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品读01:五帝到底做了什么,让他们能够名垂千古?

纠结了许久,我还是决定先买《史记》。本想着把二十四史一起买全喽,不过想到那一堆大部头,果断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所以,还是从《史记》开始;虽然,它也有实打实的四本书。

首先开始读的是《五帝本纪》。读的过程中,我在思考很多东西,决定还是记录一下。等看完之后发现,需要整理的内容有点多,只好分成了上下两部分。

上部分,也就是这篇,专门讲五帝到底做了哪些事让他们能够名垂千古?下一篇,就是专门分析五帝中的某位最有“心机”的大佬,如何一路逆袭到老大的位置。

01五帝是否真实存在?

其实,国内的历史记载准确来说应该是从商周开始。夏朝是否存在,其实存在过一定的争议,更不用说比这更加古老的三皇五帝时期了。

直到后来,挖掘出夏朝的遗迹,才证实了这个朝代应该是存在过的。不过,对于这个近千年的朝代到底发生了什么,是非常模糊的。

而五帝时期的各种事情,司马迁在这篇本纪末尾写到:自己走访了神州四处,听到了各地对于五帝的传说,进行汇总,同时跟当时现有的,记录黄帝那些事情的书籍进行对照。选择可信度相对较高的一些事,才编辑成史记本纪第一篇。

客观来说,五帝的各类事迹有一定的传说成分,这个我认为是肯定的。不过,更要承认,他们应该是做了某些让国民受益,并且对后来者也起到重要参照的事,才让他们的名声能经久流传下来。

值得一提的是,这五位大佬之间是有血缘关系的,虽然不是完全直系,但算得上是一家人。所谓的“禅让”,就是自己宗族内部选个靠谱的年轻人上位。

具体的关系,从书中描写,大概是这样的:

黄帝娶了嫘祖,生了俩儿子,大儿子玄嚣,二儿子昌意。

二儿子昌意生了一个儿子,叫高阳,这就是五帝中的第二位,帝颛顼,就是黄帝的孙子。

帝颛顼生了个儿子叫穷蝉,没有继位。

但是,黄帝的大儿子玄嚣,生了个儿子叫峤极,峤极有一个儿子叫高辛,这就是五帝中的第三位,帝喾,是黄帝的曾孙。

帝喾也生了俩儿子,大儿子叫挚,继位了,但是没干出啥成绩。但是他弟弟放勋是个牛人,这就是五帝中的第四位,帝尧,是黄帝的玄孙。

帝尧没让他儿子当老大,而是选了另一个人,这个人的血缘关系就比较复杂了。前面说到,帝颛顼有个儿子叫穷蝉,没有继位。

但是,穷蝉的孙子的孙子,叫重华,这就是五帝中的最后一位狠人,帝舜,他是黄帝的孙子的孙子的曾孙,那就是……仍孙(这个算起来还真复杂)。

所以,这一家人都是整整齐齐的。你当完老大之后,我的后辈中有一个孩子挺不错的,你要不看看?

哟呵,确实不错,那就他来当老大,以后记得关照下我的后人啊!

另外,帝舜后来传位给帝禹,这哥们的血缘关系反而比帝舜要近得多。帝舜是黄帝孙子的孙子,这么算起来,帝舜反而是帝禹的曾孙???

算了,关系太乱扯远了,还是继续说这五位大哥,到底做了哪些事?

02 生产是第一位

现在说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由于书中对于所谓的科学没有说太多,但是我还是能感觉到一件事,就是这几位大佬对于生产力还是很看重的。具体而言,就是多种地,多收粮食。

不过,粮食不是你想要就能长出来嘛。所以,这几位大佬,具体做了这几件事:

(1)设立专门干农活的官员,而且还是实权职位,专门负责农业事务;

(2)专门设立一个部门,研究天文,制定历法;

(3)疏通河道;

(4)节用土地和资源。

如果现代人看到这四点,估计第一反应就是:这特么不就是和现在一样吗?对的!准确来说,是我们现在做的这些事,和四千年的老祖宗一样!现在,具体说下这四件事到底有啥用。

第一件事,设立专门的官员管农业。不说其他地方,就说在公司。如果要干一件什么事,专门设立了一个临时部门。如果这个部门的头头和干活的人,都是那种快要退休,亦或边缘化的人物,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件事绝对干不起来。

