼎盛一时,烟云缭绕,形成紫色云雾,故名。
“紫云洞”三个字,来自《紫气东来》的典故。汉朝刘向《列仙传》曰: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西游,在过函谷关之前,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知道有圣人要来,而后老子果然乘青牛而过也。”于是,人们遂以“紫气东来”表示祥瑞。老子是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与庄子并称“老庄”。老子还被尊为“太上老君”。《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在记载老子过函谷关的故事时写道“於是乃著《道德经》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此外,南山最有名的古洞之一“圆证祖师修炼洞”内,至今仍然完好无损地供俸着八仙之一的“风流道人吕洞宾”。足见,在圆证祖师进洞修炼之前,这里已经是道教修炼道场。
道教是本土文化,佛教是外来文化,而佛教禅宗,则是“融儒释道于一体的,彻底中国化了的佛教”。湖北黄梅之所以能够成为禅宗发源地,主要是因为黄梅既有以“南山古洞”“北山乔木”为代表的,十分厚重的道教文化底蕴;又有以文昌阁为代表的“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儒家文化底蕴。是中国本土文化与外来的佛教文化,在黄梅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发生了激烈的碰撞,继而又发生了化学反应似的,实现了有机融合,这才奇迹地造就了一个“融儒释道于一体的,彻底中国化了的佛教禅宗”啊!
特别是唐武帝灭佛,即武宗公布《毁佛寺勒僧尼还俗制》之后,中国佛教其他宗派几乎灭绝。在那绝如烟缕的形势中,得以保留的,只有隐住于湖北黄梅,因农禅并重、“不吃皇粮”而得以存活下来的佛教禅宗。所以,当佛教再次复兴时,立即出现了“普天之下无寺不禅”和“中国的禅宗无不出自黄梅”的神奇局面。当时的佛教界同时传出了两句名言,一句是传遍全国的“蕲黄禅宗甲天下,佛教大事问黄梅”,另一句是传遍黄梅的“先有南北山,后有四五祖”。
流传的范围尽管各不相同,但是,有一个惊人的相似之处却是:第一句在全国,第二句不仅在黄梅都流传了1170多年,而且全都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如果说,第一句的经久不衰,是因为在那个关键的历史时刻,是黄梅禅宗拯救了整个中国佛教的话,那么第二句话的经久不衰,则是因为以南北山为代表的黄梅北部山区原生态土著农耕文化,培养并造就了一代代黄梅的土著祖先,并累积了厚重的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于是,当外来的印度“禅学”传入黄梅时,才有了在这块风水宝地上,发生碰撞和有机的融合且最终蜕变成中国化“禅宗”的可能。
从这个意义上说,是南北山成就了四祖、五祖,也是四祖、五祖成就了南北山。君不见后来的宝相寺、灵峰寺,当然也包括“圆证祖师修行洞”在内,无一不是四祖五祖的再传弟子所创建。相传,黄梅人传了一千多年的“十里三座庙,无处不逢僧”,也是用来形容南北山,从唐武帝灭佛和佛教重兴之后开始,至清末为止的南北山佛教空前盛况的。
【作者简介】周濯街,人称“神话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艺术家交流协会终身会名誉主席、黄冈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原副主席、黄梅文联原主席、国家一级作家。出版长篇神话小说 99 部。
相关链接
【“本源生态农业”杯征文】卢素兰 :七绝 贺《黄梅文艺》采风创作基地挂牌
编委会
曹锦军
总编
湖北省作协会员
湖北省摄协会员
魏鲜红
主编
黄冈市作协会员
唐亚红
执行主编
黄冈市作协会员
征稿启事
黄梅曹锦军围炉,传播湖北黄梅民间文化和旅游的自媒体,广泛征集湖北黄梅以及鄂东稿件(自然风光、民风民俗,家乡故事等文学、摄影、美术、书法作品),要求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所有投稿,视作授权围炉结集出版,其他媒体采用,须给原创作者相应稿费。
投稿信箱:297235310@qq.com
285590079 @qq.com
微信公众号:caojingjun1973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