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前横笛斜吹雨 || 清明随笔
清明随笔
文/风前横笛斜吹雨
岁岁清明,今又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大自然就是如此神奇,记忆中,似乎每年的清明前后,或多或少都会下雨,今年也不例外。
有人说,那雨都是生者怀念亡者的眼泪。看到这句话,心情愈发压抑、自失起来……
昨晚,和大哥通电话,确定一下今早回老家上坟、祭祖的具体时间,并约定“早点出发,到老家吃早点”、“再尝尝老家早点的味道”……
其实,父亲已去世43年,母亲已去世25年,如今的老家之于我,也仅仅只是一种地域上的概念,一种情感上的依托,因为父母都不在了,那“老家”又在哪呢?
实事求是地讲,父亲去世时,我11岁,小学四年级,对父亲的记忆并不多,印象最深的就是父亲说的“兵不在多而在精”;母亲去世时,我28岁,刚刚调到县城教书,生活于我、于母亲来讲,可以说是就要苦尽甘来了,可母亲却永远地离开了我,天人永隔,再也不能回来……
这几年,陆陆续续在朋友圈写了近70万字的所谓散文、杂文、随笔、小说、古诗词等,怀念父亲的文章却只有1篇,因为我对父亲的记忆实在是少得可怜;怀念母亲的散文、古诗词却很多,尤其是每年的清明节,是必不可少的。其中,“永远的心痛”一文是回忆母亲自发病、看病及去世的全过程,1万多字,现在每每读来,还是泪流满面,唏嘘不已,那种“子欲孝而亲不待”的痛楚与无奈,真的无从诉说,无法言说……有时,只能化作暗夜梦中的一篇篇文字,自己流泪、淌血、舔舐——
古绝·梦中归乡
见面怜儿瘦,唏嘘拂衣袖。
愧感思亲时,独醒恨残漏。
一朋友去世后,其子深陷思念与痛苦之中,每每提起或忆及,总是感慨流泪。于是,我劝说,你总这样不行啊!你父亲肯定不想看到你这样。再说,你还有老婆、孩子呢,总得往前看,也得顾及大家的感受!
劝人的话好说,理也这么个理,其实,这又何尝不是母亲去世后,我当时的状态呢……
母亲去世后,我那段时间的心理和情绪总是压抑非常,每次吃饭有啥差样的,总是潸然泪下,“我妈还没吃过呢!”这样一来,整个氛围都沉闷了……
一天,正赶上邻居来串门,看到我的状态也是劝我,一如我劝朋友孩子那些话……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生老病死,是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的,那种生命的轮回不可阻挡也无法阻挡,我们惟有将那种感情寄托于眼前与当下,过好在一起的每一秒、每一分、每一天,真正做到且行且努力,且行且珍惜。
同样,时间是最好的医生,因为那种失去亲人的痛苦也只有自己知道,那个伤口也只能自己治疗,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结痂、脱落,最后形成一个埋在心底的深深印痕,稍一触碰,便隐隐作痛乃至痛入心扉……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今日清明,春风煦暖,那雨洗后的天空越发明媚,而面对着先祖们那一座座坟莹,我在心底说的话,你们听到了吗……
——2021年4月5日10:50,二月二十四。忽有所感,随笔补记之。
作者简介:
张立民,网名风前横笛斜吹雨,天津人,做过教师、记者,喜欢古诗词,现供职于机关单位。撰写大量新闻报道和通讯稿件,刊发于《天津日报》《今晚报》《每日新报》等媒体。