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写作指南:创新之处怎么写
本文根据张老师的讲座视频整理而成,文稿未经专家本人审阅。转载请在【后台】留言开白。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的创新之处是最容易被翻看的。那么,学位论文应如何展现研究的创新之处呢?通用的研究创新的标准体现在三个大的方面:文献资料的运用、视角/方法的创新、观点的创新。
研究利用的一手文献越多,创新性自然就会越强,运用新发现的、新编纂的文献,或者对于新文献的新的解读,利用得越多,表述越多,研究创新度就会越大。另外,引用以往研究没有用过的资料片段。尽管所有研究都引用经典文本,比如,《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如果几乎所有的研究都引用这些经典文本,那么重复率可能也会越大,也就意味着创新是不足的。反过来讲,以往研究没有直接用过的资料片段,你运用的越多,你的重复率就会越小,也意味着你潜在的创新可能就越多,所以,要多运用过往没有直接或间接引用过的文献资料,或者虽然大家都引用过某种文本,但是研究者并没有注意到文本里面的一些段落,这些段落引用得越多,意味着创新越明显。另外,选题越是未曾研究过,运用新的、第一手文献的可能性就越大,那么,创新自然也就更容易写出来。
题目可以展现出选题的研究视角,题目最好具备新的特色。在论证角度上,同样的一个题目,要不落俗套地运用跟以往的研究不同的论证角度,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不要局限于旧框架。另外,如果做跨学科的研究,能够借鉴其他学科对同类问题的研究角度、论证角度,选题的创新可能就更明显。
选题如果运用了最新的,或者跨学科的方法来研究以往未曾论证的内容,那么,方法上的创新也会很明显。或者利用了新的资料分析技术,比如,如果能够运用新的统计分析软件,把一些数据表格做出来,进行跨学科的数据分析,创新也会非常明显。
实际上,论文最终都是为了要提出观点,论文提出的观点如果跟以往的研究相差不大,意味着研究意义也不是很大。最好的观点创新就是能够提出新的观点,或者有对旧观点的证伪,论证旧观点的错误之处最大的创新。如果基于新的资料分析、新的视角,或者应用了新的方法,或者论证过程是比较新的,比如,搭建的框架结构、研究思路是比较新的,或者借鉴/创立了某种新的标准,根据这个标准来评价,提出了新的观点,或者根据这个标准把以往的旧观点证伪了,那么,观点创新就会越大。如果是跟旧的观点差不多,只是有所推进,创新性就不足,就没有明显的特色。所以,根据论证过程,最后一定要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要拘于旧的框架。另外,观点要有特色,而且跟论证过程、运用的方法和视角等一定要密切相关。
一般而言,一篇好论文的观点创新是必须的。因为文献资料的运用难度是比较大的,很多比较老的学科发展到现在,再去发现第一手文献是比较难的。毕竟马学科属于人文学科,对人文社科类而言,方法创新的难度非常之大,如果创新太大,会被认为不属于马学科。但是人文学科的视角和观点方面的创新是必须要有的,或者说这两者必须都要有。如果这两方面的创新都不是很明显,论文的创新性就会大打折扣,如果重复率又比较高,就很难通过。
学位论文最后的参考文献的列法也是有讲究的,在评审论文的时候,有的老师是会非常重点地来看参考文献的,看参考文献有没有备全,看参考文献在文内有没有被实际引用,或者引用的频度、直接引用的量的多少等。文献分类一定要细化、全面。一旦确立主题,就要全面地获取所有的文献,而且要进一步地细化、分类,比如,经典著作、中文外文、期刊、图书、报纸、网络等,越细越好。而且参考文献的排列逻辑性也是有讲究的,比如,经典性的重要程度、影响力的大小,甚至出版社的层次、出版社的地域分布等。要注意专业性,一些文献跟论文写作的联系并不密切,即便很重要,最好也不要列上,不然列得越多,而在学科内应用并不多,评审老师也容易提出一些问题。
写好并顺利通过的开题报告是有重要用途的,不要以为开题过了,开题报告就没什么用了,开题报告至少有以下4个方面的用途:
开题报告本身是可以发表小文章的,好的开题报告可以发表2-3篇论文,至少发一篇研究综述和述评类的文章是问题不大的,如果写得好,都是容易发表的。如果选题也比较好,在很多专业性的期刊上发表是比较容易的。我当年读书的时候,在硕士阶段就发表过两、三篇综述和述评类的文章,尽管不是核心期刊,不是C刊,但还是比较不错的,一旦发表出来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这里不是简单地将开题报告搬过来用,导论里面的一些重要部分和结语部分跟开题报告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开题报告对于导论和结语部分的写作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开题报告相当于一个策划书,相当于日常进行学位论文写作的进展指南,涉及什么时候该写哪一部分,是一个总的指南,以便从总体上把握学位论文的写作进度。
开题报告在后期讲述自身研究经历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比如,毕业找工作时,需要讲述一下自身的一些研究经历,那么,开题报告上面的一些信息都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