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阅读札记(十)】/ 傅安平
《论 语》阅读札记(十)
傅安平
《史记》中,孔子被编入“世家”,详而细,和诸侯勋贵们同册;老子却被编进“列传”,简而概,和重要人物、仲尼弟子们编在一册。
司马迁对此的解释是,孔子虽没诸侯之位,却是圣人,为教化之主,又代有贤哲传承他的学派。
可是老子的思想就没有起到教化的作用吗?老子就没有后来人传承他的学说吗?当然不是。不少时候,老子学派的风头还盖过了孔子学派呢。
所以他们之间最关键的区别,其实不是学问,教化或传承,而是态度,态度。孔子追求的是入世,老子追求的是出世。孔子的可贵就在于勇担拯救现实的责任。
我觉得,如果把世间比作儿女,孔子就像妈妈,老子很像爸爸。孔子唠唠叨叨,明知对儿女不可为仍为之,老子就随随便便顺势而为了。
但仍然有很多人觉得老子更伟大,说老子的智慧卓绝,洞察天机。这确实不假,孔子相对来说显得笨拙一点,孔子自己也说他没什么天份。
还有,老子是国家图书馆老馆长,是“扫地僧”;孔子是求诸于野,自学集成,他们的条件能相比吗?
所以,我要讲的重点来了。
想想看,孔子年轻于老子,据说去求教过老子几次,应该说很了解老子的学问、思想。也就是说,孔子的思想,是站在老子这位巨人的肩膀上发端出来的。如果老子已经足够伟大,他的思想没有缺憾,那孔子为什么还要开创出自己的学说呢?
就是因为孔子看到了现实之中诸侯纷争,世不太平,民不聊生,老子那置之度外的一套学说不管事、不顶用啊。
这就是为什么孔子一定要另外走出一条路来的原因。按金庸先生通俗的说法,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故孔子更伟大。
其实孔子自己也悲伤地讲过这个问题,是要学老子逍遥于世外,还是要坚定地做自己奔波于世间。
孔子让子路问路于两位楚国农民,一位楚人说既然他是孔子,孔子圣人不是早已知道路吗?讽刺啊。另一位楚人说,世间的动乱总是会有的,谁能改变天道呢?你们与其整天跟着不管百姓死活的人效劳,不与跟我们这些人一样避世生活。说完不理会孔子他们。孔子听了,非常难过地说,人不能总是和野外鸟兽同居吧,我怎么能不为世间人们打算呢?如果天下太平,我也不想这样到处卖命啊!
多么辛酸的叹息!孔子也想和老子一样逍遥快活,但天下并不太平,他做不到自个快活,于心不忍啊。
一个人,最伟大的就是明明有快活的日子可以去过,却偏偏选择为了天下之正义舍身以赴,不畏艰辛。孔子的心情,恐怕只有同样经历过大痛的太史公最能懂吧。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太史公把孔子郑重地列入世家,而老子只能编进列传,并且是简单地和韩非子合成一篇,和仲尼弟子们放在一册的真正原因吧。司马迁和孔子一样,都是忍辱负重砥砺前行的一生。
《乡党第十》
1.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 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夫子“小事不言,大事谨严”的态度。第十篇大部分讲的是夫子的生活行为,不详解。
2.色斯举矣,翔而后集。
个人觉得对这句话的理解,本是“翔而后集,色斯举矣”,但是古代语言为强调某方面重点,经常会将某字某词前置,所以本句变成“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斯举”就是指“翔而后集”这个过程。<个>真好看啊(这些善飞的雄雉),先飞翔(察看一会)再聚落到一起。
3.子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雌雉,不是很漂亮,也不大会飞。目睹雄雉姿势优美地飞下来了,故子曰“山梁上的雌雉,你们的好机会来了,好机会来了”。孔子可能联想到他一生不得其时,没有君主真正相信他的理想,所以借此表达心情。“嗅”字,准确描述了鸟儿伸颈、低头、探望等连续动作,姿态又如向孔子诸人致礼。
《论语》阅读札记(十一)
《先进第十一》
1.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个>学习礼乐,本性很重要。做了官名利心太重,再学礼乐就难以真正领会礼乐本义。所以孔子宁愿选用平民出身的士人学习礼乐,“素丝可染”。(有人译为:先开创礼乐的,是所谓的野人;后学习礼乐的,是所谓的君子。如要效仿,我宁愿效仿先开创礼乐的那些人。野人,说的是周公他们吗?)