而这个部门的设立,其实不过是为了立个牌坊而已,直管领导做出的一个简单表态,或者向上面展示我做了,只是没有做成。

反之,如果设立的这个部门,是由二把手或者三把手亲自分管的,那意义就不一样了。说明这个部门基本上还是非常受重视的;而公司其他人就知道,这个部门的人不太好惹,当心点。同时,老大对这件事很重视,不要触霉头。

所以这种操作,不是具体到细节上对于生产有什么帮助,而是在“大义”上让农业保持在一个较高的地位,引起官员及百姓的重视。

第二件事,设立部门,研究天文历法。我们有时候会有一种感觉,古代人很迷信,对不对?其实,这个不完全对,等会还会再说。设立这种部门的意义是什么?研究气候变化,包括天气,湿度,甚至潮汐潮落,从而知道什么时候该播种,什么时候该灌溉,什么时候要收获。

这件事和前面设立官员主管农业的性质不一样,这里已经开始进行了生产力的保障。只不过这种保障,是从一个极大的环境出发,研究这片天地的规律,从而在具体的农业操作上,能够得到一些便利。

这就好像某个部门要做事情之前,能够做好市场调研,看看这个产品或项目,在国际市场、中国市场的发展情况如何,市场规模多大,技术程度如何等。

第三件事,疏导河道。如果对于历史稍感兴趣的人,其实对于治理河道应该会有较深的印象。从上古时期的大禹治水,到先秦时期的李冰都江堰,再到晚唐时期的黄河大水,河道问题始终萦绕在中原人民的头上。

不管你技术多么先进,农业依旧属于一种“靠天吃饭”的行当。你能够通过一些措施,尽量减少客观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但是很难消除。河道问题,就是其中较为关键的一环。

种地要用水,但是水又不能太多。也就是不能干旱,又不能发洪水。这就需要治理河道的人掌握一个较好的度。基本上,能够在治水方面有杰出成绩的人,政治地位方面还是蛮高的。毕竟,有大禹作为榜样嘛。

第四件事,节用土地和资源。我们现在说节约用水,退耕还林,其实在四五千年前,已经提出了类似的概念。不过,那时候或许没有那么明细,只是提出了这类思想。这种思想的提出,其实类似于可持续发展战略。说明领导者不仅仅是局限于当前的环境,而是富有远见!

这几件事操作的根本原因,就是要提高生产力,多产粮食。多产粮食,就能养活更多人,从而开拓更多土地,继而循环。这个道理,多年前,这几位大佬就已经明白,开始在玩了。

03 各司其职,赏罚明确

虽然说,中国自古以来被称为“礼仪之邦”,擅长以德服人。不过,翻开几千年的历史,发现所谓的礼和德,不仅仅是我们字面理解的意思,对人和善,讲礼貌。如果仅是这样,现在的中国,应该还只是在河南那一带,大家都在挖野菜吃。

五帝依次上位的过程,大概持续了上百年,当时的环境也缓慢的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个过程中,五位老大做了这两件事:

(1)设立不同部门,由擅长的人做擅长的事;

(2)进行刑罚制度的完善,设立不同等级的处罚办法。

第一件事印象较深的,发生在帝尧、帝舜时期。由于这两位算是五帝中偏晚的,那时的社会相对更加“进步”,所以职能部门也开始增加。那怎么办?当时是进行部门的明细。部门明细之后,就得做一件事:找合适的人。

合适的人怎么来?要么是自己培养,要么是招聘。自己培养是一个好办法,但是还不够,那就还得招聘。可那时候没有招聘网站,交通也不发达,所以人才推荐就成为一个重要机制。

帝尧、帝舜就经常问身边的那些高管:你觉得,这件事谁去管理比较好?有没有合适的人推荐?对方回答,谁谁谁可以。帝尧、帝舜如果听过名字的话,就进行点评,说要不要这个人;如果不认识,那就进行考核。

这件事整个过程下来,其实充满很多有意思的地方:

一方面,问身边那些高管,进行人才推荐,算是进行各类派系的明确。不要以为那时的人都是淳朴无知的,这就扯淡了。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有江湖就会有斗争,何况是处于权利金字塔的人呢?

