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偷巧”正花季
那年“偷巧”正花季
文 / 安海燕
那是我们的花季,羞涩中怀着憧憬,犹存童真的顽皮中充满友爱和善良。好怀念那段时光,好想再做一次“巧巧饭”。
四月清明,春回大地,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我的家乡——麻大湖畔,清明节更是一个有特色的节日,甚至比过年还热闹。首先是扫墓以示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再有荡秋千、踏青、春游、做“巧巧饭”等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最有意义的莫过于做“巧巧饭”了。
所谓做“巧巧饭”,就是一般大的发小(我们那带农村也称“一把联子”),集中在一个家里过夜、玩耍、吃饭,类似于除夕的守岁。皆因这种活动别有一番情趣,所以小伙子们也照样子做他们的“巧巧饭”,不再在乎老人们“那浪小子做的哪门子巧巧饭”之说了。就连小孩子也学着凑热闹,当然他们得有大人照顾,给他们做饭。吃完晚饭也玩不了多久就横躺竖歪地睡着了,大人们各自再把他们抱回家。
最有意思的还数我们这些十七八岁的姑娘们。我们会提前凑上份子钱,等到清明节前一天的早上,大家一块去湾头村赶“露水集”置办菜肴。还忘不了再到供销社买上两瓶当时流行喝的“桂花酒”(相当于现在的果汁饮料)。
我们把买回的东西全部集中在绿柳家,她家房子多,北屋还有一盘大满炕。绿柳家大娘是村里的妇女主任,更是个开朗,善良又爱热闹的爽快人。喜欢看着我们八九个闺女挤在一盘炕上睡,叽叽嘎嘎地闹个不休,每年都愿意让我们在她家做“巧巧饭”。
晚上吃的菜肴买齐了。上午,大娘就帮我们一起择菜、洗菜、切肉、炸小鱼儿......我们也各自忙着洗碗碟,涮筷子,准备面板、擀饼轴和座位,看缺啥再去自家拿来,院子里一派既热闹又繁忙的景象。
我看座位不够用就回家拿马扎,回来时发现胡同里的哑妹正踮起脚把着墙头往院里张望呢。这哑妹比我小两岁,可怜从小没了娘,和她爹住在胡同口很小的老房子里。自己又不会说话,很少有人和她玩。
哑妹看见我吓得赶紧躲开。我笑着冲她招了招手示意叫她进来,可哑妹两手捋着自己的辫梢,胆怯得只是依墙站着。我只好先进院放下座位,然后凑到大娘耳边悄悄地说:“哑妹在外面站着不敢进来。”大娘一听,赶紧放下手里的切菜刀,在围裙上擦了擦手,一边往外走一边提高嗓门儿喊着:“正缺哑妹呢,可巧就来了。”
伙伴们见大娘拉着哑妹进来,都有些疑惑不解。大娘神秘地告诉大家:“这做巧巧饭的人数有个讲究你们还不知道吧?小的时候不要紧,你们长成大闺女就该讲究了。”大娘又用手指指天,郑重其事地说:“上世传下来的,七精神,八糊涂,九个闺女馇年粥。你们九个人不吉利,加上哑妹正十个,这叫十全十美,你们呐,都能找个好婆家。”大家一听都“咯咯”地笑成了一团,高兴地拉哑妹坐下。可哑妹又手朝下比划着按按,点点头,意思让我们先坐下,自己转身朝家跑去。不一会儿,哑妹抱来了个茅囤子,掀开一看是鸡蛋,哑妹用手指指里面的鸡蛋,又拍拍自己的胸脯,意思说这是她的那份。从此,我们这“一把联子”就成了十个人。
下午的时候,我们拿上一个碗,带上一根筷子,哑妹也兴奋地抢先挎上橼子,随大家欢欢喜喜地去每个人家里敛面,准备晚上和面包饺子。敛的每家的面都一样多,一家一碗。先用碗把面从面翁里挖出来,再用一根筷子从碗沿平着刮一下就好了,绝对公平,要的就是这种乐趣。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做“巧巧饭”的重中之重——准备饺子馅。这里边的讲究可多了,馅要用韭菜,因为韭菜应了“久财”的音儿。最讲究的是韭菜必须是“偷”来的,这叫“偷巧”。说是偷,实际上为的是闹趣儿。