2.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颜路请求把夫子的车具暂时当作外椁,运棺去埋葬,不让棺暴露于外。孔鲤死时也是有棺无椁,夫子当时没有步行,没有以车代椁。因为夫子认为他当上大夫之后,礼制规定他不可步行(出外从事丧事时)。
3.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 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个>夫子不欲厚葬颜回,可能原因:一,子先父死太悲,父葬子不宜厚葬;二,回和鲤一样,死时都是平民身份,世俗礼仪规定不宜厚葬,夫子很重视。但是其他同门弟子不管这些破规矩,他们也爱颜回,定要厚葬,夫子默认了。
4.子路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这一句话,为下一句“若由也,不得其死然”作了提前铺垫。子路想问老师死是怎么回事,他很少想到死的问题,无畏死,即使是侍奉老师这么温情的时候,也是“行行如也”,显出一副刚强的样子。夫子看在眼里,又高兴,又揪心啊,“若由也,不得其死然”,<个>象子路这样(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真不知道他以后会怎么个死法啊。爱之深,忧之切。的确,对子路“未知生,焉知死”的评价中肯。
5.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感动于“子乐”二字。学生们神态鲜活,呈现眼前,夫子看了满心高兴,慈爱之心泛滥啊,但忽然为子路揪心发痛。
6.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夫子随口说了一句“子路你鼓瑟就鼓瑟,为何老在我门外边鼓呢?”其他学生以为子路故意骚扰老师休息,也只有他敢,就生气于子路。夫子就顺势解释道:“子路鼓瑟的水平啊,已经可以入门了,只是还没入室”。原来是夫子在开玩笑。既肯定了子路的进步,又指出子路学习不到位,这就是循循善诱吧。
7.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为人太好,和为人不好一样,都不好。我想起我的母亲,每次过路人(包括陌生人)电动车没电到我家充电,母亲再三拒绝不收别人一分钱,好像自家电费也不交钱一样。过犹不及就是这样吧。
8.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注意,是鸣鼓,不是鸣金(钟)。鼓,鼓舞士气,代表进攻。季氏为富不仁,故孔子反对冉求帮他敛财。
9.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一谈到笃诚就称赞,他是真君子吗?还是伪装的?
10.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知道颜回穷,为什么不鼓励他做点生意?或是颜回不能做官?也不是,楚昭王就认为颜回非常厉害,若为宰辅无人能比。但颜回就是困也不改其乐。自古有一个印象,读书人就不该花心思谋生,是不是夫子造成的?夫子就认为端木赐正常做生意谋生是不信命的原因。
11.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个>善人,让人完善成才。子曰:“(成才没有捷径可走),不一步步来,也是不能学有大成的。
12.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古语读起来常很麻烦,但也很有意思。一.吾以女为死矣,我以为你已经死了啊。而不是“吾以为女死矣”,区别在于突出“为”字,慎重确认“已经死了”的态度。二.子在,回何敢死?夫子还在,颜回我怎么敢死呢?既表明视“子”如父的尊敬态度,又有点幽默,此子非彼子。
13.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 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意思是说,子路和冉求侍奉君主不合格,不能严格以道事君;比较愚忠,但是还没愚忠到听从命令弑父弑君的地步。这应该是借评价弟子,给季子以警醒,不要违逆周公之道,干出僭越之事。重点“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14.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 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 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看了这段真是难忍住大笑,夫子与子路的关系真是不一般,一个敢骂,一个敢辩,一个再骂,看骂不死你个鬼头的。
这里又涉及到夫子的一个严肃观点,先做官再边学礼法,与先学礼法再做官的问题。官场凶险,修养不到者慎入,否则要么容易被害,要么容易害人,夫子所以忧虑子羔,责怪子路。
还有,子路,你考虑过老师我的感受没有?把我的学生都派走了,别怪为师生气。每当夫子面对子路,两人就都会犯二,非师非徒的真率直一把。(未完)
20191009,傅安平
作者简介:傅安平,1974年生,湖北黄冈人,长江大学毕业,工学学士。现自由职业,业余写作,作品多见于博客,《当代作家》,《当代文学》等各公众号。《泾渭文苑》原创平台签约作家。
●
主一位编 :张 彦
执行主编 :槐自强 巨石
执行主编 :郭一旭 韩晓
顾主编问 :周海峰 苦艾
泾渭文苑:
一、关于稿费,打赏所得的稿费,
60%为作者所有,七日内结算。
剩余用于平台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