推荐的人才有没有用,要不要用,怎么去用,和谁一起搭配使用……这都是学问。既要适当控制这个派系的势力,同时也要挖到真正的人才干出成绩,而且最好能够看到有潜力的新人进行拉拢培养。

当然,偶尔也会玩翻车,比如帝尧治水时用鲧,也就是大禹的父亲。本来帝尧是不同意用这哥们的,但是一帮高管说鲧很给力。好嘛,九年过去,河道没有治理好,随后被流放到羽山,挂了。然后帝舜启用他儿子禹,去治理河道,从而开始了帝禹光辉的政治生涯。

另一方面,不同职能部门的划分,将很多事情进行了细化。细化的好处是,可以有专人去负责专门的事情,防止扯皮。而且还有一个好处,防止某方势力太大了。拆分之后,你管A部门,再调一个人管B部门,同时把你的职称往上提一提,你还想说啥?你还能说啥?

第二件事,刑罚制度的明确,这不是一件小事。只要对于管理稍有体会的人应该都知道,我们不应该把希望寄托于人性。因为人性是没法捉摸的。这时候,就是从三方面入手去做:名、利、刑罚。

前两者暂且不谈,刑罚就是挂在所有人头上的达摩利斯之剑。它告诉所有人:你们做事注点意,要是搞啥小动作,俺可是会砍人的。就问你,怕不怕!!

当然,真的犯错了,要处罚是应该的,但是怎么处罚呢?有人脑子缺根筋的,动不动就是“拉出去枪毙十分钟”,这就太儿戏了。根据犯罪的性质,造成的影响大小,罪犯的思想程度综合考虑,到底是严惩还是小诫。

这样才能给人希望,而不是犯错之后,直接逼得铤而走险。所以现代的诸多犯罪,并不是大家情绪上来之后,直接就是死刑。死刑虽然听起来过瘾,有威慑力。但恰恰是这种威慑力,反而让那些罪犯放弃了自首机会,直接选择鱼死网破,反而会造成更大损失。他已经是烂命一条了,干嘛还要让他再搭上其他人呢?

说到这里,再说一句,任何有作为的大佬,绝不仅仅是靠仁德。佛祖很仁慈,但是也有金刚怒目。所以,让民众和下属真正对他又敬又畏,才算是他应该达到的层次。

04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我刚刚说到,一个合格的大佬,是具备威德的。什么是威德?就我最浅显的理解,就是谁想弄我,我就弄死他;谁拥护我,我就让他吃饱饭,还有衣服穿。

中华民族是特别爱好和平的,从黄帝时期就是如此。所以,神州大地,才能从河南那一小块地方,变成如今沃野万里的泱泱大国。这一切,都是那些老祖宗爱好和平的结果。我就欣赏这种。

五帝,从黄帝开始,到帝尧,乃至后面的帝禹,都会做一件相同的事情:打仗。和谁打?主要是那些蛮夷、野人。这些蛮夷、野人,就是社会的文明发展程度稍微滞后了点,才有了这个称呼。

既然发展滞后了,那就得挨打,这个道理从人类刚出现就应该明白。他们如果搞事情,侵袭边境,那就要打他们,否则这些人就要闯进来抢钱抢粮。如果他们不搞事情,那我们就要搞事情,去他那里抢地抢人。换一种说法, 就是进行文明改造。

不然,你以为所谓的五帝仁德,布泽四方怎么来的?就那么点地方,哪来的四方?打下来的!

前面提到,我们传统的观念中,古人很迷信。其实,宗教信仰这玩意,全世界所有搞这方面的人,其实都是共同一个出发点:聚拢人心,从而实现自己的某些目的。

只不过,这些目的有好有坏罢了。

中国人的祭祀和信仰,非常多样化。从当年看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以及后来的中国宗教演变史都能感受到这点。那些被祭祀的鬼神太多了,而且派系比国外更加丰富。

丰富的原因,是因为从上古时期开始,五帝就进行了细致的职能划分。那么某些人在后人眼中,就成了主管这块的神。你是不是没关系,我们说你是,你不是也是。

不过,你得保佑我们风调雨顺,大获丰收。否则,那就砸了你的庙,重新换一个。我相信有那种非常虔诚的教派,只是灵验次数太低了之后,那么用户粘度应该还是会受到影响的。毕竟,信仰是很费钱的。

五帝他们搞天文历法,讲究科学生产,同时也在进行神鬼方面的操作。不能说他们厚黑,当然也别指望他们真的完全相信那些神鬼多么牛逼。这些神鬼存在的目的,就是聚拢所有人的信仰,从而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什么作用呢?比如要打仗了,提高士气;比如遇到灾难了,转移矛盾;比如让所有人心怀敬畏,不要乱搞事,人在做,神在看。以及最最重要的,对大佬百分百的信奉!

