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大帝与波斯帝国的灭亡

​​作为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末代国王,大流士三世一直统治到公元前330年。四十五岁的他经验丰富,治国有方,威严而不残忍,但他最终的失败使他在历史上落得与其他失败者一样平庸。即便他重建了国内的稳定局面,平叛埃及和巴比伦,他却没能及时洞悉马其顿的扩张计划对西线带来的威胁,雅典人对他发出的各种预警也没能奏效。马其顿国王腓力因在公元前336年遇刺身亡而无法实现的计划将由他的儿子亚历山大继承并实现。作为亚里士多德的学生,二十岁时崇拜荷马的他梦想完成与阿喀琉斯比肩的壮举,并像酒神狄俄尼索斯一般,征服他与印度河之间的所有领土。自公元前334年,在对希腊城邦的叛乱进行严酷镇压,毁灭了底比斯,征服了雅典后,他便领兵穿越赫勒斯滂。伊朗国王通过信使和密探时刻跟踪他的行进路线,并亲自在小亚细亚隘口等待他的到来。公元前334年5月,两军在帝国西端的格拉尼库斯河畔相遇。

大流士三世的希腊将领们主张“焦土政策”,认为应该诱敌深入,耗尽其战斗力,另一些波斯贵族则因为这一建议意味着将祖辈领土拱手让给敌军而感到愤慨,还有一些人提出在敌军尚未稳住阵脚之前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国王的最终决定则是:排兵布阵,等待马其顿部队先发起进攻。凭借自己人数上的优势,他对取胜毫不怀疑。

战斗很长时间都无法决出胜负。尽管他的长生军、步兵和希腊雇佣军奋勇抵抗,大流士三世发现自己的部队正趋于解体,而亚历山大已占上风。眼看大势已去,他急忙逃离战场,弃两千名希腊雇佣兵于不顾,任其受戮,事实上放弃了对小亚细亚的控制权。那里的希腊城邦均与胜利者结盟,以此换取一定的自治权。

拒绝接受失败的大流士三世重新在叙利亚集结了武装力量,希望据此发动强势反击。托罗斯山脉与海岸线之间的伊苏斯成为公元前333年11月第二次交战的战场。局势再次朝不利于他的方向发展,他撤退至大马士革,在那里亚历山大的一位战友保萨阿亚斯最终将其围困。尽管伊朗国王成功突围,马其顿将军帕曼纽却俘虏了他的家人。当时,亚历山大对王室以礼相待,并给予保护,这在两军交战的背景下是比较少见的。

在大溃退中,大流士三世向亚历山大提出以一笔重金、承认他对小亚细亚的控制以及一项王室和亲换取和平。面对亚历山大的拒绝,伊朗国王在东部行省的援助下第三次集结军队。与此同时,伊朗海军驻地提尔城在七个月的围困后于公元前333年7月投降。亚历山大被这一顽强抵抗气得发狂,下令屠杀城内的所有士兵和男性,并将提尔的三万名妇女儿童卖为奴隶。距此不远的加沙也坚守了两个月,但最终失守。当守军将领被绑着带到亚历山大面前,后者下令将其凌迟处死。这些被欧洲史学家和亚历山大传奇“遗忘”的野蛮行径使这位马其顿征服者远不及被他视为楷模的居鲁士大帝宽厚崇高。

这些胜利为亚历山大打开了巴勒斯坦和埃及的大门,耶路撒冷不战而降。长期以来,将居鲁士、大流士政策忘得一干二净的最后几任伊朗国王多次贬斥埃及居民为“无赖”,后者此时便将亚历山大视为解放者欢迎,自此埃及长期处于希腊操控之下,亚历山大在此创建了以文学和艺术享誉世界的亚历山大城。

两年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其间大流士三世犯下了放任敌人继续前进的错误。他以为只要调集万人雇佣军团,组成一支人数惊人的庞大军队,再加上他的战象制造的恐慌,就足以阻挡亚历山大前往巴比伦的去路。为了方便他的骑兵团、镰刀战车和大象移动,他选择一片宽阔的平原作为战场。然而这一切都无济于事:公元前331年10月1日,在今天的伊拉克北部摩苏尔和埃尔比勒之间的高加米拉,大流士三世第三次战败。受伤后,他被遣送出战场,但很快他已阵亡的谣言不胫而走,这更加速了他余部的全线溃败。事实上,他当时正试图赶往他的三大首都之一的埃克巴坦那。对于大流士三世的死,各方的记述有所不同。有些人说,是巴克特里亚省总督贝苏斯的盟友那巴赞斯将军杀害了国王。另一些人则认为,他死在了亚历山大的怀里。无论如何,亚历山大命人捉拿并处决了凶手。随后,他下令为大流士三世举办皇家葬礼,规格与居鲁士为战败国王举办的葬礼相当。

阿契美尼德王朝最后一位国王的悲剧史诗就此落幕。阿契美尼德帝国的结束开启了亚历山大的晦暗传奇。曾协助国王潜逃的马扎亚斯注意到巴比伦的居民和祭司群情低落,无法守卫城市,于是提出投降,亚历山大欣然接受,并对居民宽容处置,使巴比伦免于屠城的命运。接着,他来到了阿契美尼德帝国一半财富的守护地——苏萨,并大肆烧杀抢掠。那曾经傲视天下的苏萨,它的宏伟建筑,它的光辉与灿烂,转眼都化为瓦砾。

灾难随后又降临到被誉为“世界灯塔”的波斯波利斯。作为前奏,在向波斯波利斯进发的路上,亚历山大在遇到当地部落和一名年轻波斯首领阿里奥巴尔赞的顽强抵抗后,对当地男女老少进行无差别屠杀。根据文献的记述,公元前331年,一场火灾在一夜间吞噬了整个波斯波利斯,珍藏在图书馆中的大部分伊朗历史记忆化为乌有。亚历山大此举是否是对公元前480年薛西斯下令火烧雅典的报复?抑或他是在一场纵酒狂欢的盛宴中听从了舞女泰伊思的蛊惑才如此行事?第一种推断似乎更加可信。事实上,亚历山大应该是早已计划好在将皇宫中的珍宝洗劫一空后才烧毁周围的市区。为此,他特意命人赶来一千对骡子和五千头骆驼,在此等重量下这些牲畜的腿都被压弯了。在放火前,城市遭到劫掠,男性被屠杀,妇女儿童被贩卖为奴。一些家庭为逃避这一命运,选择自杀并烧毁住所。一层密不透光的烟尘笼罩着整座城市,令濒死者的惨叫更加阴森可怖。如此,亚历山大被伊朗人冠以“恶魔”的头衔……尽管他很快就下令将被他的士兵损坏的居鲁士大帝的陵墓修复完好。

亚历山大的野心急剧膨胀,意欲征服阿契美尼德帝国的全部领土,甚至成为亚洲的皇帝。他或许想要在鲜血中实现居鲁士的世界帝国的梦想。其中一些行省臣服了,另一些则拒不屈服。亚历山大的回答只有一个:如果遇到任何阻碍或抵抗,只有一种选择——屠杀和毁灭。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