这种特殊而艰巨的任务要靠大家团结合作来共同完成。首先成立“行动小组”,还要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有负责侦查、放哨并发出行动信号的,有负责偷割韭菜的,有负责接应和运输的。特别是偷割韭菜的一定要身手利索,速战速决。接应和运输的一定要跑起来风驰电掣一般。不在行动小组的在家给大娘当帮手。明确各自任务后就各就各位,待时机到来即可行动。
经过“侦查”,我们把这次行动目标定为俺家荷塘对面“老倔头”的菜园子。他的菜园可没人敢去偷,就他那脾气,喊他“老倔头”恰如其分。因为很少见他笑,年轻人都怕他,连上岁数的人也只是在背地里偷称他“老倔头”,更别说我们这帮小姑娘了。但大娘告诉我们一定要勇敢,还学着样板戏里唱了句“越是艰险越向前”。在大娘的鼓励下,大家最终决定去偷“老倔头”的韭菜。
我负责放哨并发出行动信号,于是我早早装作若无其事地在荷塘旁溜达着,眼睛却全神贯注地盯着对面......
天色渐渐暗下来,只见“老倔头”背着手,手里还拿着他那根烟袋锅,“呱唧呱唧”地朝园外走去,看样子是回家吃饭。我认定时机已到,赶忙一挥手示意开始“行动”。
只见猫在园子外篱笆根儿下的大玲、小红和秀三人“噌”地跃起,翻过树枝架的篱笆,潜入园内,迅速取下别在腰里的韭菜刀开始割韭菜。小荣和莲花站在园外准备接应。
有情况!我吃惊地发现“老倔头”又回来了。情况突变,我急忙往荷塘里扔土坷拉发出撤退信号。
突如其来的变故把计划全部打乱了,小红和秀撂下韭菜,使劲把篱笆往两边一拨,劈腿一扬跃了出来,和接应的小荣、莲花撒腿就跑。从来不失手的大玲却被篱笆勾住了裤脚,“不幸”摔倒在园子里。我急得连续发出危险信号——一个劲儿地往荷塘里扔土坷垃。“老倔头”听到了动静,大喊一声:“谁啊?!”那“呱唧”声也加快了速度。
啊!看见地上趴着的大玲了。
这下完了!
“好啊,你个妮羔子。”“老倔头”却蹲下身,轻轻扶起大玲,拍拍大玲身上的土,责备中带着疼爱:“摔疼了吧?不加小心。”说着捡起大玲掉在地下的韭菜刀割起了韭菜......
“老倔头”把割好的韭菜用稻草捆好交给大玲,又拨了拨篱笆让大玲迈出来,自己翘了翘他那撮“山羊胡”,抬起脚磕了磕他的烟袋锅,说了句:“回去吧,个妮羔子。”
晚上大家一块包完饺子,又喝“酒”猜谜,说笑着讲述那“惊险瞬间”。把大娘笑得直流眼泪,哑妹见我们这样热闹,高兴得直拍手。
五更天的时候,大娘就起来给我们下饺子。等把下好的饺子一碗一碗摆在方桌上,我们就开始写纸条,纸条上分别写上工人、农民、老师、医生、解放军等等。纸条写好后交给大娘。这时候大娘就都把我们赶到外面,由她自己把写好的纸条分别压在每个碗底下,然后把灯关了,再让我们进屋摸,最后开灯看看各自手上摸到的纸条,上面写的就是将来自己要嫁的那个“他”。
吃完饺子,天也亮了,迎来了清明节。姐妹们开始梳洗打扮一番,又互相追逐着,嬉闹着去荡秋千了......
22年前十姐妹合影于麻大湖
如今,当年的“一把联子”都已年过半百。试想无论曾经的预言是否应验,毕竟都有了各自命运的归宿。“大满炕”“十全十美”的姐妹“偷巧”做“巧巧饭”的场景已离我们远去,仅把一幅美丽的图画留在了我们记忆的长河里。
作者:安海燕,网名燕归来,山东博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