没错,这类似于个人崇拜,只不过那时应该没有这个词。不管从《史记》还是其它史料,你会发现对于五帝的描写,说这几位就是圣人了。如果他们真的存在,那他们就不是圣人;如果他们不存在,那成圣个啥?当然,圣人这个概念创立出来,是可以修改的,那就随意。

设立了祭祀部门,分封了不同的神鬼,所有人去供奉,那就会把大部分人聚集,统一思想。我们会发现,这种信仰化的玩意,在上古时期是最好用的,越往后越不好用了。不过,如果掌握了这类统一思想的核心观念,那换个皮子,还是能够搞出大事的,比如……

05 其他的零碎操作

这里并不是说他们的做了多少其他了不起的事情,只是谈两个很有意思的行为:

第一个,就是帝舜接替帝尧的班时,拒绝了,让帝尧的儿子上位。结果诸侯百姓都聚拢到帝舜那里。后来,帝舜传位给帝禹时,帝禹也玩了这招,诸侯百姓也没管帝舜的儿子,反而聚拢到帝禹的旁边。

然后,帝舜和帝禹“十分勉强、极其为难”地接替了大佬的位置。这里的操作如果从好的心思出发,其实就是大公无私,舍己为人,高风亮节。不过呢,如果阴暗点,这就是神操作。

帝颛顼、帝喾、帝尧即位的时候可没有搞这个,为什么到帝舜和帝禹的时候搞这个?前面我说了,中间也有天资一般的人即位,然后再顺利过渡到下一位大佬啊。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正统。

前面我梳理了,这五位大佬,其实都算是同宗同族。所谓的禅让,其实不过还是自家人上位。帝颛顼、帝喾和帝尧都算是上一代大佬较为亲近的血缘关系,加上他们有点能力,上台了大家还算是比较服气。

但是,帝舜和帝禹可不是这样哦。帝尧和帝舜的血缘关系已经算是比较偏了,帝舜虽说算是帝禹的曾孙子,但是那不知道血缘关系差到哪去了。他们俩上台,下面那帮人还不知道咋嘀咕呢!

可以看到,这两位是做事情是非常拼命的。拼命的原因,就是他们想上位,那就得付出比其他人十倍、百倍的努力。就这样,还不一定能够得到大家认可。没关系,至少我把能力和态度展现了。

等到换届,我说不想上位,留给上一任大佬的儿子吧。请想想,要是真的从一开始众望所归,根本就没什么大家跑他那里去,直接黄袍加身有木有?只是,这一招以退为进用的妙啊!

上一任大佬的儿子上台,没啥执政经验,能够干事的人基本上都是某位培养的亲信。某位虽然不在朝堂,但是朝堂还是他的声音,那你还能干成啥事?

你要乱整,大家就说你暴君;你不整点事,那就是平庸。最好的办法,就是认怂!表示自己是个垃圾,还得某位亲自来,然后再有个“三辞”的形式,一切就搞掂了。

第二个事情,就是跟着大佬混,平台大,有前途。为何这么说呢?五帝时期,有几位大臣很厉害,分别是禹、契、弃。这三位臣子,在后来分别改了姓氏,为姒氏、子氏、姬氏,也就是夏朝、商朝、周朝的始祖。

所以,学会抱紧大腿真的很重要!前提是,大腿你能抱得住哟!

结语

虽然,这五位大佬距离我们现在年代特别久远,久远到历史都不算是模糊,而是基本空白了。但是,我宁愿还是选择相信,我相信存在过那样一个时期,至少这样显得历史底蕴明显不同嘛。

只是,同样因为历史久远的缘故,很多事情的记载其实非常失真,甚至看到的都不知道是过了几道手。所以,很多中间的细节和行为,只能靠猜测。到底是不是这样?不知道。只是,不管从前还是现在,也许沧海桑田,变化很大;不变的,就是人性的复杂。

不管他们到底在政治方面做过什么,不可否认,他们做的诸多事情,给后来者起到极好的榜样作用。我们到现在还在坚持的某些事情,就是从他们那时候就开始了。很幸运,传承没有完全断掉,这才有了辉煌的华夏文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